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黏字释义

基本信息

拼音:nián

部首:黍,部外笔画:5,总笔画:17

五笔86&98:TWIK

仓颉:HEYR

笔顺编号:31234342413421251

四角号码:2196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ECF

基本字义

niánㄋㄧㄢˊ

像胶水或糨糊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性。~液。~土。~米。

详细字义

黏 nián

〈动〉

(1) 粘连;胶合 [adhere;glue;paste;stick]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黏,合也。——《苍颉篇》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2)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3) 贴近;接贴 [press close to]。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词性变化

黏 nián

〈形〉

具有黏性的。现在这个意义同“粘” [glutinous;sticky]。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黍字部】黏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5

【唐韵】女廉切【集韵】【韵会】【正韵】尼占切,𠀤音䬯。【说文】相著也。【广韵】黏麴。 又【韵会】亦作溓。【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注】郑司农云:溓读为黏。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县。 又【正韵】尼欠切,聂上声。【集韵】䵒也。【正韵】胶黏。又稠也。 俗作粘。

《说文解字》

【卷七】【黍部】黏

相箸也。从黍占声。女廉切

English

stick to; glutinous, sticky; glue

黏人和粘人

“黏”字是1988年3月25 日国家语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说明”中确定恢复使用的15个曾被废止使用的汉字之一。“黏”读音为nián,意思是指像胶水或糨糊那样能使一物体附着于另一物体的性质,其用法如常用词语“黏虫”“黏度”“黏稠”“黏膜”“黏液”“黏米”“黏土”“黏着力”“黏糊糊”等,一般情况下为形容词。

“粘”字除作为姓氏字时仍保留“年”音外,日常用法只能读“沾”音。其义项为:①带黏性的物质互相连接或附着于他物上,如“糖块粘在一起了”,“吃糖瓜很粘牙”,“和黏面很粘手”;②用胶水或糨糊等将此物胶合在彼物上,如“粘信封”“粘贴标语”“他嘴上粘上白胡子真像老头”等。从词性上看,它只有动词用法。

所以在语法上讲,只有黏人”一词,而无“粘人”一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