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禅功柔拳 |
释义 | 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之中,是系统、庞大、完善的一种体系,它集禅武为一体,独具一格。它不仅有刚劲的外功,而且有柔和的内功。 禅功柔拳简介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之中,是系统、庞大、完善的一种体系,它集禅武为一体,独具一格。它不仅有刚劲的外功拳,而且有柔和的内功拳。外功拳主刚,内功拳主柔,正如少林拳谱讲:“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禅功柔拳则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它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禅功为始终,以练气修身的柔道为造诣,以拳贯禅机,禅拳归一为极至,回归自然、随心所欲。小则有防身自卫之安,大则有强筋壮体、健神清心、延年益寿之效。 禅功柔拳内容禅功柔拳实为一个整体,但也得分而学之,才能合而练之,以至融而修之,现把此拳大至分为三部分,每个部分再分为三个内容: 一、禅功:1.坐禅,2.站桩,3.发力。 二、柔拳:1.招法,2.运用,3.套路。 三、亦禅亦武:无 一、禅功尚静悟,贵解脱,以入定为功夫,而后性静、神清,气爽而力足,以达明于法而不拘于法。 坐禅:也即静坐,通过身、心、呼吸的调整,观境、专注、凝心地修炼,以达寂无他念,性静神清的禅定。更好地磨练意志,锻炼胆识,完善心理和精神品质而至修德益智。通过深呼深吸,使内脏各器官得到充分的运动和按摩、疏通,使阴阳合一,水火即济,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与虚空同体。因此它是完善心理的妙方,也是养生的学问。 站桩:是练武的基础,有未习武先站桩之说,它能使气贯丹田,改换浮力、虚力。随着呼吸的开合、松紧、沉浮,自然缓慢地推动腋下、肘、手至全身外形的收放、改变和延伸,而感受静中之动所产生的无量无边的爆发力。并使全身之力贯注于一点,凝聚一起任由施用,更好地静心领悟吐气用力之学。 发力:也即功力练习,就是在桩功的基础上,配合呼吸使外形延伸和变化。正所谓打拳要知拳妙理,一动一静一呼吸。力者有明力、暗力、神力,也有刚力、柔力、刚柔相济之力,还有抖力、弹力、整体寸振之力,又有聚力、吐力、浑然一体的摧力,再有以速度为基础的快力,以周身协调、内外融合的整力、宗法形迹之外蕴藏积蓄而发的意力。不要有僵死之力、虚浮之力,松散之力。经过长期的演练,领悟对外来力度、重心、方位的判断,自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内外诸法相合形成无量无边的爆发力。 二、柔拳以形为效,以呼吸为功,以运柔而刚,化刚而柔为主旨,以刚柔相济为极致。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遇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无刚无柔,亦刚亦柔,虚实同时。纯乎于心,猝然临敌,随机而动,变化无方,看似柔弱遇之则刚猛。 招法:也是功法练习的一种,即技巧专项训练,也可以说这些功法是套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华所在,更利于实战,应深究其理。做到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养成一种良好的实战意识,从中拥有机巧的变化,敏捷的速度,浑厚的功力,忘我的境界。 运用:就是在拥有完善的心理,熟练的技艺和一定的功力情况下的实战练习。从灵活取势、变化合理的摹拟练习,到自然运用、不拘一格的实战,去悟其中技巧的变化、步法的移动、距离的调整、力量的发挥、呼吸的配合、战术的安排、整体的协调、思维的反应与本能的发挥。遇到对手不外乎正面、侧面、后面,其表现形式也不外乎冲、砸、挥、砍、扳、推、切、拍、撩、甩、拉、崩、劈、截、拦、挑、剪、托、插、举、贯、缠、拧、抓、领、拿、点、按、挟、抱、搂、撞、碰、钻、转、滚、靠、穿、压、旋、背、摔、拐、顶、提、扫、勾、绊、别、挂、蹬、踢、弹、踩、踹等等,及其妙用就是它们的相互转化,随机而变,随心而动,随意而行,随神而往。招是死的,用是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时机,灵活运用。 套路:各种招式的组合。它能使各部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它以意导气、以气引力、以力催形、以形养神、以神见性、以性成拳、以拳即心、以心而冥。它动作缓慢柔和,是很好的柔身之法,又能很好地领会拳中的玄妙之理,还能使气血顺、内气足、经络通。它爆发力强,做到随势而发、随心而发、随意而行。它技法巧妙,更利于实战,所以它是融技击和养生为一体的功法。再加以发声,以声助气,以声助力,以声助势,有从口出之声,从鼻出之声,从牙缝挤出之声,其多模仿虎啸、龙吟、狮吼,但都以气贯注于丹田而吐发,即声惊其魂,力制其身。 三、亦禅亦武练武是修禅的一种法门,它是动中求静,外练手、眼、身,而专注一境,以达心空、意空、万念尽空的境界。修禅是练武的一种途径,它是静中求动,由参悟拳理,而达参透禅机,通过调吸、调心、调身而内练精、气、神,后达天地人的融合。二者虽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但同出一气之源,互为因果,又互为依托,禅中有拳理,拳中有禅机。真心是妙用,玄机为自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