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蛟流河乡 |
释义 | 蛟流河乡(Jiaoliuhe Xiang) 代码:220881205 邮编:137117 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19′26〞至122°33′38〞、北纬45°23′31〞至45°36′29〞。面积286.9平方千米。人口17462人。乡政府驻王海山店。辖昌盛村、龙山村、先锋村、山河村、蛟河村、双兴村、光荣村、志强村、五烈士村、姚炎村共10个村。 概述以乡境内的蛟流河得名。明末清初,此地系蒙古族游牧地,光绪末年开发。1904年隶属洮南府坎安社。宣统元年,隶属洮南府第二区。民国二年,隶属洮南县北乡。1925年—1946年仍属洮南县。1946年设新立区,隶属洮北县,同年十月划归洮南县。以后改为第五区、第七区和新立区。1956年撤区划为新立、姚炎、五烈士三个乡。1958年1月成立新立、姚炎二乡合并列五烈士乡。同年8月更名志强乡,1959年成立志强人民公社。1962年改为新立人民公社,1976年改为姚炎公社,1981年改为蛟流河公社。1983年改蛟流河乡。 自然情况蛟流河乡位于洮南市西北 35公里,东临蛟流河,西靠德龙岗与沈后四六七军马场接壤,南北分别与大通乡、永茂乡接壤,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十五公里,洮南至镇西公路贯通全境,全乡总幅员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0个村,4892户农户,人口17332人,全乡耕地面积近1万公顷,林地3万亩,草原17万亩,荒山荒地3万亩,村屯道路等7万亩。东部沿河双兴村等四个村以黑土地居多,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高粱等高产粮食作物,兼种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中部昌盛等六个村屯以沙壤地为主,兼有部分盐碱地,是该乡杂粮杂豆主要产区。 特产资源野生动物:山兔,狐狸,黄鼠狼,跳鼠等。 药材:防风、远志、黄芹、车前子、蒲公英等。 沙石资源:河流石、细沙、中沙、石头等。 主要树种:杨树、榆树、柳树、松柏等树种作为观赏性树种也在不断发展。以大扁杏和桑树为主的经济树种的栽植已成为该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野生植物:山蒜、山菲菜、黄花菜、山花椒等均能生长良好。 全乡地下水源充足,共有管井 8000眼,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经济情况全乡经济是典型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传统养殖业和杂粮杂豆购销为辅的自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乡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两年,全乡农业生产在稳步中得到发展,二、三产业在发展中得到提高和优化。04年,全乡GDP总值达到9000万元;05年,全乡GDP总值预计可达到1亿元,全乡农民纯收入预计可达3200元。 农业生产情况(一)种植业方面。主要采取适应本地的优质高效品种。在稳定玉米面积的同时,抓住了绿豆、芝麻、辣椒、笤帚糜子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05年,全乡种植玉米5500公顷,辣椒1000公顷,笤帚糜子1000公顷,芝麻1000公顷,绿豆1000公顷,其它作物面积500公顷。并采取抓订单保收入的办法,依托北方辣椒公司和福茂辣椒公司签订辣椒合同,通过订单,使农民更加靠近市场,避免了种植的盲目性。 (二)养殖业方面。奶牛产业作为一项富乡裕民工程在全乡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该乡投资150万元,新引进奶牛106头,目前,全乡奶牛存栏量已达590头,日产鲜奶2.5吨,每头奶牛年获利润可达7000余元。在发展奶牛产业的同时,重点抓了黄牛、羊、猪、兔、禽类等其它牧业的发展,并在山河村建立了黄牛养殖基地。目前全乡黄牛存栏 1000头,羊存栏3万只,猪1万头,禽类发展到5万余只。畜牧业年平均收入达850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23.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