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胭脂沟 |
释义 | 胭脂沟位于漠河县金沟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5'至122°34',北纬53°15'至53°22'之间,又名“老沟”、“老金沟”,从清末至今一直是淘金圣地。 胭脂沟又称老金沟。它全长14公里,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胭脂沟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沙土已被筛淘过几十遍,但是,至今仍可以淘到黄金,可见这里黄金储量之丰富。 传奇故事1877年,一位鄂伦春老人在此葬马掘穴,发现许多金苗,并在老沟河底捞起一把河沙,河沙中金沫几乎占了一半,这一消息很快在俄罗斯的阿穆尔、西伯利亚、中国的黑龙江等地传开,一个名叫谢列特金的俄国人,亲自带着矿师到老沟河谷考察。 经过鉴定,其中含纯金87.5%、白银7.9%,其他杂质4.6%,于是他纠集一伙俄人越过黑龙江来中国窃采黄金,中国的大批华人也来窃采,最多时达到一万多人,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盗采21.9万余两,在此期间黑龙江将军文绪就多次上奏朝廷要求自行开采,直到1887年新上任的黑龙江将军恭堂奏请清政府主张及督办漠河金厂,清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指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李金镛经过实地考察后,于1888年10月正式上山开矿,创办漠河金厂,仅1889年清政府从这里获得黄金达两万两,1895年获5万多两,由于李金庸的清正廉洁,不辞辛苦,苦心经营,老沟的黄金开采达到了顶盛时期。1890年 ,李金镛病故,创办的漠河金矿达到了清政府的办矿宗旨----兴利实边。经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恩准,在漠河上道盘(今金沟林场所在地)附近为李金镛建祠堂一座,祠堂内有木雕像一尊,以木结构建造,至民国末年被毁。 1997年在遗址上,以原来的结构方式对祠堂、胭脂亭进行复建,祠堂内设有李金镛牌位,生平及当时采金所使用过的工具。 1900年俄匪入侵,漠河金厂解体,但在胭脂沟发现黄金距今100多年内,始终没有停止黄金开采,据不完全统计,1908年产黄金27万余两。1934年日本侵略中国,掠夺黄金11.76万余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漠河黄金开采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胭脂沟老沟河金矿投资建设了100升中型机械采金船两艘,1989年至90年产黄金2.5万两,90年以来,允许私人开采黄金后,引进湖南小型采金船来此采金。采金主要分为机械采金和手工采金两种方式,机械采金又分为机械采金船和大溜槽,主要靠装载机和推土机。 手工采金也是最原始的淘金方式,工具一般有金锹、金镐、金斧、金锤等,用木板钉成木槽,在底部放入毛毡,再放入梯子状木格,一般由二到三人上溜,积料(矿沙)上溜(把矿沙铲到溜上),舀水洗料,然后把毛毡上的重砂,用水舀到金簸子里,用水摇,最后拿到的才是金砂。 旅游及文化胭脂沟门票价格:20元/人 胭脂沟传奇老金沟,又名胭脂沟,位于漠河县城约40公里。正是大雪封山的季节,汽车从山道上下来,老金沟(现在是一个林场)呈现为一片白皑皑的开阔地,依山的民房蒙着臃肿的雪被。百年前出现在这里的淘金热,那些与黄灿灿的金子相关联的淘金者的血汗及其命运,都沉湮在这冷寂和空茫中。冒着炊烟的林场,并不存有当年任何遗迹。