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颃颡岩 |
释义 | 颃颡岩是指因正虚邪实,邪毒结聚颃颡,日久逐渐恶变而成。以鼻衄、鼻塞、头痛、耳鸣,颈部恶核为主要表现。 概述西医学的鼻咽癌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古代医著在“失荣”、“石上疽” 、“瘰疬”、 “恶核”、“真头痛”等病证中有类似颃颡岩常见症状的描述,如《外科正宗》之“失荣”有类似于颃颡岩之有颈部恶核者。 病因病机颃颡岩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乘虚而入,逐渐结聚而成。气候、环境、不良嗜好、不良刺激等致病因素导致体内肺、脾、肝、肾等脏腑发生了病机变化,出现了气血凝滞、痰浊结聚、火毒困结,以致经络受阻,积聚而成肿块。 1.气滞血瘀,凝结颃颡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因情志不遂,悲怒忧思等七情所伤,以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则血瘀,气血凝结,阻滞脉络,日久形成肿块。 2.痰浊结聚,困结颃颡 肝郁犯脾,或饮食劳倦伤脾,运化失健,痰浊内生,结聚顽颡,日久而成肿块。 3.火毒壅盛,蕴结颃颡 过食辛辣炙煿,或常吃霉变腐烂食物,脾胃受伤,热毒蕴积,结聚而成;或由于肝郁化火,火毒上壅,结聚而导致癌肿的发生。 4.正虚邪毒,结聚颃颡 禀赋不足,或因年老体弱,以致体内阴阳失调,防御能力下降,邪毒乘虚而入,结聚不散而发为癌肿。 诊断要点1.病史 具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 2.临床症状 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回吸性涕中带血,鼻塞,一侧耳鸣、耳胀闷感、听力减退,偏头痛,胸锁乳突肌上中段颈深淋巴结无痛肿大;可侵犯颅神经出现面部麻木、上睑下垂、复视等症状;晚期可广泛转移至骨、肺、肝,并出现恶病质。 3.局部检查 鼻咽部检查可发现肿块。多发生于咽隐窝、鼻咽顶、侧、后壁等处,呈菜花状、结节状肿块,或呈弥漫性膨隆的黏膜下型(彩图17)。 4.影像学检查 CT扫描或MRI 可显示肿块大小及发展方向和侵犯范围。 5.病理检查 鼻咽部或颈淋巴结组织活检,为确诊的主要手段。 6.其他检查 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A、EA-IgA 阳性且滴度较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或癌前期病变的监测指标。 鉴别诊断1.鼻咽部病变 鼻咽血管纤维瘤、鼻咽结核、鼻咽囊肿、鼻咽恶性淋巴瘤等。 2.颈部肿块 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核等。 3.转移性恶性肿瘤 如甲状腺癌、扁桃体癌或肉瘤、喉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等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辨治思路: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较长。早期多属实证,晚期多属虚证,临床上往往邪实未去,虚象已露,故在治疗过程中,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或以毒攻毒、苦寒泄热,或活血行气、祛痰散结,宜酌情选用,灵活施治。 内治法(一)顽颡岩 1.气滞血瘀,凝结颃颡 临床表现:鼻涕带血,鼻塞,耳内胀闷或耳鸣耳聋,头痛呈跳痛或刺痛。鼻咽肿块暗红,或有血脉缠绕,触之易出血,颈部或有硬实肿块。可兼有胸胁胀痛,口苦口干。舌质红或暗红,或瘀暗紫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细或涩。 证候分析: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凝结顽颡,故见鼻塞、耳胀,耳鸣耳聋,鼻咽肿块暗红,颈部肿块;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故涕血;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故头痛如刺,胸胁胀痛,舌暗红或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薄荷行气疏肝,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行气;丹皮、栀子清肝凉血,解毒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活血散结;穿山甲、牡蛎、昆布、海藻软坚散结。 2.痰浊结聚,困结颃颡 临床表现:鼻塞涕血,耳内胀闷,头痛头重。鼻咽肿块色淡红或有分泌物附着,颈部多有较大肿块。可兼有痰多胸闷,体倦嗜睡,或见心悸,恶心纳呆,便溏。舌质淡红或淡暗,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或厚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饮食劳倦伤脾,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结聚不散,则鼻咽见肿块,颈部恶核,鼻塞;痰湿凝聚,清阳不升,则耳内胀闷,头痛头胀;痰浊内阻故体倦嗜睡,痰多胸闷,恶心纳差,便溏,舌质胖或有齿印,苔白或腻,脉滑。 治法:清化痰浊,行气散结。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方中以半夏、胆南星、瓜篓仁、北杏仁、陈皮以化痰散结;茯苓健脾化痰;枳实、姜汁行气醒脾祛湿。可配以党参、白术、鸡内金以健脾和胃;若颈部肿块较大,痰多者,可配山慈菇、风栗壳、猫爪草、昆布、海藻或四生散以化痰软坚逐瘀。 3.火毒壅盛,蕴结颃颡 临床表现:痰涕带血或鼻衄,污秽腥臭,头痛剧烈,耳鸣耳聋,或视蒙复视。颃颡癌肿溃烂,或呈菜花状,或有颈部硬实肿物。可兼有咳嗽痰稠,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数。 证候分析:火毒雍盛,热毒蕴结顽颡,则肿物溃烂或呈菜花状,颈部恶核;血热妄行,则鼻衄、痰涕带血;火毒互结,脉络不通则头痛复视,耳鸣耳聋;咳嗽口苦,心烦失眠,便结,尿黄,舌红,脉弦数均为火毒蕴结之征。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柴胡清肝汤加减。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解毒散结;柴胡清肝汤清肝胆郁热。可加土茯苓、鸡内金、蛇舌草、猫爪草、山慈菇以祛湿毒、散结聚;若火毒伤阴,可加沙参、玄参、葛根养阴泻火。 4.正虚邪毒,结聚颃颡 临床表现: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鼻咽肿块色淡红,或血脉缠绕,颈部可触及硬实肿块。可兼见形体瘦弱,面白无华,或腰膝酸软,盗汗,五心烦热。舌淡红或少苔,脉弦细。