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B病毒 |
释义 | 概述Sabin等(1934)首次从被外观正常的恒河猴咬伤手指的B医生的脑和脾脏内分离出一种病毒。Sabin等称之为B病毒,又叫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imiae,HS)。B病毒同人的单纯性疱疹病毒相近,它可使恒河猴引起呈良性经过的疱疹样口炎,于7~14天内自愈,可使人类产生致死性的脑炎或上行性脑脊髓炎。 病原继Sabin之后,Keeble在1956年从恒河猴唇及舌部疱疹样溃疡中分离出B病毒,并经组织培养、血清中和试验、兔脑内接种试验证实(Keeble,S.A.,1960)。在实验室小动物中,家兔对B病毒最易感,以任何途径接种家兔,都会出现神经系统受害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斜颈、呼吸困难、多涎、眼和鼻的分泌物增多,结膜炎和角膜浑浊。典型症状为上行性脑脊髓炎,在7~12天内死亡。小白鼠、大白鼠和豚鼠较不敏感。可产生非致死性的感染,有的产生暂时性麻痹,体内有抗B病毒抗体生成。三周龄以内的小白鼠,特别是乳鼠较易感。B病毒能在鸡胚尿囊绒毛膜,家兔肾细胞,HeLa细胞,人的羊膜细胞和肾细胞,猪的肾细胞以及猴的肾细胞中生长。其中,以家兔肾细胞最为敏感。在鸡胚尿囊绒毛膜上形成同人的单纯疱疹外观相似的疱疹,在感染细胞内形成A型核内包涵体。 病理标本以50%的甘油液保存较好,在36℃于1:9,000甲醛内经48小时就灭活。B病毒大小为150~170亳微米,有两层膜,同单纯疱疹和伪狂犬病病毒之间有抗原关系(Πилле ,Э.Ρ.,1965)。 猴的B病毒感染恒河猴、红面猴、食蟹猴、台湾猴和日本猴都会自发感染(Andrewes,C.,1964)。Keeble(1960)检查了14,400只恒河猴,有332只恒河猴(占2.3%)的舌或唇B有病毒病灶。他发现,发病率有季节性变化,春季低,10月份左右发病率高;食蟹猴在自然条件下无该病,但如果同有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接触,会出现典型的口腔病灶和全身病态,甚至死亡。可是,Hartley(1964)检查了1,000只食蟹猴,感染率为3 %。B病毒难以从猴脑组织和猴肾组织中分离出来,仅在猴子的急性感染期能分离到。Πилле(1965)在6,152只恒河猴的肾细胞培养物中仅发现3次B病毒感染。如果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在这些动物中有17.5%含B病毒抗体。有人记载,在新捕来的恒河猴中,有B病毒抗体的占10%,而大群关养的动物中达60~70%(Πилле ,Э.Ρ.,l965;Andrewes,C.,l964)。B病毒对猴子的致病性相当低。如以实验方法感染,仅在猴脑腔内注射时才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而且不是百分之百地发生。如果以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法感染,仅在注射部位发生病变。 B病毒病仅在印度和远东地区产的猴子当中发现过(Perkine,F.T.等,1966;Hartley,E.G.,l966)。 猴子有B病毒感染时,起初,在舌表面和口腔粘膜与皮肤交界的唇缘有小疱疹,疱疹会很快破裂,破裂后形成溃疡,表面覆盖着纤维素性坏死性痂皮,常常在7~14天内自愈,无瘢痕遗留。在唇缘的痂皮呈褐色,干燥而致密,在口腔内的则为灰黄色,同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在早期以棉拭从疱疹或溃疡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分离出B病毒。B病毒感染的猴子外观无全身不适,饮食正常,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患猴鼻内常有少许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常并发结膜炎和腹泻。偶然见到口腔内有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感染。 组织学检查可见表皮内有白细胞浸润,上皮的生发层呈球状肿胀,继而坏死,形成腔隙。疱疹部位上皮的角化细胞脱落,溃疡底部为纤维素性物质,坏死很少侵犯到表皮乳头层下面。在疱疹和正常组织交界处有气球状上皮细胞,其内可见核内包涵体。包涵体呈微细的颗粒状,嗜酸性着色。含有包涵体的细胞常聚集成多核细胞团块。包涵体最常在病程为3~4天的病灶内出现。在Keeble(1960)所发现的病例中,60%有肝汇管区的血管周围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但无包涵体;5%有肝细胞灶性坏死并有包涵体,75%有肾皮质内白细胞浸润,肾髓质偶然出现血管坏死:同B病毒病人不同,肾上腺是正常的;75 %的病例在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根有血管周围的袖套现象和小胶质细胞的反应,仅有一例在腰段脊髓的神经细胞内发生病理变化。