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蛟塘村 |
释义 | 1 海南文昌市东路镇蛟塘村蛟塘村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的西南面,该村村共有7个经济社,120户432人,耕地面积约1800亩。2006年全面掀起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热潮,蛟塘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村情概况蛟塘村位于东路镇的西南面,村风淳朴,树木环抱,生态环境一流。全村共有7个经济社,120户432人,耕地面积约1800亩,其中水田面积800亩,坡地面积1000亩,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3400元。2006年年初,文昌市把东路镇以白鹭湖为中心的西部片区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点进行连片创建,受此鼓舞,蛟塘村的干部群众热情高涨,他们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紧抓机遇,全民动员,踊跃捐款,积极参与,全面掀起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热潮,使蛟塘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区域特色该村的创建成效主要体现在7个“片区之最”: 一是保护古树最多。据统计,蛟塘村是西部片区38个自然村中古树最多的村,全村共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达30多棵,树龄最长的达300多年,在创建过程中该村制定了古树保护村规民约。 二是修筑的挡土墙最长。蛟塘村干部群众自己动手,自己找建筑材料,投入资金30万元,共修筑环村挡土墙长达1.5公里,是西部片区38个村庄当中修筑挡土墙最长的村庄。 三是硬化入户小道最长。该村共硬化入户小道14条长1.1公里,是西部片区38个自然村中硬化入户小道最长的村庄。 四是建设的沼气池最多。蛟塘村群众在市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筹资金,共建成蓄气容量达8立方米的沼气池17个,受益群众432人,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建设沼气池最多的。 五是新建文体设施配套最齐全。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蛟塘村共建成面积120平方米的文化室一间,排球场、篮球场、宣传栏各1个,在建有文体设施的村庄当中是配套最为齐全的。 六是种植的热带经济作物面积最多。蛟塘村群众共种有荔枝、香蕉、槟榔、橡胶、胡椒、杨桃等热带经济作物面积1200亩,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面积最多的,热带经济作物收入成为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七是硬化的灌溉渠道最长。自创建以来,文昌市水务局捆绑农综资金21万元帮助蛟塘村硬化长达1.6公里的灌溉渠道,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最长的,大大改善了蛟塘村群众的生产条件。八是投入的创建资金最多。该村共投入各类创建资金约80万元用于村中各项建设,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中投入创建资金最多的。 2 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蛟塘村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蛟塘村,位于古竹乡的东部,距古竹乡政府约2.5公里。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0户。 ◎ 村情概况蛟塘村位于古竹乡的东部,东南边与高头乡的高北村交界,西边与湖坑乡的洪坑村交界,北边与本乡的古竹村和大德村交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00户、汐20人。村落面积 平方公里,位于古竹乡到高头乡的必经之道,距古竹乡政府约2.5公里。 村民的住房结构主要是土楼结构,拥有各种各样的土楼三、四十座,汉族,讲客家方言。 ◎ 历史沿革蛟塘村在58年以前与溪口、瑶下合一个管理区,58年古竹人民公社成立后,设立大队,成为蛟塘大队。 ◎ 气候与物产本村主产稻谷、烤烟、水果。水果以红柿、浸水梨密柚为主,烤烟的亩产量和质量是全乡的首位,红柿由过去的数亩发展至目前的数百亩,红柿的种植时间在县乃至市内业历史比较悠久的。有一百多年至二百年的历史,红柿从颜色表层到果质都胜于其它乡村,含糖分也比较高,吃起来让人回味,历来也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收入的支柱。 ◎ 基础设施主要是硬化工程,2005年一2006年我们采取村民集资,争取上级经济补助的情况下,共筹集到20多万元,铺设了下蛟塘至上蛟塘1公里多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村级水泥路面,大大改善和解决了卖水果用肩挑的办法。同时,每个自然村以及每座楼房,在近年都已铺设有水泥摩托车路。农业基础设施2004年我们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改造用水泥砂石结构的水圳400多米,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了农田水利的灌溉面积。2006年在本村庄公共要道上逐步架设路灯数盏,大大地改变村庄的面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