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罗·委罗内塞
释义

委罗内塞出生于维罗纳,原名保罗·卡拉里,父亲是一名石匠,他因为出生地而获得“委罗内塞”绰号,并以此而闻名。他和提香、丁托列托组成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中的“三杰”。委罗内塞少年时师从当地一位画家,很快他就已经可以独立作画了,1544年,他已经出师,在帕尔马以风格主义画风出名,但他迅速地发展出自己颜色丰富的独特画风。1548年,他移居曼托瓦,在为当地教堂绘制了壁画,然后定居到威尼斯,1565年,他和导师的女儿结婚,后来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终在威尼斯逝世。

个人简介

保罗·委罗内塞 Paolo Veronese 威尼斯画派中的一位现实主义大师(1528-1588)。

委罗内塞原是提香的学生,本名是保罗·卡尔雅里,因出生在委罗纳,故被人称为委罗内塞。他的父亲是一个雕塑家,因而他较早接受了艺术熏陶。委罗内塞在故乡,最初从师于委罗纳的画家安东尼奥·巴吉勒,后来到了罗马,又深受米开朗基罗等人的壁画影响。

个人经历

初到威尼斯

1553年他25岁时来到威尼斯,从此,他的全部艺术活动几乎都是在威尼斯。当他接触到威尼斯大师们,尤其是提香的艺术之后,他的色彩技能得到充分施展。威尼斯的画风使他改变了早期那种明净的银灰色调子,转而对世俗生活中豪华宴会的热烈色彩产生了热情。他发现,这里的人们所追求的不是宗教的虔诚,而是自由的享乐。

宗教画面

委罗内塞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这些场面搬上了画面,用以肯定这种还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委罗内塞从老师提香的运色上获得启发,结合他所擅长的银灰色调子,为威尼斯公会厅画了许多歌颂威尼斯战争胜利的壁画。委罗内塞的创作题材有宗教和神话,也有现实的历史画,但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描绘宴会的画面。《利未家的宴会》就是一例。 1572年,委罗内塞被控在这幅为圣保罗修道院食堂绘制的《利未家的宴会》(原名《西门家的宴会》)上,塞进了亵渎宗教的世俗内容,画了一些世俗丑物,因而触犯了宗教法庭,法庭即传他到庭受审。在宗教法庭所留下的全部审讯对话记录,颇能说明画家当时面对此事的态度。

审判语录

现摘录几段:

问:谈谈(传讯)你的原因什么?

答:圣保罗修道院院长,那位可敬的神父,恕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据他告诉我,阁下曾命令他将(画中的)一条狗改画成一个抹大拉(圣经传说中一个所谓弃邪归正的妓女的名字)。我回答他,为了我和我的艺术的荣誉,我是乐意去做任何必须做的事的,可是……我不理解为什么在那儿画上一个抹大拉竟会是合适的。

问:你指的是哪一幅画?

答:那是一幅表现耶稣基督及其诸门徒在西门家中用最后晚餐的画。

问:这幅画在什么地方?

答:在圣保罗修道院的食堂中。

问:它是画在墙上?木板上?还是画布上?

答:画布上。

问:这幅画的高度是多少?

答:它的高度大约是十七英尺。

问:宽度呢?

答:约三十九英尺。

问:在这幅表现我主用晚餐的画中你还画了一些别的人物?

答:是的,阁下。 ……

问:在这幅晚餐中,那个鼻孔流血的人代表什么意思?

答:我想要刻画一个由于某种意外事故而鼻孔流血的仆人。

问:那些手中持戟、打扮得象是德国人的全副武装的人代表什么意思?

答:关于此点,我需要用20句话来解释。

问:说吧。

答:我们画家是跟那些诗人和小丑一样地运用着同一种放肆;这样,我就画了这两个持戟的人,一个在酗酒;另一个在附近的台阶上吃东西。我把他们画上去,这样他们可以听候主人的使唤,而且根据我所听说过的情况,这所房子的主人有财有势,应该有许多仆人,因此我认为把他们画上去是合适的。

问:还有那个打扮得象小丑,手腕上站一个鹦鹉的人,你把这种人画上去,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装饰,这是习惯如此的。

上面这席审判对话,指出了画家所谓违犯宗教教规,是由于他添画了小丑、酗酒者、德国人、侏儒以及其他村夫俗物。但画家没有承认这是错的,他认为画家应享有一种诗意的放肆。所谓诗意的放肆,即指艺术家的个性与创作自由。 后来法官宣布,限他三个月内,必须修改,否则将受到惩处。为了平息那次指控,委罗内塞决定将这幅画改题为《利未家的宴会》,表明画上的生活场影,不是圣经里的最后的晚餐,也不是西门家的宴会,而是一个凡夫的家宴。以此了结一场风波。 不过,这样的作品作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反对神权、宣扬现世生活的欢乐是固然有其进步意义的,然对于反映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来说,它毕竟显得软弱无力了些,而且其思想深度也有逊于他的老师提香的作品。事实上,委罗内塞这种专事描绘欢乐热闹场景的绘画,给17世纪出现的欧洲巴洛克宫廷画风,造成了新的刺激。

著名作品

画作内容

最能显示委罗内塞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一系列利用圣经题材描绘的宏大、热闹的宴会场面的作品。《加纳的婚礼》就是其中的一件。这幅画是画家为意大利圣乔尔乔·马乔里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画的内容取自《圣经》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迦拿这个地方遇到一家人家正在举办婚宴,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宴上大家饮酒欢庆,后来酒喝光了,耶稣将坛中的水变成了葡萄酒,大家又继续喝酒欢乐。和《利未家的宴会》一样,委罗内塞创作这个题材也远离了宗教内容,他尽情地、可以说是“放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把圣经故事画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盛大宴会场面。画中有威尼斯的当代建筑、贵族商人和乐师等,在这些欢乐的人群中还画进了英国女皇、法兰西斯一世、画家提香、丁托莱托和画家本人。据说,委罗内塞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生活搬上了画面。

表现手法

为表现婚宴规模的盛大,画家将宴会设计在露天,以便毫不顾忌的利用空间。他将人群分为三个层次,充分表现出场面的深远。第一层次是以耶稣为中心坐在席位上的贵客和桌前奏乐的乐师及侍从。为体现主题,画家将耶稣安排在正中, 使徒们目光向耶稣集中,这一部分尚有些宗教气息,除此之外,便都是痛饮狂欢的人群了。英国女皇等欧洲君主们神态各异地坐在桌旁,他们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增添了婚宴的豪华和热i闹。画家丁托莱托手持红酒和一位欧洲君主聊着,他的前面是穿着黄色衣服、双手抱着酒坛倒酒的侍从,这些动作的组合加强了画面的动感。画家把自己画成一位乐师,在乐队中神情专注地演奏乐器。第二层次是栏杆后的人群,这一人群的动作更为激烈,有的甚至爬上石柱。第三层次是站在建筑物阳台上的人群。整个画面共画有一百三十多人。在银灰色基调的衬托下,一百多个人物的五彩缤纷的服饰更为跳跃,令你眼 花缭乱,充分显示了宴会的盛大和热闹。

影响评价

委罗内塞在绘画上,尤其是装饰性绘画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画有着灿烂的色彩和独具匠心的透视,构成了令人眩目的效果,对于后来十七世纪巴洛克绘画的影响十分深远。但是,他的画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刻画是不够的,还仅是表面的、外形的描画,缺少内在的力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