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稷神
释义

据传说,稷神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简介

起初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之子,到了周朝,所祭“稷神”为后稷。

后稷,本名姬弃,是传说中上古尧、舜、禹之臣,任农师“后稷”,赐姓姬氏。以官名行世,通称后稷,死后被尊为“稷神”。

相传后稷的母亲姜姬在野外踏了巨人脚迹而孕,生后稷,姜螈以生子不祥而弃之,故名为弃。当时她把弃放到一个狭隘的小巷内,但路过的牛、羊不仅不践踏他,而且还给他喂奶,养育他。姜螈又把弃放到森林里,恰巧遇到了很多伐木人,都来轮流照料他。姜螈又将弃转移到寒冷的冰河上,冰寒刺骨,当弃刚被放下,就飞来了一群鸟儿纷纷张开翅膀,将弃儿覆盖起来。这时姜螈以为弃儿似有神气,遂将他收养长大。古之“圣人”大多都以“神授”或“天授”,而显示其灵异。后稷的出生也是如此。

生平

稷神是背爷崽(其父过世后才出生),家境贫苦,从小给财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马,养鱼看田水,什么 活都干过。他长得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作起来一个顶几个,又爱帮助人,乡亲们都喜欢他 。

传说稷神给财主在山塘里养鱼,财主叫他割草喂鱼,他就把鱼赶上坡去吃草,吃饱了,又赶回塘里放。因此他 喂的鱼又肥又大。他很爱马。白天放马吃草,骑马练武,夜晚睡在马圈边,把马喂的又高又壮,后来成了他的战马 。现在寨母背后还留着他当年修得石马圈,已崩了两方,还存了两方,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 次稷神给财主在山上放牛,见许多穷人没有饭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头牛分给大家煮着吃。别人担心他叫不了差 ,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缝里,叫一个人藏在岩洞里等着,他立即跑去叫来了财主,说有 一头牛卡在岩缝里出不来了。财主急忙赶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缝外了。财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 人学牛叫,越扯牛越叫。结果牛尾巴断了,牛没有出来,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传奇故事

稷神热心地位大家办好事。婆洞路边有个岩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来,过往行人口渴没法喝到。稷 神知道以后,用嘴咬开一个口子,两手扳开岩板,一股清泉流了出来,行人们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现在 泉边的石板上还有稷神的手指印和两个膝盖印呢。寨母的后龙山有两个坡相互对峙,中间隔着深谷,平时到对门坡去种田,人们绕来绕去很不方便。稷神便从对 门坡扯出长岩石,做成一座石桥。他娘说:“你架的高桥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别人掉下来。”稷神就一拳把桥打断 ,至今两边坡还留着几尺长的断岩梁。

婆洞一带的人多田少,稷神便想塞断八受河,引水过婆洞开荒造田。他一早提着大鞭赶动三个坡准备去塞河, 刚好被一个老妇看见,她高声叫道:“快看三个坡会走路。”结果三个坡就停在寨母田坝中间不走了,三个坡分别叫 鸳鸯坡,定便坡,报独坡,与其他坡不相连。现在已被开成梯田。稷神长大以后,看到外地往这里逃难的人越来越 多,把整个婆洞都住满了。饭不够吃,官兵还来抢粮抢人。人们没有办法,侗家没法活下去了。于是,婆洞、上洞 、油洞等四十八个侗寨的寨老(寨中的长老)和辣办(青年)集中到寨母议事。寨老们说:“我们侗家世世代代被 人欺凌,难道我们不能过太平日子吗?”大家决定,四十八寨每寨选举一人参加集伙选王。选王按照勉王起义的方 式,每人倒栽一棵枫树,那个先活,哪个就是王。寨母推举了林宽。选王开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树, 林宽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举选他为王,稷神从此得名。现在寨母寨中还有一棵枫树,拔地顶天,枝干朝下, 与其它树不同,据说就是稷神栽的。

稷神到处联合穷人,指挥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万多穷人,准备起义。

为了起义,稷神还停办了自己的婚事。传说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从小与稷神一起砍柴、割草 、唱山歌。两人长大以后,两家老人准备办婚事。然而两个年轻人很有志气,他们说:“世上这么乱,人民这么苦 ,我们要等解决了人们的疾苦才结婚。”老人思想不通,他们俩就约定:稷神从苦里坳,茂王从慕王寨,同时从两 处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块石头,看两块石头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结婚,否则,就推迟婚事。结果稷 神的石头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气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两块石头没有碰在一起,所以,他们就不急着结 婚,后来都参加了起义。

