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鸡
释义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1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78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

中文名称:宝鸡市

外文名称:Baoji City

别名:陈仓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等

政府驻地:金台区

电话区号:0917

邮政区码:721000

地理位置:关中平原西部

面积:18143平方千米

人口:378万(2008年)

方言:关中方言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姜太公钓鱼台,古陈仓城遗址,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火车站:宝鸡站

车牌代码:陕C

市树:白皮松

市花:西府海棠

行政区划代码:610300

地理位置

宝鸡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18m(1985年数据)。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6平方公里。

城市名片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全国百强城市(名列第81位,2003;名列第78位,2004;名列第73

位,2006)

国家园林城市

省级文明城市(陕西首家、也是陕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06)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5)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05)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1997-2000,2005)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7连冠” (2000-2012)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200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

省级园林城市 (2004)

国家卫生城市(使陕西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西北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5)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07)

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陕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7)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唯一的城市,2007)

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国第三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数字化试点城市)

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被确定为全国试点的地级市,2007)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8)

金融生态城市(2008)

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仅南京和宝鸡;2009)

国家节水型城市(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仅三个城市:吉林松原,山东潍坊,陕西宝鸡;2009)

国家森林城市(2009,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中荣获)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

全国环境优美城市(2009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09)

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国16城,陕西唯一,2010)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38个,2010)

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2010)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2008、2010)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2009、2011两次蝉联获奖)

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2010)

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市(2010)

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2010)

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2011)

中国具成长力创新城市(2011,全国八家,全省唯一)

城市精神:“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

区划人口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138个乡镇(36个乡,10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域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宝鸡市 18143 373.14 721000 宝鸡市行政中心

渭滨区 728 43.45 721000 区人民政府驻经二路

金台区 332 37.85 721001 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

陈仓区 2517 60.07 721300 区人民政府驻虢镇

凤翔县 1179 51.73 7214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岐山县 855 46.88 722400 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

扶风县 719 44.10 7222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眉 县 863 31.24 722300 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

陇 县 2418 25.92 7212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千阳县 959 13.20 7211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麟游县 1606 8.87 721500 县人民政府驻九成宫镇

凤 县 3187 10.26 721700 县人民政府驻双石铺镇

太白县 2780 5.19 721600 县人民政府驻嘴头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9年12月;人口截至2009年底。

自然环境

地理气候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调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故里委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自然灾害

宝鸡市处于陕西省天气系统的上游,干旱、冰雹是宝鸡两种主要自然灾害,中部的眉县、扶风、岐山、陈仓区川塬地区气候适宜,但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干旱时段出现。北部山区的陇县、麟游、千阳、凤翔、陈仓区西部山区,冰雹、旱自然灾害频繁,据历史记载,群众防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雹期最早三月份出现,最迟十一月结束。

气候灌溉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

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汇,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

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春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宝鸡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26处,探明储量的85处;发现各类矿产26种,探明储量的18种;主要矿种探明储量的有:金5.242吨、铜8.6万吨、铅锌250万吨,另外还有大量的硫、磷、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煤、石墨等非金属矿种,其中:铅、锌、金是宝鸡的优势矿种,已探明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今后探明储量可能更多,潜在的经济价值铅锌5.3亿元,金37.4 亿元。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8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 %,牧业占1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

水资源

全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黄河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区河流面积的70%左右;长江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约占30%。全市的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41.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7.5亿立方米。根据现有工程设施,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3%。

生物资源

宝鸡独特的地理和气侯条件,为各类植物 、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共有资源植物2100多种,动物近500 种,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就有植物1550多种,野生鸟类192种,兽类62种。在野生动、植物中,有珍稀保护植物28种 ,占全省保护植物的75.7%,珍稀保护动物28种,占全省保护动物的93%。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朱鹮(朱缳)等5种,占全省一类保护动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区森林面积935.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达34%。

旅游资源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其中周原遗址位于岐山、扶风交界处,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岭遗址位于市区金陵河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

