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邦丙乡 |
释义 | 邦丙乡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双江自治县东南,东与县内大文乡相连,南与思茅市澜沧县文东乡、上允镇隔江相望,西与沧源团结乡隔江相望,北与县城所在地勐勐镇接壤,全乡总面积348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2公里,全乡辖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全乡共4045户17595 人,是全省七个较少特有民族之一——布朗族聚居乡。布朗族人口6724人,占总人口的37%。 中文名称:邦丙乡 别名:布朗族聚居乡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 下辖地区:辖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 地理位置:双江自治县东南,东与大文乡相连 面积:348平方公里 人口:17595 人 自然资源境内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860米,年内最高气温 22度,最低气温9度,年平均降雨量1437.7毫米,地势北高南低,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沿江一带气候炎热,半山区气候温和,山谷交错,坡陡箐深,山地多,水田少。全乡耕地面积41363.3亩,占总土地的7.9%,其中水田9097亩,有大小沟渠626条,7个小水库,畜水量97.5万立方米,是一个水利化程度较低的乡,森林面积264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56%,粮食总产量6881吨,人均口粮329公斤,人均占有粮39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 2755万元。人均纯收入1354元。人均高稳产农田地1.05亩,水田或水浇地0.62亩,户均经济作物7亩,经济林果8.9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 11000亩,茶园10320亩,橡胶2000亩,泡核桃7.9万亩,紫胶11000亩,膏桐15000亩,咖啡1000亩。 经济发展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2755万元。人均纯收入1354元。人均高稳产农田地1.05亩,水田或水浇地0.62亩,户均经济作物7亩,经济林果8.9亩 。 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乡核桃、茶叶、畜牧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全乡共建成了11000亩,茶园10320亩,橡胶2000亩,泡核桃7.9万亩,紫胶11000亩,膏桐15000亩,咖啡1000亩的产业基地,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754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3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4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75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53万元,林业产值159.9万元,畜牧业产值843万元,渔业产值0.16万元。全乡基本消除茅草房,各自然村基本实现五通,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邦丙乡始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县乡公路仍为弹石面,路况较差,乡村公路是晴通雨阻的土路,邦丙集贸市场建设没有完工,全乡各项硬件设施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是典型的靠天型农业,全乡有53个自然村无硬板路,农民生活环境比较差,有5个乡直站所无办公用房。面对困难经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比较的成绩,2001年——2004年实施完成特困民族乡项目扶持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完成邦丙2号水库加坝渗透处理工程,赛罕公路15公里开挖工程、1000亩高优生态茶园工程、布朗山金壳泡核泡2.5万亩基地建设工程,400平方米砖混结构科技扶贫综合楼工程、300米村卫生路和350米农贸市场路工程、60户安居房屋工程、750亩板栗种植工程、生猪和黄牛品种改良基地工程,90期科技培训工程。2002年8月,投资200万元的邦丙移动电话基站开通;2003年2月10日,投资25万元连接214国道的赛罕公路建成通车;2003年5月7日,投资360万元的县乡公路72公里弹石化改造工程,通过地级验收; 至2006年实现茅草房改造838户,(其中:2003年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05户,完成投资82万元;2004年250户,投资100万元, 2005年完成383户,投资153.2万元),全乡基本消除茅草房;2005年12月3日忙安“三村”建设验收合格。 2006年邦丙乡继续巩固改造2220.5亩高稳产农田地,使其发挥效益,水利建设方面,维修大小沟渠620条,完成岔河、令地、岔箐拜子厂的人畜饮水工程、丫口水库邦过沟三面光建设67.5米等重点工程;同时加强南直小流域治理,种植橘子255.4亩40200棵,有效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公路建设方面:继续维护好县乡公路及乡村公路102公里,修复蔗区路70公里,新开挖蔗区道路30公里,维修民间道路200多条。公路建设,全部投工12100个,保证县乡公路、邦大公路、赛罕公路及村社路的畅通无阻;在农田、水利公路建设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通信能源等方面也相继按计划实施。 卫生情况截止2007年11月,全乡设有计划生育服务所,建筑面积316.24m。有职工2人,文化程度,专科1人,中专1人专科在读,职工平均年为23.5岁,有基层宣传员9人,高中2人,初中7人。 全乡设有卫生院1所,职工8 人。拥有病床 15个,X光机 1台(200 毫安),B超 1台,显微镜 2 台。2006在全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9个村民委员会共设2个医疗室,医务人员17人,既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群众健康提供了保障,切实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200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831人,缴纳医疗基金148310余元,参合率达 84.5%。 历史沿革邦丙乡位于双江县境东南因帮丙村而得名,1929年以前,大部分属于上改心地,一部分属勐勐土司辖地。1940年设复兴乡,驻南协。1951年划归一区。1961年新成立第四区,以驻地称为南榔区。1969年称永忠公社。1972年复称南榔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滑坡,搬迁邦丙,称邦丙公社。1984年2月农村体制改革中撤销公社党委设区委。1988年2月,区乡体制撤销区建制改设邦丙乡。全乡人口结构以布朗族、瓦族为主,具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布朗族蜂桶鼓舞、布朗族古老纺织工艺最为独特。 