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豇豆角斑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豇豆角斑病 病原中文名:灰拟棒束孢,褐柱丝霉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豇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豇豆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发生在开花期后,叶片上产生多角形灰色病斑,大小5~8毫米,后变灰褐色至紫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簇生灰紫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荚染病,病斑较大,灰褐色至紫褐色,不凹陷,湿度大时也生霉状物。 病原形态特征灰拟棒束孢(Isariopsis griseola Sacc.),和褐柱丝霉(phaeoisariopsis griseola(Sacc.)Fr.),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淡黄褐色,直立或密集成束,不分枝,屈曲少或无,顶端钝圆有小孢子痕,大小68.6~134.75×2.7~4.4微米。分生孢子圆筒形或长梭形,基部钝圆平截,顶部略细,顶生或侧生,无色至浅褐色,微弯,具0~5个隔膜,大小26.95~66.15×4.9~7.35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为害叶片,病部产生的分子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秋季为害豆荚,侵染种子,则潜伏在种子上越冬。秋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无病株留种,种子带菌可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 (2)有条件的应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后及时深翻。 (3)发病初期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4)开花期喷洒植物动力2003营养液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