起义中稷神非常勇敢,在他的指挥下,一大早就攻破了龙里所城,大家还回到寨母洞吃早饭,接着又攻占了新 化所、平茶所等地,计划打上长沙,攻到南京去,推翻明王朝。又传说他造了三支箭,差一点就把楚王射死。头晚 ,他叫母亲五更鸡叫的时候叫醒他。醒来后,他带着兵攻打楚王,他对准楚王的营帐连发三箭,三箭正中楚王的宝 座。可是,他射得早了一点,要是等五更楚王就位再射,就能射死楚王。后来,稷神被楚王的三十万大军重重包围 ,最后弹尽粮绝,起义军四处突围都不行,稷神非常生气,把宝剑插在了岩板上,结果稷神被捕了。他还被砍了头 ,但是稷神不服气,他双手捧着头,回家叫母亲安上,又和官兵作战。后来,他被砍头两次,又安上两次,直到第 三次,头再也安不上,尸体才倒了下来。

稷神起义失败以后,朝廷怕当地侗家再次起义,便派郑子龙带兵挖了稷神的祖坟和龙脉,现在寨母后面龙山上纵横交错的深沟就是当 年挖的。龙脉虽然被斩断,但农民起义仍就不断。十六年以后,即永乐十一年,婆洞等地农民又起义了。正统十四 年,黎平、绞桥农民起义,杀死了州官,聚众三十万,围攻铜鼓卫。稷神为大家谋福利,人们永远纪念他。他虽然 被史书诬陷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每年农历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过节。其它杂姓也要过节。 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据说逢辰日过节原来是为了寨母首先建寨,并纪念林家的祖先。出了 稷神以后,就以稷神为主了。周围侗家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稷神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后 一天。

习俗

过节头一天,寨母就杀猪宰牛,家家放田捉鱼,磨豆腐,包粽粑,又打发孩子到相邻的寨子喊客,忙个不停, 过节那天,吃饭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枫树下摆好酒肉、粽粑、烧香祭祖。客人进寨也要先到古枫树下祭拜一回,有 的老人还要从古枫树上剥下几块树皮,用纸包好,带回去给孩子,祈福消灾。晌午过了以后,就开始吃饭。酒席丰 盛,边吃边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后,主人邀客,孩子们就在古枫树下唱“稷神古歌”。歌唱完毕,老人们就向孩子 们讲稷神的故事,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信仰

稷,这种被古人尊为“百谷之主”、“五谷之长”的食粮,在麦黍文化的早期,以其全民遍食的优势登上神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稷神在古代神话中曾有一段神化或人格化的过程。《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帝俊生后程,稷降以百谷。”稷神自天取百谷而降,植于人间。《淮南子·氾论训》中又说:“周弃做稼墙而死为稷。”稷神同时作为周的始祖神,教民以农耕技艺。不论稷神是天帝之子还是周代英雄始祖,都只能说是一种人为神话的附会。这种各有出入的附会惟一可靠的内容是稷神为百谷之主的含意及其与农耕种植的密切关系。正如《孝经纬》所阐释的那样:“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又如汉蔡邕《独断》中讲了稷神神话后,结语说;“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足证剥开神话的外衣,古中国人信奉和崇拜的是实实在在的稷这种谷物。这正是历代皇朝持续不断祭祀稷神的真意。

古代中国祭祀稷神的规格高,规模大。官方传统祭祀是由皇帝亲祭天地的同时祭稷神。从公元24年的西汉末年,皇帝祭稷神的重要位置和祭皇室祖先等同。当时的典籍中明确规定程是“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亲祭,自为之主,礼如宗庙。”正因为有这种传统,所以直到明、清王朝,依然是在紫禁城正前方左祭太庙,右祭社稷神。

从汉代以来,中国所有郡县都设有稷神祭坛,通常每年大祭3次:农历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二月初八日。唐代还实行过每年4季共祭4次。到了16世纪,明王朝又改为在县以下的里(乡)、每百户人家设一个稷神方坛,命百姓祭五谷之神。到了清代,县乡求雨抗旱时也到祭坛祭祀稷神。在中国南部种稻文化兴起以后,各地的祭谷神实际上已经是在祭稻谷或稻谷魂了。

在民间,自古以来稷神就是谷神,几乎从来就没有附会到天帝之子或什么民族祖先的英雄神上。像每年年终例行的“蜡祭”(腊祭),又称“冬祭”,是祈求来年农业丰收的大祭。直到今天,中国北方的农村,都以大同小异的仪式隆重度过“腊八节”,就是古“蜡祭”的一种延续。“蜡祭”又称“蜡八”或“八蜡”,所祭的是八农神,包括农具神、农事神、田埂神、牲畜神、街坊神、渔神、虫神和占第二位的稷神(司啬)。

古代中国的稷信仰在中国北方遗存至今,最足以证明麦黍文化的根基所在。

评价

后稷是个奇人,从少年起就有远大的志向,特别重视“农耕”,而且他还有一套种植和管理方法。相传后稷还在各地建立了“教稼”之地,实际上就是他搞的“示范田”,让民众都来效法耕农的方法。

由于后稷对当时的农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尧舜的重视被封于邰,任农师“后稷”,居农官之长,在职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语·周语上》说,民之大事在农,上帝的祭品,人民的蕃殖,大事的供应,国家的财用,都要依靠农业,是故“稷为天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