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地理位置1981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127号文批准建立宝华山自然保护区。该区位于长江南岸江苏省句容县境内,沪宁铁路龙潭镇以南的宁镇山脉中段。范围东至黄泥宕,南至老鸦山,西至五贵桥,北至贵人峰,面积约2500亩。是江苏省七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1983年《中国百科年鉴》。该区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在保护区范围内坚决制止毁林开垦,砍柴放牧,挖砂取石,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拯救某些濒于绝灭的生物种源,保护生态平衡。 生物地理分区属2.14.5和1(1)4A(1)。面积140公顷。 自然条件宝华山峰低坡缓,山体东西定向、最高峰海拔396米,周围为低山,高度在200米左右。气候年均温15.4℃,1月均温1.4℃,7月均温29.7℃、极端低温—13℃,极端高温40℃。四季明显;无霜期全年为233天,只冬季在北方特大寒流影响下,土壤表层有短时的冻结,一般对植物不会造成危害,年降水量961毫米,7—8且份最多,可达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土壤为在石灰,岩、砂岩和页岩上发育形成的棕壤土。 植物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打124科352属529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6属6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了植物116科340属516种。区系成分以各类植被优势成分计算,以东亚分布区类型为主,占57%;中国特有类型次之,占25%;其次为温带、热带类型、系以亚热带、热带分布为主。这表明保护区植被在区系上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点,向时也反应出一定的过渡性。地带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落叶阔混交林,这可从残存的数十株大树和历史记载令得到证明。森林主要常绿树种有青冈栎、苦储、紫郴、冬青等。主要落叶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悴、朴、槭等,针叶树有马尾松。现有植被由于原有植被屡道破坏,常绿落叶阔叶林演变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从以至荒山棵地等。 宝华山历史上曾是北亚热带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虽屡遭破坏,但以隆昌寺为中心的2500多亩范围内,目前地带性植被仍保存较好,常绿树种有青刚栎、紫楠、冬青等,落叶树种有南京椴、糯米椴、三叶槭、野核桃、栓皮栎、五角枫等,此外,毛竹、油茶、茶叶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知该区植物有500多种,这些天然植被资源是反映自然历史的最好标志。古刹隆昌寺周围,现尚有27株银杏树,树龄一般在400年以上,最大的胸径100厘米,高过30米,已属罕见。 宝华玉兰,是自然保护区内特有的珍稀树种,属亚热带地带性植物,其特征:在春寒料峭中先花后叶,花大如莲,花瓣白色。茎部微带紫色,芳香浓郁,叶倒卵形,树皮呈灰白色。此树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株26株。分布宝华山自然保护区内20株,红卫区5株,秦庵区1株。自1981年在人工抢救下精心采种,年采1~2斤,1984年对母树采取特殊保护措施。1984~1985年共采种20斤,现已培育苗木33780株,售销省内外。 1984年以来,县内还注重采集三叶槭、紫楠、青刚栎、苦槠、南京椴、糯米椴等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1985年培育苗木千余株,并有计划地在自然保护区内成片栽植,为尽快恢复北亚热带历史植被作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