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定城隍庙
释义

据方志学家、原《保定市志》主编尤文远撰写《保定城隍庙史话》记载:城系指四周围的城墙,隍是环城的濠,以城隍护卫城池。

中文名:保定城隍庙

外文名:Baoding Town God's Temple

古代衙署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为一城的主宰。城隍原为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之神。道教吸收其为神后,其权限增至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理亡魂诸事。官员赴任,首先到城隍庙拜神,宣誓造福一方,并求神护佑。一般城隍庙内有两座城隍像,一为泥塑,一为藤像。藤像为春、秋、冬出巡用。春指清明节,秋为七月十五中元节,冬为十月初一寒衣节。

城隍神祠,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城隍庙已遍及大江南北。《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天保三年(552),开府仪同三司慕容俨在郢州城,南梁以数万大军攻郢城,城内兵寡,内缺粮草,外无援军,梁军攻城自正月至六月,历时五个月,慕容俨内外交困,他曾率领部下至城隍神祠祈祷,求城隍护佑。他出奇兵,多次击败梁军,梁军以伤亡惨重而退。官府大力提倡祭祀城隍神,并成为官员的一项职责。唐代,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官员兼文人均做过祭城隍文。宋代皇帝还为城隍加了封号。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大封城隍。敕京都、开封等地城隍为王,官级正一品;府城隍为威灵公,官级正二品(同不兼兵部尚书衔的总督品级);州城隍为灵应侯,官级正三品(同巡抚品级);县城隍为显佑伯,官级正四品(同知府品级,亦有封侯者,满城即是)。洪武三年,令比照各级地方官衙款式改建城隍庙。

保定城隍庙原为清苑县城隍庙。北魏太和元年(477)置清苑县,县城在今省监狱、马庄一带,于城内建城隍庙。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城移今保定旧城,在北城新建城隍庙(今古城宾馆)。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城池与城隍庙尽毁。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军保州等路都元帅率部于满城县移镇保州,在重建保州城时复建城隍庙。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保州升顺天路,改名顺天路城隍庙,顺天路治与清苑县治同在一城,为区别等级,在城西南隅建县城隍庙废于清同治初年(1851)。……(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明洪武三年(1370年),依敕令再建保定府城隍庙(洪武元年路改府),城隍神为二品官衔的威灵公。至成化十四年(1478),洪武三年建的庙历时108年,庙宇腿颓败。江夏刘观(字亚元)由真定府迁保定知府,节缩公帑,捐舌俸资,鸠工选材,效京城城隍之制,建正殿五间,……在城隍庙左右分建二司神祠(左为保护地方之土地祠,右为保护生育之子母宫),……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

保定城隍庙建于北宋初期移建城址时。金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军屠保州(今保定),城隍庙毁于火。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重建城池和气势雄伟的城隍庙。元末,再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翌年,保定府奉命按官衙署款式改建城隍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城隍庙被盘踞保定北城的德国军队焚毁。次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因财力不足,比原建筑简陋。慈禧太后、光绪帝由西安返京,途经保定,追封被联军杀害的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延雍为直隶都城隍,该庙改为都城隍庙。1923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予以整修,重新塑像,新盖殿宇,庙前广场南端的戏楼亦修饰一新。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为全市最繁华地段儿,尤其每年春、秋两次庙会,引来大批商贾、香客,买卖兴隆、购销两旺。民国时期,这里形成有名的商业游乐中心:平时估衣旧货、干鲜果品、糖果糕点、小吃茶摊、古玩钟表、丸散膏丹、花鸟虫鱼,修脚拔牙、点痦子、说书、唱大鼓、说相声、拉洋片、变戏法、练武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到了庙会期间除了搭棚唱戏,还举办大型“戏隍出巡”的游行,高跷、舞狮纷纷出场,热闹非常……

20世纪70年代初,将城隍庙改建招待所(今古城宾馆),仍保留五楹城隍大殿为会议室。2006年经有关部门协商,交由道教管理,重新塑城隍像,为保定道教书画家、河北省道家书画院会员崔信良杰作,现为保定市道教协会驻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为城隍庙题写了匾额,保定市道教协会刘崇汉会长编撰了大殿楹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