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东南的蒙峪相传是炎帝诞生的地方。蒙峪以南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相传埋有炎帝所用的衣物。市区经二路与广元路交汇处有炎帝园(原河滨公园),是炎帝祠的所在地。

市区公园路原人民公园兴建中国唯一一家周文化主题公园——中华礼乐城。

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汉,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金台观位于市区陵原北坡,洞内有张三丰塑像,内还展有周秦文化和民间工艺品;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系隋唐皇家避暑胜地,现有众多古物书碑;此外,凤翔县的东湖、陇县的龙门洞,景色优美;市区南部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山上风光秀丽,珍禽异兽、奇花古木繁多,还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门、太白庙等殿堂寺庙,形成了人间仙境般的景色。

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42.7℃(扶风),极端最低气温-25.5℃(太白)。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最佳旅游时间:春、秋季

贵重药材

宝鸡地区是中药材的适生地,现有中药材1992种,其中动物药415种,植物药1478种,真菌药35种,矿物药12种。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中药材植与加工方面,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在全市中药材种植适生区,以秦艽、红豆杉、越菊、柴胡、地灵、党参、花椒等品种为主,建立市级中药材种植基地,每个品种基地规划种植10-20万亩,建立省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县、示范县、示范园4个,争取秦艽、红豆杉、黄芪、越菊等品种进入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晨鸡药业公司、岐山金方药业公司、秦岭国药厂和一批民营科技制药企业(宝鸡华西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国豪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市荣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白山药用植物研究所),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

文化背景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文物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雄伟壮观的周公庙,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境内的自然景观更是独树一帜。有景观奇特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风貌鲜明的嘉陵江源头和具有欧洲风格的陇县关山草原。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船山)于1798年路过宝鸡时写了《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一时盛传天下。

历史发展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汧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汧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宝鸡属内史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220~265年)为扶风郡。晋惠帝时(290~306年),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民国2年(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2年(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民国27年(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民国30年(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年7月16日设立宝鸡市,以宝鸡县的城区及郊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宝鸡分区,驻宝鸡市,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宝鸡市和宝鸡、陇县、汧阳、凤翔、歧山、凤县、扶风、郿县8县。11月,宝鸡市的虢镇区划归宝鸡县,蔡家坡区划归歧山县。

1950年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宝鸡分区更名为宝鸡专区。撤销邠县分区,所属的乾县、永寿、长武、邠县、麟游5县划归宝鸡专区。宝鸡专区的凤县划归陕南行署直接管辖。咸阳专区的武功县划归宝鸡专区。

1952年5月,撤销咸阳专区,其中栒邑、淳化、兴平、醴泉、盩厔5县均划归宝鸡专区。

1953年2月设立太白中心区(县级),以歧山县的桃山区;宝鸡县的终南区;郿县齐镇区的鹦鸽等2个乡;留坝县第四区的王家楞、原坝子、太白3个乡;佛坪县第四区的二郎坝乡、黄柏源乡;凤县第四区(平木区)的白云、靖口2乡为其行政区域,驻地嘴头镇,属宝鸡专区。6月,宝鸡专区的宝鸡市改由省直辖。

1955年8月,宝鸡县的马营、谭家村、渭滨、古桥4乡全部及相家壮、清水、鸡峰、冯家原、任家湾、八鱼、高家村、卧龙寺等8乡的部分地区,共76个自然村划归宝鸡市。

1956年9月,撤销宝鸡专员公署,将原属宝鸡专员公署领导的宝鸡、陇县、汧阳、凤翔、歧山、麟游、长武、邠县、永寿、乾县、武功、扶风、眉县、盩厔、醴泉、栒邑、淳化、兴平等18县和宝鸡市、太白区(县级)由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8年12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宝鸡和太白中心区并入宝鸡市(不包括黄柏原、二郎坝2公社),并将陇县的县功区划归宝鸡市。

