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JeffersonStarship |
释义 | 杰斐逊飞机"(The Jefferson Airplane)乐队 "杰斐逊飞机"乐队是由男歌手马特·巴林(MartyBalin)于1965年建立起来的摇滚乐队,共6人。起先他们在俱乐部演奏一些民谣摇滚和披头士的歌曲,后来与RC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杰斐逊飞机起飞》(Jefferson Airplane Takes Off ,1966)但销路不佳。不久,他们采用了迷幻摇滚风格,与吸毒文化相联系,而且由于吸收了一位女歌手格瑞斯·斯利克(GraceSlick,1939年出生),情况才发生了变化。1967年,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超现实主义枕头》(SurrealisticPillow)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杰斐逊飞机"被称为嬉皮士时代"旧金山声音"最主要的代表,成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团体之一。 "杰斐逊飞机"随后发行的迷幻摇滚专辑,如《万物之冠》(Crown OfCreation,1968)、《志愿者》(Volunteers,1969)、《吠叫》(Bark,1971)等,也都很受欢迎。虽然其中没有一首单曲进入"最佳十首",但对旧金山很多乐队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他们不在乎排行榜,甚至有的还把"上榜"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70年代初,"杰斐逊飞机"的人员又有变动,其骨干除斯利克外,还有保罗·坎特纳(Paul Kantner)。他们改名为"杰斐逊(星际)飞船"(JeffersonStarship)。1975年巴林("杰斐逊飞机"的创立人,后离队)回到乐队。过了三年,巴林和斯利克都退出"杰斐逊飞船"(斯利克于1982年重新加入),乐队风格转向硬摇滚。最初的老队员中只剩下坎特纳一人。最后,连坎特纳也离开了,根据他的诉讼结果,乐队被要求去掉名称中?quot;杰斐逊",改名为"(星际)飞船"(Star Ship)。尽管如此,"飞船"于80年代后期仍不时地取得成功。 除了这样纯美的音乐作品之外,Jefferson Airplane最富有特色的就是迷幻乐。为了延续药物所产生的幻觉,创作者们或者加入能够渲染幻觉反应的斑鸠琴、管风琴、合成器,或者在背景中加入大量的、长时间的浑浊音,制造模糊不清的延展效果。有一首Lather中您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最常用的,用来制造迷幻效果的乐器,铃鼓所发挥的作用,在歌中还有隐隐约约的打字机的声音和回车换行的铃声,远处的电闪雷鸣告诉我们即将要带来一场大雨。 在Jefferson Airplane早期的作品中,既有宣扬博爱、反对战争的主题思想,又可以看到他们对药物的体验。乐队发展到后期,作品中就很少以“爱”为主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政治倾向很强的作品,这也许是由于“嬉皮”运动的失落所造成的。他们在后来的音乐中加入了合成器,开创了电子实验音乐,使各种电子乐器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扩展,可以说在当时以噪音为主的摇滚乐时代里,他们创造了一种相对高层次的音乐。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超现实主义的枕头》(Sorrealist Pillow)的那张专辑。它是一部难得的“嬉皮”主义与摇滚乐相结合的佳作。 经历了20多年的沧桑变化,从最早的Jefferson Airplane到Jefferson Starship再到后来的Starship,尽管乐队的名字不断地在变化,但是他们创作的音乐甚至在80年代后期仍不时地取得成功。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似曾相识的歌曲Nothing’s Ganna Stop Us Now中说声再见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