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杨静娴 著 出 版 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9-1 版 次:1 页 数:261 字 数:246000 印刷时间:2011-9-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64505929 包 装:平装 22529247 内容简介《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研究》从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关系上对20世纪前半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研究,并且从文化变迁、现代化追求、现代性判断、传统理想向现代转化等方面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进而重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评价,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些问题。全书主要有四部分的内容:第一章对乌托邦和现代性的概念作了重新阐释和界定,指出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张力关系是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个深层命题。第二章和第三章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化前提、生长机制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现代性与乌托邦是如何交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第四章分析了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贯通和超越,并且研究了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提出的问题及其现代解答。 作者简介杨静娴,女,汉族,河南南阳人。2009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政治。 目录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概述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综述 (二)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乌托邦与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一)乌托邦的分类 (二)乌托邦与现代性关系探视 (三)现代性和乌托邦何以成为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张力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前提 一、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及其在近代的嬗变 (一)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二)西方现代性的冲击和传统理想的嬗变 二、早期国民党人对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传播 (一)孙中山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传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