1960年12月,原属省直辖的凤翔、陇县2县,汉中专区所属的凤县,现划归宝鸡市领导。

1961年8月,设立宝鸡专员公署,9月宝鸡市降为县级市,将原宝鸡市领导的凤翔、凤县、陇县3县和新设立的武功、扶风、汧阳、麟游、歧山、郿县、宝鸡、太白8县划归宝鸡专员公署领导;

1962年1月,宝鸡县虢镇车站西闸口以西、石羊庙及汧河管区的川道地区、金陵和陵南管区的南部划归宝鸡市。

1964年6月,宝鸡市西虢区及马营、八鱼、汧河、石羊庙4公社,谭家村、金陵、益门、长寿、石坝河等公社的部分地区划归宝鸡县。

1966年6月,宝鸡专区的宝鸡市改由省直辖。

1969年10月,宝鸡专区更名为地区。

1970年8月,宝鸡县渭河以南的马营、李家河、太平庄、高家村、甘峪、晃峪6个公社,渭河以北的金河、陵原、峡石、坪头、固川、拓石、颜家河、胡家店、凤阁岭、通洞、香泉、赤沙、新民13个公社划归宝鸡市。

1971年10月,撤销宝鸡地区,宝鸡市升为地级市;宝鸡市设立金台区、渭滨区;辖原宝鸡地区所属的凤翔、凤县、陇县、宝鸡、太白、千阳、眉县、歧山、武功、扶风、麟游11县。12月,宝鸡市的坪头、固川、颜家河、胡家店、拓石、通洞、凤阁岭、赤沙、香泉、新民、马营、甘峪、晃峪、峡石、金河、陵原16个公社划归宝鸡县。

1979年3月,复设宝鸡地区专署,将宝鸡市降为县级市,连同11县改属宝鸡地区。

1980年6月,再次撤销宝鸡地区专署,宝鸡市复升为省辖地级市。

1982年11月,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

1983年9月,宝鸡市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管辖。

2003年3月,撤销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将原宝鸡县的胡店乡、虢镇、天王镇、拓石镇、坪头镇、贾村镇、县功镇、阳平镇、桥镇、千河镇、周原镇、香泉镇、凤阁岭镇、慕仪镇、新街镇、磻溪镇、赤沙镇、钓渭镇划归陈仓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虢镇。将原宝鸡县的金河乡、陵原乡、硖石乡、蟠龙镇划归宝鸡市金台区管辖,晁峪乡、八鱼镇划归宝鸡市渭滨区管辖。

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铁路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建设重点西移,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 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由三个行政区的川道地区组成,东到李家村、西至引渭渠首,南到益门堡、北至王家崖水库和温家寨,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确定为2000年~2005年,中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市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到科教先进、工业发达、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95元。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宝鸡市城镇发展战略是以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北线、南线和渭河沿线的城镇带为发展主轴,宝中铁路、宝平公路和千河两岸,宝成铁路、宝凤公路和嘉陵江两岸的城镇带为两个次轴,规划期内,宝鸡市区发展为大城市,凤翔、岐山发展为中等城市,陇县、凤县、眉县、扶风等县发展为小城市,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岐山蔡家坡为城市副中心,凤翔、岐山、陇县、凤县、扶风、眉县等县城为骨干,95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市域乡镇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点、轴(带)”发展的城镇体系。2010年全市域规划总人口数403万人,城市总人口为1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全市域总人口数432万人,城市总人口为2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

4:城市性质和规模宝鸡城市的性质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联接中原、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82万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5: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及卫星城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市域空间上规划设置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卫星城市和四个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宝鸡市区,由金台区(含石羊庙)、渭滨区(含八鱼乡)和陈仓区(含千河镇、虢镇镇、清溪乡)三区组成,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个卫星城市—岐山县、凤翔县,岐山县是市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凤翔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卫星镇──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和县功镇。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宝鸡市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塬,黄河第一支流渭河横贯东西,构成了城市长约33公里、宽约5公里的东西向带状地形。本次规划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分区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中心集团,四个外围组团,形成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中心集团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中心集团范围包括原市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八里桥地区,面积28.8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西虢组团。其中神农组团由清姜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组成,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福谭组团由福临堡和谭家村地区组成,面积14.34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综合工业区;陈仓组团由十里铺、卧龙寺、石羊庙乡、下马营镇和八鱼镇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63.83平方公里,是以钛材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虢组团由虢镇、千河镇和清溪乡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55.1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位于中心集团,以原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为主体,构成城市中心区;两个副中心分别位于陈仓组团和西虢组团,是城市次一级中心,除服务本组团外,还承担和分解部分市级中心职能。