在猴桥脑和延脑内也可见到病变.Keeble(1960)认为,B病毒可以自口腔病灶沿神经根直达神经干,引起中枢性反应,也可以经血液使内脏感染。在猴群当中,B病毒的传染可能是因患病猴的唾液污染饮水和食物引起,猴子间的抓伤和咬伤也是传染的可能原因。在猴自愈后,B病毒仍然潜伏在猴体内。在做组织学检查吋,以猴舌溃疡的检查最有意义(Keeble,S.A.,1960)。 人的B病毒感染人类对B病毒的易感性是相当低的。从1932年(第一个病例)到1966年为止,已报道的人类B病毒病仅有15例,其中13例死亡。存活的两例还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全部发生在同猴子或猴组织经常接触的人当中(Hartley,E.G.,1966)。 人类B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同猴子的很不一样。主要表现为上行性脊髓炎或脑脊髓炎。在被猴咬伤后发生感染的病例,被咬的局部区域疼痛、发红、肿胀,出现疱疹,有渗出物,常常并发淋巴管和淋巴结炎。接着就出现上行性脊髓炎或脑脊髓炎的症状。绝大部分在发病后三周内死亡,有一例在第三天就死亡了。幸存者会因后遗症而残废。 在B病毒病死亡的人体内,很难找到核内包涵体,仅在几天内死亡的有脑炎出现的病人中找到。包涵体的形态同人的单纯疱疹很相似。同家兔的B病毒病变一样,感染B病毒的人肾上腺发生严重的坏死,这是很有诊断价值的病变(Davidson,W.L.等,1960)。 诊断在猴子,可以根据舌的疱疹性溃疡,组织学方法检查包涵体,检查恢复了的病例中B病毒中和抗体以及病毒的分离等作出诊断。 在人类,凡是同猴子或猴组织有过接触的人患脊髓炎或脑脊髓炎都应首先怀疑是B病毒感染。只有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它包括: 1.在疾病过程中,病人血液内B病毒抗体逐渐上升; 2.有时能从组织和分泌物中分离出B病毒; 3.肾上腺坏死和受侵害的细胞内有B病毒产生的核内包涵体。 在血清学检查时选择中和试验。B病毒和疱疹病毒的抗原成分相近。用补体结合试验是不适宜的。此外,用对B病毒易感的实验动物(家兔和乳鼠)来分离B病毒是很有价值的方法。 人B病毒的治疗Breen等(1958)曾经用考的松治疗人的B病毒病。剂量为200毫克,一天一次,可使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Hartley,E.G.,l966)。 预防由于B病毒不仅因被猴咬伤而使人感染,而且会因同猴组织接触和吸人含B病毒的气溶胶使动物或人发生感染。这就给预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Chappell,W.A.,l960)。有人用B病毒的猴免疫γ—球蛋白注射给被疑似B病毒伤害的人,但血清中抗体的水平相当低(MacLeod,D.R.E.等,1960)。有人用B病毒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给猴体注射三次,但保护力不强(Hull,R.N.等,1960,1962),人体注射福尔马林疫苗后,抗体反应同单纯疱疹抗体的水平有关,单纯疱疹抗体水平高的人,B病毒抗体的水平也高。有人以实验证实,用B病毒福尔马林灭活苗能使家兔预防吸入感染(Hull,R.N.等,1965:Bends,R.,l965,1966)。 在一般预防措施方面有: 1.工作人员万一被疑似B病毒感染的猴子咬伤或抓伤,伤口应立即放血,用肥皂水充分洗涤,然后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病人观察三周(因B病毒病的潜伏期最长为20天)(Davidson,W.L.等,1960;Perkine,F.T.等,1966); 2.同有疑似B病毒病变的猴子或猴组织接触的人应带口罩和护目镜; 3.新来猴最好单笼关养,应仔细检查它们的唇缘和舌; 4.尽量不要徒手捕捉猴子,必要时可给动物注射麻醉剂和镇静剂,以利于实验操作,有开放性创伤的工作人员需待充分恢复后才能同猴子接触(Hartley,E.G.,l966)。 多年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屡有被猴咬伤的情况发生。但未发现过B病毒病。也未见到国内其他单位报道过。在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我国恒河猴无B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不能麻痹大意。应该注意检查新来猴的口腔,不让B病毒病患猴漏掉,发现有可疑B病毒病灶的猕猴后,除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做些必要的检查之外,应及时将该动物焚毁。国外介绍的一些预防措施值得我们参考。 朱 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