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秭归实验中学 |
释义 | 秭归县实验中学始建于1982年,原名归州镇中学(地处归州镇天灯堡),1990年7月由县教委行文更名为秭归县实验中学,1998年7月移民迁校至秭归新县城。2000年--2004年,该校曾多次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学校简介学校占地19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6235.7平方米,有内含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总面积为7230平方米的综合楼,普通教室24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阅览图书室、微机室、阶梯教室一应俱全,8000米的运动场是师生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学校绿化面积8625平方米,覆盖率为45%,修建花坛53个,花圃面积3350平方米,共植草皮5218平方米,栽植树木80余种,道路硬化面积为4692平方米。2001年5月,国家电力总公司捐资100万元为学校增置了多媒体教学网络,为学校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总数1446人,教职工105人,高级教师2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骨干教师17人。 教改实验举教科研大旗,走素质教育之路,育教育创新人才是秭归实验中学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办学特色。早在1989年学校便开始进行“多学科综合改革”实验和研究,数年来,根据省、市、县课题组提供的总体设想和实验模式,历经完善实验模式、验证实验模式、专题研究突破等阶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认真的探索。从1993年秋季开始,又以语、数、外为龙头、多学科参与的教学综合改革实验为主线,全面展开了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教学评价及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学校把着眼点放在能力序列、习惯序列和学习方法序列等专题上,从而形成了四大综合改革小组,形成了教师人人有专题、班班有项目、年级有实验带头班、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此项实验课题在1997年5月通过宜昌市教研室的评估验收,学校被评为全省多学科教学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1994年秋,学校开始了“数学目标评价”课题实验,在深化此项实验课题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推进“数学层次目标教学”,1999年5月,学校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关怀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成功地举办了县“层次目标教学”研讨会,同年7月,学校被省教研室评为省数学目标教学及其评价先进单位,2001年10月,学校接受了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实验结题鉴定,认为此课题在全市属领先水平。 自1994年秋开始,学校参加了全市开展的“中学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教改实验,此实验一走进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便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已使师生把课堂仅视为学语文、练能力的一个场所,近9年中考,语文成绩始终居全县第一名,以99年为例,语文教师中有33篇论文在各级报刊或研讨会中发表或获奖,同年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县级优秀教研组。 学校在进行语文教改实验的同时开展了“物理教学STS教育专题研究”,2000年春季开始又申报立项了《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法指导实验》、《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实验》、《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实验》、《初中地理活动课教学研究》;《初中政治三自一导教学实验》、《初中历史情景教学实验》,目前,学校的科研课题为大获丰收:学校共有实验课题13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9个,顺利结题的有7个,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实验课题。 取得成果教研教改给学校增添了活力,为进一步全面落实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的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到突出位置,学校从等课题,真正形成了人人有课题,全员参与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局面。教改科研使学校尝到了甜头,近十年中考学校均分、优分率、合格率始终处于全县前列,1999年12月,学校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宜昌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2000年3月,学校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2000年11月,学校被省教研室授予湖北省教育科研试验学校。2001年被省教科所授予“湖北省教改试验先进学校”,同年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现代化实验学校”,2001年、2002年、2003年均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和“中考质量一等奖”,连续三年被 县教育局授予“教科研先进单位”,2002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宜昌市花园式学校”,2003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被省电教馆授予“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被宜昌市团委授予“市五四红旗团委”、被市教育局授予“宜昌市优秀家长学校”、被县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春季学期学校被评为“秭归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秭归县先进团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