6: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集团(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该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斗中路、十马路为7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集团(组团)等7 个重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西南北4大“门户”; 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集团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中心地段。

7:城市综合交通宝鸡市的对外交通,在铁路方面规划新建南环铁路、下马营编组站和党家村站,扩建宝鸡东站、卧龙寺站、虢镇车站,修建宝成、宝天和宝中铁路复线,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公路方面城市对外交通以外环加联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南岸而过,南环线沿秦岭北麓和铁路南环线并行而过,310国道从虢镇东过河;外环线和联络线以对外交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西宝一级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内部快速路,310国道迁至城市南边。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形成平行的四个环。近、中期以西宝一级公路和金陵东路、宝十路、斗中路为对外交通骨架,拓宽西宝南、北、中线和川陕公路,新建金陵东路和石益路,完善过境交通网络。远期改造凤翔田家庄军用机场为“军民两用”,开展民航业务。宝鸡市区规划路网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向一条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加外环路组成骨架,通过南北向三条主要干道联系,构成城市的大外环和东西四个主串环的“串环式”干线道路网。到2010年该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北环路及现有路网的联系工程,打通斗中路到福临堡的滨河大道,拓宽宝虢路、大庆路和姜谭路,建设斗中路高架及其立交,建设福谭路和石嘴头至宝桥的南环路,建设石凤路、植物园路等。到2020年规划城市广场38.6公顷,其中市级广场3个,区级广场2个。社会公共停车场14.76公顷,社会停车位8370泊位。

8: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 结合宝鸡市的自然条件和结构特征,宝鸡市绿化用地的结构布局是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环城设置防护林带,将公园、游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穿插于城市腹地,形成“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环境;以“一圈”(环城生态林带)、“二面”(北塬坡和秦岭北麓)、“三线”)铁路沿线、渭河两岸、引渭渠两侧)、“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 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库游览区)、“五团”(五组团外围绿带)为骨架,公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相互渗透,形成“点、线、面”交织有序的生态绿地系统。新建九个公园和十三个游园街头绿地,公园分别为石鼓山公园、儿童公园、陈仓公园、西虢公园、引渭渠首公园、凤凰山公园、下马营垂钓乐园、千河公园、西河滩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453.4公顷,街头绿地总面积达到131.32公顷。到2020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达到8.67平方米/人,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0.0平方米/人。宝鸡生态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宝鸡市“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规划建设区外围,结合北坡面和秦岭北麓浅山区营造一圈300~500米宽的生态林带,并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城郊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上游览区。渭河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划在渭河及其三个支流(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处的适当位置设橡皮坝蓄水,形成水面;在渭河中设多处漫水桥,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或居民步行、骑车过河。沿铁路、渭河、引渭渠两岸绿化和南北水系两侧设置防护林,中期32公顷,远期45公顷,同时搞好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远期规划绿地总面积27.37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31.94%,绿化覆盖率39.93%。2005年,宝鸡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2年,陕西省要求宝鸡率先建成大城市,成为“一线两带”建设的西部龙头,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仓区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以高新新区和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东移为标志的市区东扩南移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陈仓大道、高新大道、新世纪大桥、福谭大桥、卧龙寺大桥、斗中路渭河隧道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骨架已经形成。

2001年9月,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先后规划并实施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市区北坡和秦岭北麓绿化三大城市生态工程。建成共占地120万平方米的两个开放式公园,北坡建成绿树成荫的190万平方米的金台森林公园。特别是渭河拦河闸下闸蓄水后,形成了14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初步形成。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到39.3%,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2008年宝鸡规划编制2008-2020年宝鸡市城市规划修编,

