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09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 |
释义 | 图书信息2009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 定 价:¥33.00顾客评分:已有0人评论 库 存:暂时缺货,您可以进行缺货登记 作 者:胡锦光 主编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1 开 本:16开 I S B N:9787511811745 内容简介宪法事例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虽然不存在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但通过这些宪法事例,推进和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的立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以及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未来也必然推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实效化。因为这些宪法事例是中国社会内在的宪法诉求,是宪法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宪法影响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深刻体现,是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体现。这是它们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胡锦光,1960年1月生,男,徽州人。1983年6月、1986年6月和1998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分别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MPA首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曾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性学术成果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独著)、《行政处罚研究》(独著)、《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研究》(合著)、《违宪审查比较研究》(主编)、《中国十大行政法案例评析》(主编)、《行政法专题研究》(主编)等,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1995年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995年获霍英东高校教师基金一等奖;2005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双百活动最佳讲演奖”。 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剐会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暨政策法规司法律咨询顾问、国家统计局法律咨询顾问、郑州大学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等。 目录 绪论:正当性追问与宪法秩序 事例1:成都自焚抗拆事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合宪性分析与宪法财产权保护 一、成都自焚抗拆事件始末 (一)“唐福珍自焚”事件回放 (二)北大五学者建言审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条例》的病理分析 (四)主要涉及的宪法问题 二、宪法上的财产权保护 (一)《宪法》第13条对财产权的保护 (二)宪法上的财产权:防御国家功能 (三)宪法委托理论与立法义务 (四)财产权限制的条件 三、由谁认定“公共利益” (一)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