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笮鼠 |
释义 | 读音:zé shǔ 古代一种杂技名称。《南齐书·乐志三》:“角抵、像形、杂伎,历代相承有也。其增损源起,事不可详…… 江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五案等伎。” 《宋书》、《晋书·乐志》、《通典·乐典》、《元龟》一五九、五七五均作“笮儿”。沈涛《铜熨斗斋随笔》云:“案笮儿,南齐书乐志作笮鼠,则儿乃鼠字之讹。”(词条编者注:繁体儿字与鼠字形略似) 据考,“笮鼠”本是鼠名。南方人将田野、竹林中的一种小鼠,称为“逐鼠”,一作“笮鼠”。此处当指鼠戏,即让老鼠穿上衣服,做一些荡秋千、爬梯子之类的动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