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西、北至硖石乡-扶风一级公路、东至伐鱼河和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徐兰客运专线和自然山体边缘的区域面积为3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3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规模13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8平方公里;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

产业介绍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以“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5.75亿元,全市财税总收入完成151.7亿元,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78位。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92.44亿元,实现增加值 534.32亿元,增幅19.3%,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成功跻身科技部首批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名单。

宝鸡是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国有企业比重大是宝鸡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2000年以来,推进和不断深化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国企改革。

形成了 “一个主体(奶牛)、三大品牌(秦川牛、布尔羊、莎能奶山羊)”的畜牧业发展格局。2005年,已建成畜牧小区322个,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3.99万头增加到15.02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比“九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3.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陈仓区跻身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区),凤翔县进入陕西省竞争力十强县。

宝鸡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矿物,冶金,机械,车辆,和建材等重工业,也有轻纺,食品,烟酒等轻工业。目前钛材、钢桥梁、铁路道岔、灯泡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宝鸡拥有许多全国、世界先进技术。宝鸡钢管的连续油管生产线是全球除美国休斯敦以外唯一的连续油管生产线;宝鸡石油机械、宝鸡石油钢管都是世界石油装备业的龙头;秦川机床可以自主生产数控机床,是我国三大机床厂之一。

八大基地建设 (1)重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抓好陕汽集团、法士特公司等企业建设,2011年,陕汽旗下唯一的微车品牌“陕汽通家”在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建成投产。

(2)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和矿业基地。以宝鸡钛业、东岭锌业、龙钢等为龙头,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带动有色金属产业向大规模、多品种、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以秦川发展和宝鸡机床等为龙头,通过资本运营,组建机床工具集团,实现低成本扩张。

(4)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以石油机械、石油钢管等为龙头,通过内引外联、资产重组。2009宝鸡钢管产值超100亿,宝鸡石油机械正在接近100亿。宝鸡钢管已建成世界第三条连续油管生产线。

(5)食品工业基地。以宝烟、西凤酒、太白酒、青岛宝啤、得力康、惠民乳品等为龙头,支持其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6)水泥及新型建材制造基地。以扶风冀东水泥、千阳秦岭水泥、岐星水泥、社会水泥、金德铝塑管业等为龙头,把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培育成该市工业新的增长点。

(7)电子仪器仪表及家用电器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装备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带动电子通讯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8)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太白山药谷大品牌,以辰济药业、金方制药、秦明电子、秦岭制药、金麒麟药业等为龙头,加快医药基地建设,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一个大产业。

畜牧优势产业区布局

突出奶畜、肉牛、肉羊、生猪、家禽五大畜种,构建四大畜产经济带。以陇县、千阳、陈仓、眉县、岐山、扶风、凤翔为重点建设20万头良种奶牛产业带;以麟游为中心,辐射带动凤翔、岐山、扶风、陈仓区西北部山区,建成100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带;以扶风为中心,带动凤翔、岐山、眉县、陈仓、麟游等县区建成30万头优势肉牛产业带;以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为重点,发展生猪100万头头,禽1000万只,建成猪禽产业事。

教育事业

宝鸡的教育事业在陕西省比较发达,人杰地灵。

高等院校: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重点中学:宝鸡中学 石油中学长岭中学 烽火中学 千阳中学 斗鸡中学 姜谭联立中学 卧龙寺中学 凤翔中学 扶风高中 岐山高中 虢镇中学 渭滨中学 槐芽中学 眉县中学 西城高级中学 高新中学 宝鸡一中(初中) 新建路中学(初中) 金台高级中学

艺术教育特色中学:姜城中学

交通运输

宝鸡是西北铁路和公路交通要点。它位于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和宝(鸡)中(卫)线铁路交汇处,又有直通西安的西宝高速公路,宝鸡到甘肃天水的宝天高速公路,在建的西宝客运专线和通过审批的宝兰客运专线(都为高铁)。在建的宝鸡至甘肃平凉的宝平高速和宝鸡至汉中的宝汉高速。还有即将施工建设的宝鸡民用机场。