那与这老金沟相关联的“胭脂”,在一公里外的一处山坡,却留下一片无名的坟冢,被称之为妓女坟。呼啸的北风中,是否有“胭脂们”不散的芳魂? 小说中的胭脂沟百年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短篇小说《黄金谷》中曾描述过流向西部的淘金者。孤独的探矿者,在人迹罕至的河流边筛出了金粒。于是他沿金脉(金脉在地层下)掘坑,一排排坑以倒V形的方式逼向山谷最后一个藏金的坑——金窝子。数天的掘挖,他掘到了金窝子,金脉沙层里不仅有细微的金粒,还有混在矿岩里的金块。矿坑深到已经没过他的身体,此时另一个探矿者的影子被外面的光亮打到下面。要么他死,要么上面的人死。小说中死的是上面的人。 老金沟的“沟”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长约14公里。据说,1883年一个鄂伦春猎人在河谷为其母挖掘坟墓(一说埋葬猎马时),挖到金块。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的采金工程师斯莱特钦闻讯带人闯入漠河河谷地带。 ‘极吐尔加共和国’出金之沙有黄沙、青沙、绿沙,上好的金脉,每6000斤出金2两左右。“金窝子”也有,《北徼方物考》载:“俄罗斯东界之山产金,道光五年出精金大块重17斤。四周之块重二三斤。”将金脉的沙石挖出来,再开水道引水筛金。当年筛金已有木机器。 “俄人在漠河山内召集中俄4000人,大事工作造屋室700余间,立窑500余所”(徐宗亮《黑龙江卷四》)。到1985年初,漠河人口已达万人,以俄人为多,其次是中国人,纷至沓来的还有朝鲜、犹太、德国、法国、波兰、美国人等。老金沟一带出现了150余家店铺,除了面包店、酒店、百货店外,还陆续兴建起旅店、浴池、娱乐场、赌场、音乐厅等,这些非法的采金者在沙俄政府的操控下,成立了非法的矿区自治政权——市政厅。历史上被称之为“极吐尔加(漠河别称)共和国”。 当年的这个“独立王国”,据说就在眼下老金沟这片白皑皑的开阔地上。这个独立王国的市中心为一名为“鹰野”的广场,该地原有一酒店,淘金者赌博时,用一面为鹰一面为字的硬币为赌具,以猜鹰猜字赌输赢,“鹰野”之名由此而来。广场正面有一座11个窗户的高大建筑——金矿“市政厅”,正门前一高柱,悬挂着很重的一个大吊钟,两尊铁铸大炮分置钟柱两侧。“市政厅”前面还建有一锥形纪念碑,碑的左面为教堂,右面是仓库和弹药库。广场两侧是整齐的“百万街”,街上的商店、酒店多为圆木垒制和土木构造的欧式建筑。 1886年,清政府出兵对所谓“极吐尔加共和国”采取武力取缔,强行将所有非法采金者驱逐出境。1887年5月,李金镛奉旨率员来到漠河,经两年筹办,1889年初,漠河金矿正式开工。鉴于李金镛对漠河金矿开采做出的贡献,漠河县政府在老金沟所依傍的山坡上,修建了李金镛祠堂。 繁华与凄凉从李金镛祠堂出来,驱车穿过丛林间的雪路,路一侧透过树丛可以看到冰雪覆盖的老金沟的“沟”在山谷间,雪被刮起成雪雾,在上面游走。不远处就是妓女坟,现已辟为游览之地。通入坟地的山路铺了木板道,还有休息的亭子。沿路竖起许多牌匾,上面刻写着历代风尘女子传下来的艳诗丽词。入口处的木屋是展室,有当年妓女所用的一些日常用品,如化妆镜、首饰盒等。据史料记载,漠河老金沟在开采旺盛时期,工人达万人,妓院达30家,有妓女千人。除李金镛从南方一些城市选来妓女外,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北方一些城市的妓女也纷至沓来。当地人指着由木栏圈出的一片平缓的林地说,那就是妓女坟。只见树木稀疏,一片空茫,如果有坟冢也都埋在厚厚的雪被下。据说夏天也见不到坟头,这些无名妓女的坟葬后并无亲人培土,坟冢早已混入荒芜。 随行的漠河县委宣传部干事孙喜军多年前曾访问过解放后从良的一些妓女,这些个世纪老人现在几近绝迹。他在将要出版的谈老金沟的书中有当年谈话的记录。