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滕吉文 |
释义 | 原籍河北黄骅滕庄子乡,1934年3月14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1956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1962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岩石圈物理学研究。 个人成果60年代进行了绕射波场动力学难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物理模拟。70年代率先在青藏高原开展深部地震探测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 80年代又在中法合作中深入研究了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深层过程,从而首次得出青藏高原壳-幔介质的层块速度结构,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引用。近来又提出了喜马拉雅陆-陆碰撞的双层“楔板”新模型。 80-90年代首先在川滇及攀西裂谷带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发现并提出其为“被动活化”的古裂谷,对攀西裂谷深部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过程及世界裂谷分类做出了新贡献。 90年代至今,对渤海湾潜在地幔热柱的深部背景、造山带与盆地的深层动力过程,东亚大陆动力学和地震各向异性等均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 工作 任职滕吉文院士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学院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工作。曾担任过国家305攻关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开放实验室、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地矿部应用地球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石油总公司重点实验室(物理模拟)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IGCP267中国组成员(三维地球物理),中国地震学会岩石圈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教学委会主任。 现为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院士。 个人贡献滕吉文院士参加工作至今,四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岩石圈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的第一线,为地球物理学这一边缘和前缘学科的发展积极努力。多年来的刻苦研究与深化、积累与建设、发现与创新使其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曾主持了青藏高原、攀西构造带、华北及陆缘、华南地区、西北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等多项国家和院(部)级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并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和得到国内外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他与同仁们携手合作为我国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集野外观测、资料处理、分析解释和方法研究于一体,开展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信息的高层次综合研究。在小角度近垂直深反射、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与折射等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理论与方法、中国典型地质构造区岩石圈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造山带和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背景、大陆伸展与裂谷作用、地震“孕育”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复杂介质与结构中地震波动理论与数字仿真等领域内开展了系列有创新性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科研成果,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荣耀他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80余篇,已出版专著九部。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