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正虚不能抗御外邪,或邪毒久留不散,结聚顽颡,则肿块色淡红,鼻塞,头痛;邪毒上壅,气血虚损不能上荣清窍,则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形体瘦弱,面色少华,腰膝痿软,潮热盗汗,舌淡红或少苔,脉细均为气虚阴血亏损之征。 治法:调和营血,扶正祛邪。 方药:和荣散坚丸加减。 方中以八珍汤调和气血;陈皮、香附行气解郁;花粉、昆布、浙贝母、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红花活血祛瘀;升麻、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共奏调和营血,挟正散结之功。 (二)常用抗癌中草药: 目前用于治疗癌肿的中草药很多,一般加入内治方药中使用,按其作用归类如下。 ⑴泻火解毒类:白花蛇舌草、石上柏、山豆根、七叶一枝花、蛇泡勒、山海螺、虎杖、青黛、半枝莲、了哥王。 ⑵祛痰散结类: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猫爪草、昆布、海藻、硇砂、黄药子、浙贝母、山慈菇。 ⑶活血散结类:虻虫、三七、土鳖、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白花丹、葵树子、水蛭、石见穿。 ⑷镇痉止痛类:蜈蚣、全蝎、露蜂房、僵蚕、蜣螂、马钱子。 (三)放疗、化疗配合中医辨证治疗 辨治思路: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顽颡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削伐了机体的气血津液,影响了脏腑的功能,使全身和局部抵御外邪之能力下降而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减轻各种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巩固疗效,更好地预防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1.肺胃阴虚,津液亏损 临床表现:口干咽燥,口渴喜饮,或口唇燥裂,鼻干少津,或口烂疼痛,干呕或呃逆,干咳少痰,胃纳欠佳,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局部检查见鼻、口咽、鼻咽黏膜充血、干燥,咽后壁黏膜干亮,或有血痂脓痂附着。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亏或放疗致火毒伤阴耗液或久病失养,均可致肺胃阴虚,津液亏损,不能充养、濡润鼻咽喉诸窍而出现口干喜饮,鼻干唇燥,口烂疼痛;肺失滋润,宣肃失职,故干咳少痰;肠道失润,津伤液亏,故便秘尿少;胃喜润恶燥,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纳呆,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肺养胃,润燥生津。 方药:泻白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泻白散清肺热,祛阴火;沙参、麦冬甘寒润燥,补肺胃之津液。若口烂疼痛较甚,为阴津不足,虚火上炎,可配合导赤散以清降虚火。 2.气血虚弱,阴血不足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咽干、鼻干少津,或涕中带血丝,气短乏力,四肢麻木,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甚则头发脱落,爪甲无华,口气微腥臭。局部检查见口咽及鼻咽黏膜淡红而干,或有少许黄绿色痂块附着。舌质淡或淡暗,少津,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大病或久病,耗气损血,则见面白神疲,头晕目眩;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爪甲无华,四肢麻木,舌淡少津,脉细无力均为气血虚弱,阴血不足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北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益精;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行气理气,使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也可选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3.脾虚失健,胃失和降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胃纳欠佳,恶心呕吐,呃逆心烦,腹胀腹痛,胸脘痞满,大便溏。局部检查见口咽或鼻咽黏膜淡红、微干,鼻咽部或见脓涕痂块附着。舌质淡,苔白厚,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胃主升清,大病重病,或久病失养,损伤脾胃,脾虚失健,胃失和降,则腹胀脘满,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厚,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春砂仁行气理气,和胃止呕。也可选用陈夏六君子汤。 4.肾精亏损,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委靡,口舌干燥,咽干欲饮,腰酸膝软,遗精滑泄,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局部检查见咽黏膜潮红干燥或干亮,鼻咽可有血痂或脓痂附着。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劳伤,肾精亏损,虚火上炎,则消瘦神疲、眩晕耳鸣,口舌干燥,腰酸梦遗,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萸肉养肝而涩精,淮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以达三阴并补之功;茯苓淡渗脾湿,以助淮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泄肾火,丹皮清泄肝火使补中有泻。若阴损及阳,出现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表现者可酌加附子、肉桂、补骨脂或用附桂八味丸。 外治法1.涂敷 局部疼痛,可用1%冰片乙醇涂敷疼痛部位,有止痛的作用。 2.外敷 颈部恶核溃烂,可外敷阳和解毒膏,以解毒散结,补托排脓祛腐,敛口止痛。 3.滴鼻 涕多腥臭污秽者,应使用解毒排脓的滴鼻剂,如鱼腥草液、滴鼻灵;鼻咽肌膜萎缩,干燥痂多者,可用滋养润燥的滴鼻剂滴鼻,如薄荷油等。 4.外先 放射性皮炎,轻者皮肤粗糙、瘙痒,重者起颗粒,皮肤增厚水肿、发红、丘疹,甚则皮损难愈。可外用花椒、白矾水清洗,外敷三黄软膏;皮损渗液者,可掺珍珠层粉以收敛生肌。 5.