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邦丙乡党委、政府制定了立足本乡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统筹发展,高规格规划样板,做到样板引路,区域带动,逐步发展壮大后续产业的原则。巩固传统的甘蔗、畜牧业等支柱产业,提升核桃、茶叶产业,培育紫胶、槁桐等后续产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定了‘6211’的目标(即:6万亩泡核桃、2万亩紫胶、1万亩甘蔗、1万亩茶园)和3万亩槁桐。 全乡共完成核桃62000亩,2007年计划新种植15000亩。紫胶11000亩、甘蔗11000亩、茶圆10320 亩、槁桐20000亩。 人口卫生邦丙乡,人口与卫生工作长足发展,人口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改变,违规生育、计划外生育呈逐年下降趋势。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得到加强,生育水平普遍提高。 全乡设有计划生育服务所,建筑面积316.24m2。现有职工2人,文化程度,专科1人,中专1人专科在读,职工平均年为23.5岁,有基层宣传员9人,高中2人,初中7人。 全乡设有卫生院1所,职工8 人。拥有病床 15个,X光机 1台(200 毫安),B超 1台,显微镜 2 台。2006在全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9个村民委员会共设2个医疗室,医务人员17人,既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群众健康提供了保障,切实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200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831人,缴纳医疗基金148310余元,参合率达84.5%。 文化教育邦丙乡教育工作,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 “两基”成果,落实“两全”任务,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 871人,核编教职工38人,在职教师 34 人,代课2人。升学率达100 %。乡中心校有30个校点(其中:9所完全小学、4师一校1所、一师一校14所、两师一校6所),全乡核编教职工147人,在编教师 105人,代课25人。在校学生178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巩固率达 99.1%,2006年以来中学在县教育局的综合考核中中学排名第 8名,中心校排名第2名。 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目前,有危房86间6800平方米。 有乡文体服务中心1个,无办公用房、无阅览室,全乡7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无文化室、无娱乐场所。 新农村建设邦丙乡新农村建设从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和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入手,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一是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思想倾向,重点发展核桃产,茶叶等长期产业提升甘蔗产业;二是树立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思想倾向,全乡9个村委会从实际出发各村发展不同的产业,其中;邦况、忙安村委会重点发展甘蔗、畜牧业等产业;帮丙、岔箐等7个村委会重 点发展核桃、茶叶等产业。三是树立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克服就农村而建设农村的思想倾向;四是树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外并重的思想,克服和摒弃“在惯的山坡不嫌陡、离土不离乡”的思想倾向,全乡共转移劳动力1658 人。五是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思想,克服“等、靠”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倾向,全乡共投工投劳折资 865万元。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三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以产业作支撑,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7年,在邦丙乡党委、政府的牵引下,双江勐库戎氏茶厂在邦丙乡建立了2000亩的勐库大叶茶原料基地;四是正确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公民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全体村民素质;五是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做到“软硬兼施”和“两手抓”,在软件建设方面各村建立建全了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六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人口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邦丙人口增长都控制在5‰内,在生态建设方面到2006年底邦丙乡共完成退耕还林27713.1亩,涉及农户2157户,补助金额为2582302元。 目前帮丙乡新农村建设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共完成投资1265万元。 扶贫开发一、扶贫存在问题 (一)由于邦丙乡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人民 群众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接受新思想观念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任务艰巨。 (二)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脆弱,贫困面较大,资金投入有限,巩固脱贫任务重。 (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劳动效率低,农民增收举步维艰。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化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困难。 (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扶贫及发展重点 主攻两个重点(水利、小城镇建设),实施两大战略(科教兴乡和新农村建设),建好两条通道(邦大公路弹石化、赛罕公路弹石化),着力推进“6211”工程,(6万亩泡核桃、2万亩紫胶、1万亩甘蔗、1万亩茶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中心意识,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引导各方力量,全力攻坚,推进全乡经济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