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AMPSTOR
释义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环境中,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整个信息系统中最宝贵的财富,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有着不同的保护机制来对应。那么用户就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系统,能实现自己多种级别的数据保护和容灾的需求,既能实现实时的容灾、又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持续的保护,同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归档保存的数据进行长期的归档保存。北京三木联合公司适时的推出了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平台,用户可以规划自己的需求,定制属于自己的策略,实现自己需要的容灾级别,随着需求和数据量的不断提升,只需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和相应的管理软件的License就可以实现在线的数据扩容。

1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介绍

产品配置说明:

型号 配置

AMPSTOR-1050 1. 1U 机架式
2. 2GB 内存
3. 2TB 有效容量
4. 2 个千兆网口
5. 标配5 个客户端的支持
6. 可升级至AMPSTOR-1150

AMPSTOR-1150 1. 1U 机架式
2. 4GB 内存
3. 4TB 有效容量,扩充至6TB有效容量
4. 标配10 个客户端的支持
5. 4 个千兆网口,最大扩充至8口

AMPSTOR-1500 1. 3U 机架式
2. 4GB 内存
3. 10TB 有效容量
4. 标配10个客户端支持
5. 4个千兆网口支持
7. 可升级至AMPSTOR-1550

AMPSTOR-1550 1. 3U 机架式
2. 8GB 内存
3. 16TB 容量有效容量
4. 标配10个客户端支持
5. 8个千兆网口支持

AMPStor-3000存储引擎 1. 1U 机架式
2. 4GB 内存,最大支持32GB
3. 无内置存储空间,可以外挂存储,*标配5TB可管理容量,可扩充至无限存储容量
4. 标配25个客户端支持,可扩充至无限制客户端数量
5. 8个千兆网口支持
6.可选配SCSI/SAS/FC HBA卡标注:* 配置5TB可管理的存储容量,磁盘存储需另外采购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数据保护平台,只需要简单的配置,能保证您的业务的连续性,历史数据、系统数据的持续保护。

l 本地和远程的实时容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l 主动式的实时数据传输:只要用户的数据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实时传输到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所定义的存储池进行保存

l 历史数据的归档:只要数据有修改,就会自动保存,用户可以查询保存周期内的任何一个历史数据的文档

l 最短时间地CDP和最长时间保存的结合:用户可以在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上看到每分钟的CDP,和Backup的选项结合,可以将这些持续的历史数据保存几年或者几十年

l 内容安全:对一些特殊的文件,可以对其的创建、读、写、复制、迁移等功能进行特殊的规定,并进行版本管理,可以对不同用户实现不同级别的管理

l 数据操作的跟踪:能对一些设定的数据进行操作跟踪:什么时间,哪个用户,对哪个文件,用什么方式进行了什么样的操作

l 按照byte字节进行数据的传输:只要用户的数据发生改变,就会实时传输到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所定义的存储池,以写入硬盘的字节改变量来传输,将对应用的影响几乎减少到0

l 重复数据删除:在存储池中删除重复的数据,保证了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

l 历史数据的检索,可以精确或者模糊的搜索历史的数据

l 用户可以定制完全数据自己的策略

l 数据保护状态的实时监控

l 网络的自动调节和手工设定

2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1 配置简便,灵活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保护平台,用户只需要在本地的应用服务器,或者远端的应用服务器安装一个最基本的客户端,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就能看到客户端,对客户端的数据执行保护,而且业务系统也不需要重新启动和调试。也不需要对用户的应用做任何的改变,无缝结合。

1. 多个连接端口,可以连接不同交换机

2. 通过TCP/IP连接

3. 不管是本地,还是远程,都可以实现集中管理

4. 应用服务器只要安装一个客户端,不需要重启

5. 所有的操作均通过图形实现,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配置。

2.2 严谨、集中的管理

一个优质的方案必须要通过一个优质的管理平台来发挥它最大的功能。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集中管理所有的客户端,本地或者远程的镜像池,存储池,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像在本地一样。

主要功能:

l 对应用服务器的状态进行监控

l 对网络传输进行进行监控

l 全面的日志报告

l 不同用户,不同的口令,实现不同级别的管理

l 对本地和远程的集中管理

l 本地可以实现对自己的数据恢复的管理

2.3 人性化的策略设定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第一次提出了策略和机器无关的概念,也就是说用户先来规划自己数据的保护级别和容灾级别,这和数据的载体机器是没有关系的。

一个策略包括了两个方面:用户的数据和需要对其执行的保护操作。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数据是用户完全可以定制自己独有的,可以根据路径、操作系统、存储类型、文件类型、用户、应用等方式来分类或者结合制定。然后对这个规划好的数据执行操作:实时文件版本归档、实时复制、每分钟的CDP、每小时的Backup,Block数据阻止、跟踪,可以是执行单功能,也可以是同时执行多种保护机制。图标的拖曳,能将用户想到的需求进行实现,制定出只属于自己的数据保护、容灾、持续数据保护策略。这是目前唯一的,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性化的来订制自己的需求的一个完整数据保护平台。2.4 拓扑图方式对策略的实现

用户在设定好策略以后,只要在一个空白的画布里面,用鼠标拖曳的方式,画出拓扑图,并将设定的策略应用到拓扑图中的机器上,保存支持就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体现了数据的流向、执行的策略、实现的数据保护级别和容灾级别。