铁路

宝鸡的交通地位举足轻重,它是通向我国大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成都铁路,1958年就诞生在这里。现在,宝鸡的交通十分发达,陇海、宝成等多条铁路在宝鸡交汇,每天经停宝鸡火车站的列车多达122趟。每天有12趟列车从这里始发至全国各地。每天有两趟动车组往返于宝鸡和西安两地。已经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铁向西延伸至宝鸡,目前用于高铁的客运专线和宝鸡火车南站正在修建,将于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

公路

从宝鸡到西安有直达的西宝高速公路,其与周边郊县也有二级公路相通,每天从宝鸡发往各县和旅游景点的车辆多达数百次,交通便利。西安、宝鸡还开通有至重点旅游区的一日游旅游汽车,宝鸡各乡镇和各景区都有班车运营。宝鸡到甘肃天水的宝天高速公路也已开通,前往甘肃的时间大大缩短。

航空

宝鸡机场位于凤翔市区东约5公里处糜杆桥镇,原为军用机场。根据民航总局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改扩建为民用支线机场。扩建后的宝鸡机场将可以起降空中客车A320以及波音B737客机。同时,还将修建宝鸡市区到机场的专用机场高速和航站楼等配套设施。宝鸡机场的修建,将会对宝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观光旅游

宝鸡地形复杂,山原雄峻,宝鸡境内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 是宝鸡市境内最大河流。滔滔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成为宝鸡一大景观。宝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炎帝故乡”、“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名胜古迹有姜太公钓鱼台、周公庙、周原遗址、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古陈仓城遗址、诸葛亮庙、唐九成宫遗址、“铁马秋风”大散关、1987年发掘的法门寺唐代地宫等。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全市,已出土各种文物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81件、国宝级55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2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有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以及关山草原、嘉陵江源头等著名名胜。

宝鸡的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的现代旅游体系。以法门寺为中心的唐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以姜炎文化为中心的寻根祭祖现代都市旅游区,以周原遗址为中心的周秦文化旅游区,以关山草原为中心的高山草原风光旅游区并初具规模,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智名度日趋提高。

全市现有高中档饭店100多家,旅游定点涉外宾馆410多家,其中三星级5家,二星级4家;旅游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龙海铁路、宝成与宝中铁路与全国各地相连通,西安高速公路及法汤高等级公路把宝鸡主要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宝鸡旅游商品纪念品卓有地方特色,形成了周青铜器复仿制品、民间美术、字画碑拓、烟酒副食、工艺品等六大特色商品系列,破兽环应。全市现有旅行社9家,随时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与此同时,目前还初步形成了独具吸引力的宗教、书法、休闲度假、科学考验、登山、三国、丝绸、寻根祭祖等专项旅游线路。

宝鸡还具有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有9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8.6%,境内的太白山是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是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米,因物种垂直分布所造成的多样性和罕见的第四季冰川遗迹,而被称为“生物基因库” 和“地质博物馆”。法门寺、太白山和周文化,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2个。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1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以来,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确立。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法律、咨询、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正在成长为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

宝鸡名胜古迹众多,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2处:

佛教古寺法门寺

中国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就在市区,有多个国宝级文物炎帝陵

因青铜器著名的周原遗址

姜太公隐居的钓鱼台

诸葛亮殉职的五丈塬

周公旦采邑地周公庙

红河谷森林公园

关山牧场

大唐秦王陵位于宝鸡市内北坡

天台山

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太白国家森林公园

新建的全国唯一周文化主题公园中华礼乐城。

宝鸡其他主要旅游景点:金台观 ·鸡峰山(陈仓山) ·周原遗址 ·箭括岭 ·扶风城隍庙 ·吴山(好山、岳山、吴岳)·慈善寺 ·太平寺塔 ·张载祠(张子祠) ·宝鸡历史博物馆 ·法门寺珍宝馆(博物馆) ·眉县汤浴温泉 ·金台观 ·九成宫遗址 ·关山牧场·秦公一号大墓·苏文忠公祠 ·宝鸡民俗博物馆·东方大佛宫 ·始祖殿 ·红河谷·宝鸡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宝鸡市崛山森林公园·龙门洞森林公园·宝鸡观光园·宝鸡人民公园·凤翔东湖·嘉陵江源头景区·西岐民俗村,以及宝鸡市植物园

