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筝马 |
释义 | 简介筝马,亦称筝柱、马子、雁足等。在历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我们还可以见到筝马的其他一些美称。南朝梁元帝萧绎喜筝,并善于与弹筝人结交,他作有《和弹筝人》一诗,曰:“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流徵含阳春,美手过如玉。”梁·沈约有《咏筝》诗一首,称筝柱为“玉柱”,诗如下:“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传。……”唐代王涯在《宫词》一诗中写道:“筝翻禁曲觉声难,玉柱皆非旧处安。”宋代词人张先在其词《菩萨蛮》中也称筝柱为“玉柱”,曰:“……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①清代《止庵诗外集·咏筝诗》中则曰:“神游玉柱金兰外,心醉灯红酒绿中。”也有称筝柱为“玫瑰柱”的,如明·王廷陈《闻筝》一诗中,就有如下美句:“雁促玫瑰柱,莺喧锦锈筵。” 古筝作为有筝马的弹拨乐器,筝马秩序井然的排列犹如排成一字的雁阵,增加了乐器的美观,显得典雅大方。常见的筝马在形状上,有铲币形、人字形、葫芦塔形等等。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距离要求排列起来。筝马的高度是不尽相同的,有高有矮。由于古筝面板呈微拱形状,所以筝马的安排有一定的讲究。比方你现在坐在一架古筝的前面,距离你最近的高音部位的筝马要稍微高一些,距离你最远的低音部位的筝马也要高一些,而中音部位的筝马相对矮一些。这种高度的排列顺序是不能打乱的,尤其是在进行运输时,我们往往有必要将筝弦放松,甚至将筝马卸下来,以免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导致筝弦的崩断。在有必要卸下筝马之前应该首先作标号,以免在装载筝马时将安装顺序颠倒。很明显,若是将筝马的顺序给弄颠倒了,就会影响古筝器体本身的美观,也会影响自己的演奏(筝马正确排序时,筝弦的面也与面板一样,呈微拱状;而将顺序打乱时,往往会看出筝弦的面会高低不平)。 再从有效弦长②角度来分析。比方说你现在坐在一架古筝前面,距离你最近的是高音区,而离你最近的一条弦的有效弦长最短,由古筝的高音区向低音区看去,筝弦的有效弦长是依次递增的,筝弦由细向粗变化,音高也由高向低变化。不仅仅是筝弦的有效弦长呈递增式变化,相邻两个筝马之间的距离在总体趋势上也是呈递增变化的。在安排筝马时,一般最里一弦筝马距离前岳山约15cm到16cm为宜,第二弦的筝马与第一弦筝马在直线上的距离最小,相隔1cm为宜③,往后几条弦的筝马之间也应该保持1cm为宜;到了中音区,筝马之间的距离就要大一些了,2cm为宜;次中音区筝马之间的距离再大一些,一般为2.5cm-3cm之间;而低音区则最大,有距4cm者,最末几根筝弦筝马之间的距离为5cm。俯视时,所有筝马呈弧形排列,非常美观。 注释①全词如下: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②有效弦长指的是筝马与古筝前岳山之间的弦长(距离),古筝的乐音由这一部分(段)弦发出。 ③这里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即第二弦有效弦长与第一弦有效弦长之差为1cm,而并非指的是两个筝马间距为1cm,关键在于“直线”二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