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流士改革 |
释义 | 大流士改革是公元前522—前485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专制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有确立君主专制,将全帝国分为20个行省和五大军区,整顿军队,联合各被征服地的统治阶级,统一币制,修建驿道。 大流士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其中着力整顿了赋税,规定每省应纳税额,由包税人征收,每年可得税银1.456万塔兰特(每塔兰特为30.3公斤)。波斯帝国能存在两个世纪,与大流士改革有重要关系。 内容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军政分权制度,大流士划全国为23个行省,每省设立总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赋税)和将军(负责统领驻军)各一人,两者互不隶属。又在总督身边设立“皇室秘书”,作为皇帝和总督之间的桥梁。(中国的地方军政分权制度好像是从宋朝开始,至于“皇室秘书”很象中国唐以后的“监军”。) B.效法亚述,进行军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队”;把全国分为5个军区,以便于管理;严格规定每省驻防军的规模;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军队由波斯贵族领导;在腓尼基人的协助下建立海军;每年进行军队检阅。(军区就好比唐朝前期的节度使或都护。) C.重新规定各省的赋税,并采取包税制度。(很像中国历史上的元朝。) D.修筑驿道,继承亚述帝国的驿道制度。驿道的修筑有利于军队的机动性,更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相异的差距日益缩小;而运河也北非和西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国秦统一之后。) E.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规定中央铸造金币,称作“大流克”同性全国,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城市铸造铜币。(也如秦的统一。) F.奉一神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该教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起因波斯皇帝,暴君冈比西斯死后,波斯的大臣们纷纷向那个假扮巴尔迪亚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投降,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高墨达当了8个月的皇帝,但从不召见大臣,他们都很纳闷:“为什么新国王总是深居简出,拒绝召见大臣,也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呢?有人传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大臣们都将信将疑。 有一天,冈比西斯过去的一个王妃发现新皇帝没有耳朵。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大臣欧塔涅斯。欧塔涅斯马上断定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僧侣高墨达。因为在居鲁士当皇帝时,这个高墨达由于过失被居鲁士下令割去了双耳。欧塔涅斯马上把真情告诉了另外的6名波斯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他们决定也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 这7个大臣先是派人在首都到处散布,新皇帝不是真正的巴尔迪亚,而是高墨达的消息。没几天,假巴尔迪亚的消息便在京城传开。高墨达知道真相败露之后,惊慌失措,马上逃到米底的一个地方,最后被欧塔涅斯和大流士等人杀死。 高墨达死后,这7个大臣又商议由谁来当新皇帝的问题。但谁都认为自己应该当皇帝。一天,7个人又为此事争执起来,只有欧塔涅斯最后退出了王位的竞争,只要求今后不管谁当了皇帝,都不得对他有不敬的地方。其余6人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由谁当皇帝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后6人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看谁的马先嘶叫就由谁来当皇帝。最后,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上了皇帝。 平乱大流士当上了皇帝之后,开始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在高墨达死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叛乱。由于叛乱的军队之间缺乏联系,有利于大流士各个击破。大流士先是集中兵力进攻埃兰,擒获了起义军首领。然后又亲自率军攻打巴比伦地区。在底格里斯河附近击败了巴比伦王尼金图·贝尔的部队,巴比伦军队被大流士的部队赶进水中,死伤无数。尼金图·贝尔仅带少数骑兵逃回巴比伦城。不久大流士率军攻进巴比伦这座千年古城,杀了贝尔。就这样,大流士费时一年,前后进行了了18次战役,终于平定了叛乱。 公元前520年9月,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为了吹捧自己,在他巡行到爱克巴坦那附近的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村旁的悬崖峭壁下留下了有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这个铭文的上半部分是浮雕,浮雕上的大流士身罩披肩,气势轩昂,圆睁双眼,目视前方。左脚踏着倒在地上的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8名被绳索绑缚着脖颈的叛乱首领被雕刻的很矮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形成鲜明对照。浮雕的下半部是用古波斯、埃兰、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铭文,上面写着:“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政治大流士认为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的宫庭缺乏规矩。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便制定了一大套森严的宫廷规矩。在上朝时,大流士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高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在他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因为大臣的呼吸会亵渎皇帝。 大流士宫内的各种杂役人员有1.5万人。他还建立了一支有1.2万人的卫队,称为“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可以补缺。 军事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大流士又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的长官只对他一个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大流士日常的饮食极为讲究。当上皇帝之后,他便只喝故乡的水。因此每天都要派许多人用专门的银筒,把他故乡的水运来。即使在他出游各地时也不例外。大流士特别喜欢吃爱琴海产的鲜鱼,为了极时把鲜鱼送到宫中,他下令修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长的驿道,称为“皇道”。这条驿道全线设有100多个驿站,沿路驿站的信差,就用接力的方法,快马加鞭地把鲜鱼送到宫中。从爱琴海到大流士的宫中,如果步行需要几 十天的路程,但由于有了这条驿道,信使3天就可以到达。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 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 当然,修筑这条驿道也使波斯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条路在我国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便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此外,大流士还下令挖了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经济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便发展起来。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大流士即位后,便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还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金币的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这种金币叫做“大流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结果为了享受,大流士还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地的 大批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大流士的这些做法称为“大流士改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