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1世纪行政法学系列教材·行政法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丛书名: 行政法学 平装: 37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114569 条形码: 9787300114569 尺寸: 22.6 x 16.8 x 1.8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胡建淼,1957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997年被列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 自1990年以来,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做过访问学者或-学术交流。自1987年来,共出版《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论公法原则》等著作八十余部(含合著),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7篇(含合著)。 现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五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法制日报》社法学专家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和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主任。 江利红,1977年生,浙江省衢州市人。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胡建淼教授。 2002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其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遴选为国费留学生,赴日本中央大学攻读公法学博士后期课程。主要从事行政法学研究,特别是日本行政法学以及行政过程论的研究。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行政征用权与公民财产权的界限——公共利益》(载《政法论坛》第21卷第3号)、《日本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新论》(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等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日本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6月)和《日本行政诉讼法》(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6月)等专著两部。 内容简介《行政法学》特色:从理论、法律制度以及行政实践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探讨,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在遵循传统行政法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行政现实以及我国行政法制发展的特点,构建了独特的行政法学体系。从“行政”、“行政法”、“行政法学”三个行政法学最基本的概念人手探讨行政法的定位、特征、存在形式以及行政法学的对象、方法、体系等,继而分析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并从现代行政法的民主法治理念出发,将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作为平等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阐述两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权利义务等。 在探讨行政行为的概念、类型论、效力论等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同时,结合现代行政实践以及我国行政法制的特点,考察行政行为及其他各种行政的活动形式;鉴于我国政府及学界对行政程序法的重视,单独对行政程序的独立价值、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等进行探讨;详细论述行政救济的目的、原理、途径,并阐述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赔偿法的制度内容。 目录第一编 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的概念 一、行政概念的产生 二、有关行政概念的理论 三、行政的概念 四、行政的特征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的对象 三、行政法的公法性质 第三节 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 一、行政与行政法的先后关系 二、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 三、行政法对行政的统制 第二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论 一、行政法的目的 二、行政法的定位 三、行政法的特征 四、行政法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法的存在形式 一、行政法的成文法形式 二、行政法的不成文法形式 第三节 行政法的效力范围 一、行政法效力的空间范围 二、行政法效力的时间范围 三、行政法的效力等级 第三章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法学与公私法二元论 一、公私法二元论 二、公私法二元论的行政法学意义 三、行政法学中的公法原理 四、公私法二元论的问题及公私法的相对化 第二节 行政法学概述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 二、行政法学的对象 三、行政法学的实践性 四、行政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方法 一、行政法学中的“法学方法 二、行政法学方法论的特征 三、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发展 第四节 行政法学的体系 一、行政法学总论与各论的划分 二、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 三、行政法学各论的体系 四、行政法学总论与各论的良性循环 第四章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法治主义 一、“法治国”与“法治国家”的理念 二、法治主义的概念 三、法治主义的阶段与行政法的形成 四、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法治主义 五、法治主义的内容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理 一、依法行政原理的含义 二、依法行政原理的要求 三、现代行政法中依法行政原理的转换 第三节 依法行政原理的内容 一、法律的法规创造力原则 二、法律优位原则 三、法律保留原则 第四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 一、“法的支配”原理 二、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的区分 三、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区分的相对化 第五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行政裁量的规制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与类型 二、行政裁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三、依法行政原理对行政裁量的要求 四、行政裁量的规制 第五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定位 四、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与依法行政原理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法一般原则 一、比例原则 二、信赖保护原则 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四、效率原则 第二编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六章 行政法律关系理论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概论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 一、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 二、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的相对化 三、行政主体的优越性 第三节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 三、特别权力关系的救济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四、行政相对人的参与 第七章 行政主体 第八章 行政组织法 第九章 公务员法 第三编 行政活动法 第十章 行政行为理论 第十一章 行政立法 第十二章 行政征收 第十三章 行政许可 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 第十五章 行政强制 第十六章 其他行政活动形式 第四编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 第五编 行政救济法 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 第二十章 行政赔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