更可以通过演练的方式看到画出的拓扑图,或者设定的策略中是否有误。在保存、编译的时候,如果哪里有错误,会出现错误的提示,并进行修改后,重新编译。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新的拓扑结构,新的策略。而且不影响原来的设定。

2.5 对数据保护系统的监控

在monitor的界面上,我们可以在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上显示上对各个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保护的状态,有网络传输状态,缓存状态,硬盘缓存状态等。

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会在有问题的那个设备上显示所有的错误信息。这样让用户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数据保护执行的状态。

2.6 操作系统保护主动保护和恢复

用户的操作系统只要发生改变,就会保存在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的存储池里面,并随着用户对系统的更新而不断的更新。

当用户的系统崩溃的时候,服务器会通过光盘启动自动连接到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并在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恢复用户需要的那个时间点的操作系统,可以是最新的,也可以任何一个历史阶段。这样用户不再需要为安装系统和应用烦恼,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将系统和应用恢复到用户需要的那个状态和时间点,继续业务的执行。

2.7 对数据库业务的实时容灾

对于用户的核心系统,一般是需要实时容灾,而且多为数据库系统,比如:Oracle/Sybase/SQL/Notes/Exchange等等。这些核心的业务系统是不能停止的。

对于这样的核心应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实现

1. 如果用户没有备机,可以使用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的iSCSI存储,给用户的应用主机使用。

i. 将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上内置的iSCSI DISK挂接给用户的应用服务器使用

ii. 将用户的应用实时传输到iSCSI DISK里面

iii. 当用户的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修改iSCSI Disk的盘符号就能继续业务的连续

iv. 不需要恢复

v. 也不需要切换

2. 如果用户有额外的备机系统

i. 将主机上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备机

ii. 保证了主机和备机系统上的数据的完整一致

iii. 当主机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启动备机系统

iv. 这个时候备机系统就可以对外运行,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2.8 每一分钟历史数据的完整保存

我们可以对历史数据实现每一分钟的快照,结合Live Backup的选项,可以将支持持续的数据保存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每一分钟,当时应用的数据,可以恢复该时间点的全部数据,也可以恢复其中的某一个数据。

真正做到了用户的持续数据保护的要求。

2.9 文件的实时版本归档保存

· 对一些需要经常修改的数据:设计文件、应用文件、邮件等

· 每做一次修改会自动保存一份

· 当需要查找以前的版本的时候,在存储池中搜索该文件,就可以恢复以前的任意一个版本

· 能避免用户误删除带来的损失

· 也可以对历史文件进行归档,保证了这个文件从建立到现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 可以随时调用每一个处理阶段的文件,作为比较和参考

对于一些特定的文件,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设定它的读、写、复制、创建的权限。

2.11 文件系统或者邮件系统的跟踪

· 法规遵从的一个部分

· 完整记录:什么时间,什么用户,在哪台服务器或者终端机上对什么文件执行了什么操作

· 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2.12 远程容灾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远程容灾的两个部分:

1. 历史数据的远程容灾

a) 可以将本地的历史数据再传输一份到远程,通过重复数据删除后,传输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就很小了

b) 远程可以直接恢复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使用

c) 当本地的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在远程安装一个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模块,就能恢复存储池中的所有历史数据

2. 实时数据的远程容灾

a) 将用户的应用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因为是按照byte字节的改变量进行传输,所以即使是专线,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同步

b) 当本地出现问题的时候,远程不需要任何的恢复,就可以直接启动服务,对外运行

c) 这样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2.13 间断恢复功能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的间断恢复功能是指,当发生电路中断,网络中断,或者机器故障时,持续数据保护工作仍不受影响。当故障排除后,会自动同步主机和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之间的数据状态。将整个持续数据保护服务无间断运转。

2.14 最大限度节省系统资源

安装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保护程序仅会占用客户端不到1%的CPU,客户端的主机的应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当海量硬盘数据需要保护的时候,或者在业务中产生大量变化数据时,内存、CPU和网络也会始终保持一个低负载状态。这样是为了保证前端应用不受任何影响的同时,全面保护数据。

1. 网络传输自动调节,平时基本为1%

2. 内存占用为:1%左右

3. CPU: 1%左右

因为按照字节的改变量实时传输,所以对应用的影响降低到几乎为”0”.

2.15 重复数据删除,节省了存储空间

重复数据删除分为两个部分

1. 当存储池中已经有数据的时候,就不再传输,为前重复数据删除

2. 传输到存储池,再进行比较,如果是重复数据,再在存储池中删除重复的数据,更好的利用存储池的空间

所以,即使是每一分钟的CDP,存储空间也不会增加。

2.16 数据一致性保证

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从以上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1. 在应用服务期安装一个客户端的基本模块,就如同给服务期增加了一个数据过滤器

2. 当用户网硬盘里面写入数据的时候,是按照字节方式写入,在写入到硬盘前,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过滤器已经知道了数据的写入值,在不影响服务期的写入IO情况下同时通过网络传输到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的存储池里面。

3. 而数据库写入硬盘的方式是按照自己的规则,以完整交易为单位,字节的方式写入到硬盘上

4. 这个时候,数据库写入到本地磁盘和写入到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存储池里面的方式完全一致,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上数据库的写入方式模拟了数据库在本地硬盘的写入方式

5. 这种数据库模拟写入方式,保证了数据库数据的严格一致性。

6. 由于写入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池的数据不需要扫描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存储硬盘,而是按照相同模式,直接写入AMPSTOR 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池,所以数据同步快速,更加保证了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