我的朋友诗人李琦,看过妓女坟后很有感触,留下极触目的诗句: “这是多数人从未见过的景象 满山遍岭的野花 开放得触目惊心 如果绽开是一种动作 这野花的动作可以说是激烈 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 这片野花盛开的地方 把春天举到了极至” 这是该诗的第一段。李琦是在一种名叫达子香的野花开放的季节,来看妓女坟的。诗中通过覆盖这些坟冢的达子香来寄托对这些无名女香魂的缅怀。 栏杆后的林地为妓女坟。 胭脂沟得名故事胭脂沟位于漠河县西林吉镇北43千米,北极村南32千米处,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始建于1888年,史称漠河金厂、漠河金矿局。为何一个金厂会与“胭脂”挂上关系呢? 慈禧太后买胭脂胭脂沟又称老金沟,采金人把有金的河流称之为沟,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全长14千米。咸丰末年,鄂伦春人在漠河河谷掘坑葬马,无意挖得金粒若干,此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被俄国采金人谢列特金所知,派技师到漠河河谷试采,果然收获颇多。附近的哥萨克闻讯云集于此,进行盗采。因金苗旺盛渐喧于黑龙江流域及俄国,甚至国际。一些冒险家、商人、罪犯、军人、无业游民等以及在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金矿矿工纷至沓来。短短几个月,漠河就云集7000多人。以俄国人居多,中国人次之,也有美国、德国、法国、波兰、朝鲜等国的人。到1885年,漠河人口多达万人。1883年初至1886年初,采金多达262080 两。 清政府得知沙俄盗采黄金后,曾多次照会沙俄政府,要求撤回沙俄在漠河盗采之人。沙俄政府一面继续纵容俄人盗采,一面提出租地采金。清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886年初对沙俄盗采之人实行武力驱逐。1887年黑龙江将军恭镗派勇兵百名,鄂伦春兵马40名,进驻漠河口,增设卡伦20处,防止沙俄再次盗采。同时上奏清廷:“举办漠河金矿,杜俄人觊觎。并拟调派吉林道员候补知府李金镛会办。”于是,北洋大臣李鸿章按光绪旨意派李金镛赴黑龙江会办。 李金镛奉旨于1887年农历5月带员弁数十人,由墨尔根(嫩江)入山,穿密林,爬高山,过急流,战猛兽,历尽干辛万苦,行走30余日到达漠河,查看矿脉、试挖矿苗。经慎密筹划,于1888年10月创办漠河金厂。李金镛清廉办矿,不辞辛苦,苦心经营,仅1889年老沟的黄金开采就达到了20000两。 李金镛将所采黄金按上缴军饷、商股分利、矿工分红等,派拨以后,又把剩余的金子铸成大锭,交给地方官转运京城,献给朝廷。转运途中,每到一处都被当地地方官刮削去一层。送到京城时各衙门大员又各刮一遍,交给李连英,他将剩下的又刮了一半。最后献给慈禧太后,并说这是漠河金矿总办李金镛孝敬您老人家的。慈禧龙颜大悦:“这金锭原来比这要大得多,被人层层剥了皮。”李连英说:“奴才查查。”慈禧说:“不必了,世人哪有不见金眼开的!这块金锭就留下给我买胭脂吧。”于是就把老沟封为“胭脂沟”,意思是老沟是供她买脂粉钱的来源之地。 妓女胭脂香胭脂沟的得名还有另一版本,19世纪80年代随着淘金热的浪潮,众多国内外妓女涌入胭脂沟。1888年李金镛来胭脂沟开办金矿,从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地招请了一大批妓女。当时妓院大约30多家,很具规模,还有日本、俄罗斯等国妓女。众多妓女每天卸妆后,洗浴的水流入金沟河,水面上漂浮一层胭脂,香飘数里之外。这也是“胭脂沟”得名的又一传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