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鳜鱼胆 |
释义 | 鳜鱼胆 【出处】《本草纲目》 【拼音名】Guì Yú Dǎn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 【原形态】鳜鱼,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归经】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以酒煎化,含咽,适量。 【功能主治】《纲目》:治骨鲠不拘久近。 【附方】治小儿、大人一切骨鲠或竹木签刺喉中不下:腊月中取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有鱼鲠,即取一皂子许,以酒煎化温呷,若得逆便吐,骨即随顽涎出,若未吐,更吃温酒,但以吐为妙,酒即随性量力也。若卒求鳜鱼不得,蠡鱼、鲩鱼、鲫鱼(胆)俱可,腊月收之甚佳。(《胜金方》) 【各家论述】《纲目》:治骨鲠不拘久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