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瘗窟 |
释义 | 瘗窟,石窟形制之一。掩埋僧人尸骨的洞窟。面积较小,形无定制,制作较粗糙。中国最早的瘗窟为麦积山西魏大统六年(540)东崖第43窟。其后河南洛阳龙门、甘肃敦煌等地都曾沿用。 瘗埋僧尼和世俗信徒骨灰及尸骨的窟龛,一般有安置尸体的棺床。敦煌、麦积山、龙门、响堂山、须弥山等石窟都有发现。龙门石窟瘗窟最多,有40多个。而麦积山乙弗氏瘗窟最著名。540年,西魏文帝废后乙弗氏自杀,在麦积山凿岩而葬,号寂陵。一般认为就是麦积山现在的43窟。莫高窟的瘗窟都在北区洞窟中,有25个。 古代印度流行露尸葬。可分为林葬、天葬、水葬等。林葬就是弃尸于树林,供兽食;天葬则弃尸于山顶,供鸟食;水葬则弃尸于湖海,供鱼食。石窟瘗葬是中国僧人对曝尸林野的一种调和方式,后来随着火葬的流行,瘗窟逐渐减少,瞻仰追悼功能的塔林增多,即建一塔,下埋骨灰,塔体刻亡者名,少林寺塔林很有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