特色活动

宝鸡社火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 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 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 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 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 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 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而正月十五最隆重,声 势最为浩大。80年代中的几年里,陇县正月十五进城表演的社 火队就有一百多家,观看社火表演的观众近十万人。宝鸡县赤 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社火常被人们叫着“看戏”,即“哑剧”。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是脸谱。社火脸谱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用日月 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辩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色为 正,黄为残暴,兰为草莽,绿为仪侠、恶野,金银为神妖。宝鸡社火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陕西春节民俗活动的最亮点。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法门寺中现存世界上唯一一颗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值得一看。如果是自助游的话,一定要找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导游,要不会使游兴大打折扣。

凤县近年旅游发展飞速,已成为“全国最美50座小城”之一。有条件一定要去。

特产小吃

小吃文化

宝鸡-西府,自古这里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府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宝鸡美食第一碗,老少皆宜臊子面;

酸辣薄筋嚼口美,油光五彩都叫谄。

宝鸡美食第二碗,岐山面皮理当先;

洗粉过罗出美味,酸醋油辣提味蒜。

宝鸡美食第三碗,醒软拉细棒棒面;

巧手婆娘个个会,好吃全在啪啪拌。

宝鸡美食第四碗,粗粮细作数搅团;

七十二搅黄金羹,热蘸凉鱼鳖叫唤。

宝鸡美食第五碗,豆花泡馍最保健;

白汤雪花红油转,不觉吃了九十年。

宝鸡美食第六碗,荞面凉粉吃兮谄;

切块掳条酸辣好,酷暑大夏降燥烦。

宝鸡美食第七碗,羊肉泡馍味道典;

肉烂汤浓骨头酥,数九一碗脱毛衫。

宝鸡美食第八碗,碓窝砸的洋芋粘;

酸醋辣子油泼蒜,吃的妹子乱跳团。

宝鸡美食第九碗,文王锅盔一搂圆;

皮酥里筋香四舍,三天五昼味如先。

宝鸡美食第十碗,油面茶酥黄金煎;

外脆里酥百叶层,油了辣婆寿老汉。

地方特产

西凤酒(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太白酒

好猫烟

猴王烟

岐山醋、岐山臊子

文王锅盔

金钱肉、腊驴肉、驴肉泡馍

皮影 · 农民画 · 猕猴桃· 草编艺术

香醋 · 凤县花椒、木耳、核桃 、小人参、土鸡

太白香菇· 岐山臊子面 · 马勺脸谱

腊汁肉夹馍 · 水煎包 ·擀面皮· 红富士苹果

历史传说

中华一词的由来

宝鸡天台山天柱峰有座“莲花顶”。这里霞光辉映,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传炎帝神农在天台山练了一身武艺。他请天下部落首领,汇聚天台山比武论艺,还邀天帝仲裁。炎帝武艺超群,天帝欣慰,便有意发口谕:“谁能一夜建座登天梯,使大海中长出石莲,吾便封谁人间帝王” 炎帝果在一夜造了三座排空天柱峰,天帝惊喜,即封炎帝为“赤帝”。炎帝施仁政,受人拥戴。子孙为了纪念他,以“三味生奇花”为缘由,把天台上莲花峰称“中华”(古“华”与“花”同)。世人为纪念炎帝功德,沿用此称,把中国叫做“中华”。

宝鸡市名由来

传说一:唐天宝14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鱼阳鼙动地来的时候,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关中将士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再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歇入庙中。叛军追到。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临别时,玄宗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传说二: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猬”,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猬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 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猬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猬,猬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友好城市

