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09年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国际研讨会 |
释义 | 由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主办的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4月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旨在科学总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为进一步沟通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措施和经验问题,搭建国际社会交流平台。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文华及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Adrian Davis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竺说,自然灾害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影响。应对灾害、减少威胁、降低损失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是自然灾害应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工作,对减少灾害导致的人员死亡和伤残、防范灾害次生和衍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拯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旨在呼吁各国重视和加强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医疗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自然灾害的医学应对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陈竺表示,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全球范围内也属罕见。其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也是近几十年来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一次。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近年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一次全面考验。中国各级政府和卫生等相关部门迅速、有序、有力、有效的应对,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彰显了中国应急管理和卫生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的成效。在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在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部门、各地区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抗震救灾工作最终获得了的全面胜利。 卫生部对投身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支持和配合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的各相关部门以及给予中国抗震救灾无私援助的国际社会表示感谢。 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还将就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的指挥协调、医疗救治、卫生防疫、伤员康复、后勤保障、风险沟通、恢复重建、心理卫生服务等议题进行专题性交流和讨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