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鹎 |
释义 | 概述(鹎) bēi ㄅㄟˉ 鸟类的一属,羽毛大部为黑褐色,腹白,腿短而细弱,食果实和昆虫。 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的约119种非洲和亚洲鸟类,包括几种绿鹎和褐鹎。体长约14~28公分(5.5~11吋),活跃,鸣声嘈杂,羽色单调。有时危害果园。羽须鹎属(Pycnonotus)47种,代表种为非洲羽须鹎(P. barbatus,包括P. xanthopygos和P. tricolor),体长18公分(7吋),褐灰色。红耳鹎(P. jocosus或Otocompsa jocosa)是印度到中国南部的本地种。黑喉红臀鹎(P. cafer,或归入Molpastes属)产於巴基斯坦到爪哇(原产地),引入斐济群岛。旋叶鹎属(Phyllastrephus)22种,常见於热带非洲。鹦嘴鹎(Spizixos)产於东南亚。灰额髭冠鹎(Criniger flaveolus,即白喉髭冠鹎),分布自喜马拉雅到巴利(Bali)。黑短脚鹎(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或归入Microscelis属)是体型最大的种之一,体长25公分(10吋),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印度洋岛屿和亚洲南部,东到台湾,有灰色和黑白相间的亚种。 郑码:NJER,U:9E4E,GBK:F0C7 笔画数:13,部首:鸟,笔顺编号:3251131235451 常见鹎的种类白喉红臀鹎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 chook。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 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俗名: 高髻冠 黑帽布鲁布鲁 红座白头只 白头鹎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俗名: 白头婆 白头翁 红耳鹎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 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 俗名: 高髻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