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铧子山林场 |
释义 | 铧子山林场位于通河县西部,场址距县城18公里,隶属于通河县林业局,东与凤山镇和富林乡农业区接壤,南与富林乡农业区相邻,西、北部与兴隆林业局相接,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12公里。 自然地理概况地形: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地形特点为北高南低,平均坡度20度左右,最高峰铧子山海拔680.7米,最低海拔120米。 水系:有2条河流,途经东部边界的岔林河,是松花江的一级支流;纵贯施业区腹部的小桥河,流入铧子山水库,是南部松花江冲积平原农业区农用灌溉的重要水源。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风大少雨,最大风速可达34米/秒;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霜早;冬季寒冷,干燥多雪。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日照时数2487小时,年积温2200——2400℃,年降水量710毫米,早霜在九月末,晚霜在四月末,全年无霜期约128天左右。 土壤:有3个土类,分布最多为暗棕壤,占83.9%;其次是白浆土,占10.5%;沼泽土占5.6%。暗棕壤有5个亚类。其中分布最多为典型暗棕壤,占80.6%,主要分布在山的中上部;潜育暗棕壤占15.4%,主要分布在山坡下部;原始暗棕壤占23.6%,主要分布在陡坡上部;白浆化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均在3%以下,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山间谷地。白浆土主要分布于坡麓漫岗。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沟谷河流两岸。 植被:属小兴安岭植物区系,主要乔木树种有胡、水、黄、山、白、黑、椴、柞等,主要下木有榛子、胡枝子、刺五加等,草本植物有乌苏里苔草,蕨菜、铃兰、玉竹、篙类等。 社会经济情况林场现有职工145人,固定资产80万元,砖瓦结构房屋1205平方米,有2020吉普车2台,风力灭火机10台,无线电对讲机8部。施业区有1个乡,9个自然屯,800户,3800人,为林场各项经营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力来源。林场交通较为方便,有林区公路22公里,可直接与哈罗公路相连,各居民点及主要沟系均有乡村道路,道路密度1.9米/公顷。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概况:经营区总面积9257公顷,林业用地面积821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009公顷,森林总蓄积678190立方米。无林地10公顷。森林覆盖率86.5%。 林分类型:在森林资源中,天然林面积7184公顷,总蓄积65283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89.7%和96.3%。主要林分类型有柞树林面积1651公顷,蓄积15771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23.0%和24.2%;软阔混交林面积1402公顷,蓄积1495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19.5%和22.9%;硬阔混交面积1781公顷,蓄积1515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24.8%和23.2%;珍贵硬阔混交林面积1960公顷,蓄积1458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27.3%和22.3%;椴树林面积191公顷,蓄积265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2.7%和4.1%;山杨林面积109公顷,蓄积1380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1.5%和2.1%;针叶混、针阔混交林面积78公顷,蓄积712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1.1%和1.1%;红松林面积12公顷,蓄积72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0.17%和0.11%。 人工林面积825公顷,蓄积2536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11.4%和3.7%。主要林分类型有落叶松纯林546公顷,蓄积14030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66.2%和55.3%;针叶混交林面积144公顷,蓄积4410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17.5%和17.4%;红松林面积100公顷,蓄积4390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12.1%和17.3%;樟子松林面积35公顷,蓄积2530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4.2%和9.9%。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林业用地中,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6031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3.4%。其中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面积2918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5.5%;区划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积3113公顷,占林业用地37.9%。区划商品林面积2187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6.7%。 林业生产建设情况 林场始建于1961年,建场至今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15万立方米;共抚育森林面积6510公顷;年平均生产木材4000立方米,产值117万元,年上缴利税21万元;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825公顷。 农业生产基地150公顷,其中水田50公顷,旱田100公顷,年产水稻18万公斤,玉米大豆共39万公斤,养羊100只,养牛100头,养家禽1000只,养鱼1万尾,年纯收入20万元;矿泉水厂1处,年生产能力150吨,产值60万元。 林场拥有各类砖瓦结构办公、民用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职工家庭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 发展方向林场在今后的发展上,一是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把具有生长稳定、功能持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划分为生态林,科学经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生长在经营区腹部,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相对集中连片,在Ⅰ、Ⅱ地位级以内有利于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分为商品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地森林的整体功能。二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山野菜、食用菌、药用植物等山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积极利用林区无污染的林地资源,发展粮、豆等经济作物,培育五味子、人参、平贝、刺五加、桔梗等中药材,栽培食用菌,养羊、养牛、养家禽、养鱼、养蜂等。三是发展饮食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四是对林副产品、次、小、薪材及采伐剩余物等进行二次加工利用,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五是以各种形式承包造林,对宜林地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建立绿色银行。 发展项目 建五味子苗木繁育基地,每年育苗0.5公顷以上,产五味子种苗10万株;5年内,在原有养牛、养羊的基础上翻二番;建小型酿酒厂,利用酒糟等糖化饲料和青贮饲料,对牛羊进行科学饲养,缩短养殖周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