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半蹼鹬
释义

半蹼鹬体形粗壮,嘴长似鷸。繁殖时下体淡红色,腰和後背白色。在泥滩和沙洲上结群;成密集队形飞行,降落後稍停片刻才散开觅食。营巢於西伯利亚东北部到哈得逊湾的沼泽地,於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北部的海滨越冬。长喙半蹼鷸(L. scolopaceus)体长(包括喙)约30公分(12吋),其繁殖范围较短喙半蹼鷸(L. griseus)更趋西北方向。短喙半蹼鷸与长喙半蹼鷸除喙外,其大小相同,亚洲种称为亚洲半蹼鷸(L. semipalmatus)。

中文学名:半蹼鹬

拉丁学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今颚总目

亚目:鸻形目

科:鹬科

属:半蹼鹬属

分布范围

繁殖于中国东北北部齐齐哈尔、白城、泰康和牡丹江西部;迁徙经过东北西北部额尔古纳河,牡丹江,河北,湖北汉口,上海,福建沿海等地及台湾的宜兰、大肝溪口、台南、屏东、澎湖、在东南亚越冬。

国外见于西西伯利亚、蒙古、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IUCN1994年列为稀有物种 因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而数量减少.

外形特征

全长约35cm。体色和体型与塍鹬相似,但略小。嘴直长,前端膨大,其上具许多细孔,嘴长超过尾长。夏羽能体赤褐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均无纯白色部分。背部有明显的黑色菱状轴斑及白色羽缘。冬羽赤褐色全部消失,通体以灰褐色为主。上体略沾淡黄褐色,眉纹污白色。下体白色,颈侧、胸侧具灰褐纵纹。嘴长而直,黑色。脚黑色。繁殖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吉林向海及内蒙古东部呼伦池。迁徙经过华东及华南。 习性:栖于沿海滩涂。进食习性特别,径直朝前行走,每走一步把嘴扎入泥土找食,动作机械如电动玩具

繁殖息于浅水沼泽,以昆虫幼虫及小蠕虫为食。在水面用枯草筑巢,每窝产卵2~3枚。

数量稀少,一般报告只见到1只或几只,在繁殖地见到10~20对,1990年1月在盐城滩涂见2只,在青岛见3只,1991年1月又在盐城见4只,1991年11月在江苏东台见12只。

环境污染、破坏和和人们的猎捕,导致其数量减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