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保险学专业 |
释义 |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保险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具有保险学、保险业务与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 培养目标能够从事商业性保险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保险监管等实际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保险人才。 培养特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保险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保险业务技能,获得经济、管理、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保险综合业务能力以及证券、投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管理学、保险学、经济法、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保险学原理、保险精算、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人寿保险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和责任保险、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公司金融等。 深造机会本专业相关的会计学、国际贸易、统计学、企业管理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专业均设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学院还设有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可到中外商业性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可到社会保障机构、中央银行、相关监管机构和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宏观保险管理工作;也可到外贸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 开设院校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河北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内蒙 内蒙古财经学院 辽宁 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税务学院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金融学院 江苏 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浙江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安徽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铜陵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闽江学院仰恩大学 江西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山东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河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湖北 湖北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商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 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 陕西 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学院 甘肃 兰州商学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新疆 新疆财经大学 保险专业高等学历教育现状一)学科建设。自保险学教育在中国兴起,学界对其认识和定位就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属于“大金融”的一部分,隶属金融专业学科。保险与金融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保险业日益注重资金运用,加之精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强调保险学科的“大金融”属性,有利于强化保险教学中的金融和数理基础,合理配置金融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金融保险人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保险专业被纷纷撒并为金融专业,所涉及教程多以金融、保险知识为主。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不应简单定位为金融学科,它既涉及了经济、金融、数学、统计学知识,也涉及了法律和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因此保险学科是一种复合学科,需要宽口径教学。由于认识和定位方面的差异,保险专业被不同的院校分别归于财金学院、经济学院、审计学院、商学院、保险学院等不同的学科体系中。 (二)课程设置。目前全国保险专业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可划分为五类:一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外语、计算机及其应用、应用统计、会计等。二是基本理论,如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三是专业基础理论,如保险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风险管理学、国际金融学等。四是保险专业课,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寿险精算、利息理论、健康保险等。五是保险经营管理与监管,如保险经营、保险管理、保险营销和保险监管等。 (三)师资配备。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保险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保险院校86所,总师资1194人,其中教授160人,副教授413人,讲师451人,助教170人[1]。这些教师队伍中,有的是从其他专业转行研究保险学科的,有的是保险专业自我培养的,还有的则是出于保险综合教学的需要吸收了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 (四)教材编写。“八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编写了一套“高等院校金融类教材”,其中的保险教材既体现了保险基础的普及性,又反映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险种的专业特色,为我国早期保险教育事业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教育部又启动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写工作,一批新的保险主干教材面世并在教学中被选用。新的教材既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基础,又总结吸纳了我国保险业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也借鉴了国际保险业最新研究内容。还有的学校积极借鉴国外保险理论研究成果,采用欧美优秀的保险原著直接用于教学。保险主干教材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丰富了保险教学的内容和视野。 (五)人才培养。设置有保险学本科专业或方向的高校逐年增加,就读保险学专业的学生也大幅增加。截至2004年,全国保险院校在校生20849人,其中,博士242人,硕士1483人,学士10566人,大专8062人,中专496人[2]。 (六)教育模式。目前,有专家将国内保险学教育分成了以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几种保险教育模式(分别简称为“西财模式”、“南开模式”和“武大模式”。见表二)由于办学历史、资源禀赋等条件各不相同,这几种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表二典型保险教育模式比较 类型 西财模式 南开模式 武大模式 主管部门和 学校类型 财经类 综合类 综合类 学校定位 教学研究型 研究型 研究型 保险教育平台 保险学院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金融系+保险与精算学系 本科专业 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保险学 保险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数理金融学 特点 背景为财经类院校,保险教育主要依托学院建制,办学规模较大,学科区隔比较明显 背景为综合性高校,在经济学院架构下设置与金融系平行的保险系,本科阶段的保险教育保持相对独立 2005年,保险与精算学系和金融学系“合署办公”,成为新金融系,保险与金融朝融合方向发展 除上述几种模式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保险教育模式,即位于湖南长沙的保险职业学院模式。该学院由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改制而成,目前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主管,业务上则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于一体,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全日制脱产、函授两种形式,本、专科两个层次共10个专业;普通高等教育有20多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