含漱 口咽肌膜溃烂疼痛者,可用银花、连翘、甘草煎汤含漱,或用鱼腥草液雾化吸入,或含服六神丸,或用喉风散、西瓜霜吹喉,以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针灸治疗1.针刺疗法 按照肿块发生的部位分经取穴,目的在于通经络、和气血,以散结聚,祛邪止痛。方法:取局部穴位和全身穴位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每次选主穴、配穴各1~2穴,每日针刺一次,或于头痛,局部疼痛时针刺。 主穴:风池、下关、上星、大迎。 配穴:臂臑、手三里、合谷。 2.穴位注射 如痰浊结聚型,选用核葵注射液;气血凝结型,选用当归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或川芎注射液;火毒困结型可用蟾蜍注射液。每穴0.5毫升,每次1~2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有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 预防与调护(1)开展防瘤普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勿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节制烟酒,忌食发霉等致癌食品。病中忌雄鸡、鲤鱼等发物。 (3)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思虑过度等精神刺激。 预后与转归预后与转归 由于顽颡岩不易早期发现,治疗开始较晚,易向周围扩散和发生远处转移,故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古代文献摘录《外科正宗?卷四》:“失荣者……其患多生肩之已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未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 《外科大成?卷二》:“石疽生颈项间,坚硬如石,皮色不变,由沉寒客于经络,气血凝结而成。” 《疡科选粹?卷四》:“只生一个颈者,各单瘰疬,最称难治……生颈项,或左或右,初则单生,后重叠见之,名重台疬,药石无动,针灸难效,万死一生,害人甚速。” 《外科证治全集?卷一》:“大者恶核,小者痰核,与石疽初起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极难软熟。”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者是也,或云头如雷之鸣也。” 现代文献索引(1)王贤文,田道法.鼻咽癌高危人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223~225 (2)张雅琨,陈仁寿.鼻咽癌放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国医论坛,2007,22(3):54~56 (3)刘书静、田道法、李车芳.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预后相关性基因活性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1):1~3 (4)邱宝珊、王士贞、钟艳萍.鼻咽癌急性放疗反应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433~434 (5)刘宇龙、袁芳、徐凯.鼻咽癌中医证型与病灶分布及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广东医学,2006,27(2):280~281 西医学中主要相关疾病认识概述鼻咽癌 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80%。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为高发。发病高发年龄在30~60岁,男女之比为2~3∶1。 鼻咽癌的病因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临床症状本病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鼻塞,回吸性涕中带血;一侧耳鸣、耳胀闷感、听力减退;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颈深淋巴结无痛肿大;若侵犯颅底,可致上睑下垂、复视、眼肌麻痹、头痛等颅神经症状;晚期可广泛转移至骨、肺、肝,并出现恶病质。 鼻咽部检查可发现肿块。CT扫描或MRI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块大小及发展方向和侵犯范围。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A、EA-IgA 阳性且滴度较高,可作为EB病毒感染或癌前期病变的参考指标。 诊断依据1.男性患者多见。中年易发病,但各年龄组患者均可见到。最多见于中国华南数省,尤以广东发病率最高。有家族聚集现象。 2.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以涕血、痰血、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头痛、患侧面部麻木、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等为常见初诊症状。晚期可出现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声嘶。 3.多数患者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而以颈部肿块就诊。 4.鼻咽镜检可见局部有肿块,多发生于咽隐窝、鼻咽顶侧壁、顶前壁等处,表现为菜花状、结节状肿块,或呈弥漫性膨隆的粘膜下型。 5.鼻咽肿块活检可确诊,绝大多数为低分化型鳞癌。颈部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多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6.EB病毒相关性免疫血清学与免疫组化以及EB病毒DNA检测阳性。 7.鼻咽CT扫描示鼻咽部有肿块,且可显示其肿块大小、浸润范围、破坏程度。 治疗鼻咽癌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首选的方法。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局部复发与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医中药作为鼻咽癌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主要体现在减毒、增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三个方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