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禅陵
释义

汉献帝禅陵位于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禅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禅陵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叡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

禅陵位于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距离通往云台山风景区的主要干道仅几公里远,是豫北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也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988年,汉献帝刘协的玄孙阿知公的后人原田先生曾专程从日本来到我市祭祀。

公元234年,“乡村医生”山阳公刘协病死,享年54岁。

刘协病死的时候,曹丕已经死去好几年了,这时的曹魏皇帝是魏明帝曹睿(叡)。

曹家对这位东汉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还算厚道,以汉天子的规格和礼仪安葬了他,谥号孝献皇帝,陵曰禅陵。和东汉大部分帝陵在洛阳附近不同,献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

260年,曹皇后与汉献帝合葬禅陵。

据介绍,许昌市张潘乡也有一个献帝陵,称为“愍陵”,这是个衣冠冢。刘协因曾居许昌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日前,记者到禅陵采访,发现陵园不大,也没有帝王陵墓常见的石人石马。陵墓有封土,不方不圆的,高约七八米,上面长满了树木及荆棘杂草。陵园的东侧有座不高的孤山,山名古汉山,陵园所在的村庄叫古汉村。

在采访曹操墓时,记者曾了解到曹魏时期提倡薄葬,陵墓没有封土堆儿,献帝陵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封土?冯清长解释说,据传说,刘协死后山阳百姓纷纷前去送葬,人们用帽子、衣服盛着黄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样的墓堆。当然,捧土为陵只是传说。可能当时就有封土,汉献帝虽然死在曹魏时期,但是以汉礼下葬的。

冯清长透露说,20世纪80年代,陵园东南角汉献帝孙子刘康的墓曾被盗,他曾从盗洞进去过,墓室是用小青砖砌成的,墓内淤土很深,也没有发现什么东西。

第一代山阳公刘协死后,刘协的后代世袭山阳公,一直到西晋后期塞北少数民族南下建立政权,山阳公国于309年灭亡。

修武县博物馆原馆长冯清长说:魏明帝派将作大将为汉献帝营造了陵墓,置园邑,并设有“园邑令丞”专职进行管理。因为有山阳公国的存在,献帝陵一直进行着比较好的管理。刘协的后人刘康和刘瑾也葬在了禅陵周围。山阳公国灭亡后,各代皇帝每年都派使臣赴汉献帝禅陵祭奠。

冯清长指着一块碑告诉记者说,这块碑立于清代雍正年间,内容是针对陵园被当地人侵占的情况,地方政府专门派人对陵园进行了整修、丈量,刻碑为证。

记者在碑文的结尾处清楚看到这样一行字:奉委看守汉陵道人杨和顺立石。

汉献帝陵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献帝陵进行了考察。

专家们认为,东汉帝陵只有刘秀、刘协两座有确切位置,禅陵是豫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在研究帝王陵寝制度中有其特殊地位,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2009年12月,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推荐汉献帝禅陵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县文化局副局长许松年告诉记者说,献帝陵一旦申报为“国保”,将组织制定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建成以汉魏文化为主体的汉献帝禅陵文物保护旅游景区。

禅陵简述

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

汉献帝陵现存封土,由于常年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呈不规则方形土冢,南侧和西侧均已呈直立状。现存每边长约20余米,周长100余米。封土夯筑,但夯层不明显,夯土中包含有汉代筒瓦、板瓦和鹅卵石。近年来新发现的清代“汉禅陵基址碑记”和“汉献帝陵寝碑”立于冢前。

陪葬M1: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当地群众云,早年此冢封土略比禅陵小,现封土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

陪葬M2: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汉献帝陵保存的两通碑:

1、汉禅陵基址碑: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4,宽0.55,厚0.23米,上刻“碑记”二字,碑文小楷,阴刻。汉禅陵基址碑记:

献帝陵载在邑乘,在县北古汉,四至各九十步,广袤共计三万二千四百余步。积年来为居人隐占侵作已业,止留居中一杯土,又为牛羊践踏樵牧横施。虽重阳有祀,然及期循例不过饩羊故事而已。方今圣天子乘乾御极,百度维新,历代帝王陵寝,严查修理,我修适值贤侯陈老父台莅事,亲诣禅陵丈量,明白标以石柱,削夺土人积久之期隐而不顾也。无可!以内难解绶,侵肥者乘其卸事,复晓晓致争幸奉宪乘乏者,又得贤侯胡老父台按律执法,毫不假代,钧批一下,贪鄙夺魄,汉陵地数乃成铁案。陵东玉帝庙住持黄冠子祝余为言,立石以垂不朽。余惟献帝之挟制,篡夺于逆曹父子也,四百余年承统天子敢于降而为公,彼其时方欲于塞天下后世之口生,且任其播弄颠倒,无所忌惮,及其死岂肯崇其名号,恢其庐墓,以滋物议哉。然则陵地之基址广廓,此必六朝唐宋以后,圣君贤臣特为之表正统,而抑僭叛耳。惜乎!历年久远,制度体统依旧埋没于断垅衰草间。余尝过其地,曾作绝以吊之曰:披史何须气不平,到头公道自分明,汉陵春草年年绿,疑冢榛荆几处生。盖以废死之天子,犹得以陵名,而又哀钜典堕弛,欲其隐忍泉下也。欣逢皇恩浩荡推及于神明,孱弱之裔使得枯骨逢春,而我邑两贤侯同心同德,后先济美,秉公执法,直令千百年若存亡之荒陵,焕然兴高光,并永始知天理之正、人心之公、名分之严、历古而不变。今而后观斯盛也,可以寒权奸之胆,可以消觊觎之心,可以作有形之春秋,可以作无言之南董。异时修史及此,我皇上度越百王之大典,诚莫与并哉。而两贤侯辅佐之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余故表而出之,为载笔兰台者,草创之稿,邑人张六计撰文谨识,秦采臣沐手书丹。大清雍正九年岁在辛亥秋九月上浣之吉。

2、汉献帝陵寝碑:

碑为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55,宽0.585米。楷书,阴刻。

题首刻:大清乾隆五十二年暮春秋旦。

中刻大字:汉献帝陵寝。

落款:河北镇总兵方城王普立石。

总之,汉献帝禅陵是东汉12座帝陵中唯一一座不在洛阳附近的帝陵,对其陵寝制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开展对东汉帝陵陵园形制和陵寝制度的研究,特别是将进一步推动对光武帝“无为山陵”和孝明帝“无得起坟”等问题的彻底解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