四川广元市

重庆城口县

湖北黄冈市

江苏连云港市

广西柳州市

安徽马鞍山市

日本八幡市

日本喜多方市

法国贝尔福省

澳大利亚墨尔顿市

波兰埃尔布隆戈市

德国巴尔尼姆专区

德国汉堡州纳腾市

英国斯托克波特市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市

著名人物

1、古代名人:

炎帝(神农氏):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炎黄始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开创中国农耕文明史。

周文王:纳贤勤政治岐。

周武王:兴周伐纣灭商。

周公:制作礼乐,辅佐成王,营造东都洛邑,被尊为儒宗元圣姜子牙:

姜尚:鼎力匡扶西周,军事家,字子牙。

秦襄公:春秋时秦国的创立者,赢姓。

秦穆公:秦国国君,秦成公弟。赢姓,春秋霸主。

燕伋:从学孔丘被奉为“七十二贤”弟子。

白起:威震六国,为秦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常胜将军。

马援:东汉名将。

班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班超:东汉名将。字仲升,班固弟。

法真:终生不慕名利,成为儒学大师。

法正:辅佐刘备取西川夺汉中的蜀汉名臣。

王珪:“贞观之治”做出重要贡献的唐初名臣。

马璘:率500铁骑勇冲10万叛军的唐名将。

吴玠吴璘兄弟:勇抗金兵,令金兀术身中两箭,闻风丧胆的名将。

党崇雅:明顺清三朝宰相,官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太子太保。被列入中国历代名相录,明清时期宝鸡政治地位最高、历史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

2、近现代名人:

李达:男,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顾问,上将。(军事名人)

史玉孝,1933年4月生,陕西宝鸡人。原名史瑜孝。上将军衔。1992年11月-1998年8月任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第9届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10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治、军事名人)

牟新生,1943年12月生,陕西扶风人。2001年3月起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1993年4月被授予人民警察副总警监警衔。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牟新生曾查办“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赖昌星曾经想要“灭了他”。(政治名人)

苏波:男,汉族,1955年10月生,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1982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78年2月在陕西机械学院机制专业学习。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曾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苟君厉,曾用名苟陇陵。笔名:龙凌、艾君等。籍贯陕西陇县。现任当代社会经济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环球智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高层论坛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理论宣传委员会执行委员。

穆占劳,陕西扶风人。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环球智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罗振江,1949年10月生,陕西扶风人。2002年6月任第三军医大学政治委员(正军职)。2005年6月任陕西省副省长。2008年1月当选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崔林涛,男,汉族,1942年4月生,陕西千阳人。2007.07——2008.01 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

李晓东:1954年10月生,男,汉族,陕西岐山人,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曾任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兼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郝鹏:1960年7月生,陕西凤翔人。现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常委、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政治名人)

何虎林:陕西凤翔人。全国政协委员,环球智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西苑中海书画院行政院长。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一局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袁振西1962年出生于陕西宝鸡市,祖籍江苏睢宁,现居北京,新长安画派画家,致力于学术前沿课题研究。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陕西省美术馆特聘画家,(文化名人)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年宝鸡市生产总值806.56亿元。按宝鸡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25.5元,比上年增长15.5%,折合3152.4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282)。

2010年宝鸡市生产总值9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14.42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57.47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7:62.9:26.4。按常住人口计算,宝鸡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24元,折合3945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2万元/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1.30亿元,占宝鸡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3%。

2011宝鸡市生产总值达到1150亿,增长17.5%左右

宝鸡企业产值2009年排名前三强:东岭产值超200亿高居榜首,宝鸡钢管将近150亿名列第二,宝鸡石油机械位于第三的位置。

宝鸡市-荣誉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

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金融生态城市(2008)

中国人居环境城市(全国仅南京和宝鸡,2009)

国家节水型城市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全国环境优美城市(2009)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09)

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开放分类:
行政区划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08次
最近更新:2012-05-24
创建者:yhf2300221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ych405 

辛勤贡献者:

zjwdxx 展开

wizzard 

水心田 

ycwin200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