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窦静 |
释义 | 唐代史官窦静,唐代史官, 静字元休,赠司空抗子。武德初累转并州大总管府长史检校并州大总管。太宗朝授司农卿,封信都县男,改夏州都督,再迁民部尚书。卒谥曰肃。 著有《论颉利部众不便处南河封事》 臣闻夷狄者,同夫禽兽,穷则搏噬,群则聚鹿,不可以刑法绳,不可以仁义教。衣食仰给,不务耕桑,徒损有为之,以资无知之虏。得之则无益于化,失之则无损于时。然彼首邱之情,未易忘也。诚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愚臣之所深虑。如臣计者,莫若因其败亡之后,加其无妄之福,假以贤王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自可永保边塞,代为藩臣,此实长辔远御之道。 人物生平唐高祖李渊唐贞观武德初年,窦静受命任并州大总管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长史。当时,唐朝还处于东征西战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北边的突厥部落趁机不断向内地袭扰,唐朝廷不得不派兵防卫。战事频繁,军粮供应比较困难。为了缓解军粮馈乏局面,窦静向李渊上表,请求在太原附近实行屯田,就地耕种粮食,就近供应军队。这样,既可补充军粮不足,又节省了运费。但朝廷中有的大臣不同意这个办法,认为战争时期不宜屯田。窦静又再三上书,陈述理由。于是,高祖召他入朝,与裴寂等大臣当面争论。他说服了裴寂等人,朝廷便决定实施屯田。他率部下士卒垦荒种田,一年收获粮食达十万斛(注:《新唐书》载为10万斛。《旧唐书》载为数千斛。此从《新唐书》)。李渊得报大喜,以功升他为检校并州大总管。 626年秋,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太宗。窦静被调任司农卿,封信都县男。他的副手司农少卿赵元楷利用职权贪财聚敛,窦静对此非常不满,便召集部下属员开会,当面责斥赵元楷。他说:“隋炀帝搜刮民财,贪图享乐,司农官员经管钱粮,必须为公。现太宗皇帝崇尚节俭,何况你一个司农官员,岂能贪图自己享受,任意挥霍公用钱财。”赵元楷听了非常惭愧。 后来,太宗又派窦静出任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都督,他在边关,常派人去侦探突厥内部情况。当唐军攻打突厥到达夏州时,他就向统兵将领介绍突厥的各方面情报,提供作战参考。此外,他还常在突厥各部落间施反间计,制造矛盾,并以金银收买部落首领,引诱几个部落投归唐朝。 629年,李靖领兵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实力,太宗打算把突厥牧民迁到黄河以南来居住,窦静提出反对说:“突厥人以畜牧为生,不会耕种,朝廷要供应他们衣食;况且,他们不会忘记被打败的耻辱,有可能叛乱,不如另委任一个首领,加封王号,再以唐宗室女与其婚配,与他们永结友好关系,使其世为唐朝廷的藩臣,边境也可安宁。太宗没有采纳他的主张,而命他担任宁朔大使,负责北部边境的防务。后迁为民部尚书。贞观九年(635)卒。 著作《论颉利部众不便处南河封事》 唐太宗李世民臣闻夷狄者,同夫禽兽,穷则搏噬,群则聚鹿,不可以刑法绳,不可以仁义教。衣食仰给,不务耕桑,徒损有为之,以资无知之虏。得之则无益于化,失之则无损于时。然彼首邱之情,未易忘也。诚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愚臣之所深虑。如臣计者,莫若因其败亡之后,加其无妄之福,假以贤王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自可永保边塞,代为藩臣,此实长辔远御之道。 深圳教师窦静老师: 女,深圳赛格人才培训中心教师,由于该中心同时也是深圳雅思与托福考试考点,所以窦静老师还肩负着国际院校升学中心的指导任务。 小说人物--窦静网络小说《重生之男儿本色》中人物赵斌文的老婆。 小说中还是学生,清纯漂亮,但是害羞,一直希望开设设计公司 百度贴吧--窦静吧以上为窦静吧的链接,该吧为名叫窦静的网友及对窦静感兴趣的网友聚集处。贴吧链接请参考扩展阅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