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昙阳子
释义

人物简介

昙阳子(1558—1580)明代女道士。俗名王焘贞,王锡爵次女,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居常好写阴符经,尝写以贻学使徐某,又为廷尉元美写心经,笔迹龙文,若出造化,宣城梅鼎祚为之跋。许配昆山士人徐景韶,未嫁,景韶死,居家守贞,卒,传得道化去云。

人物小传

王焘贞名桂,字焘贞,是嘉靖年间翰林学士王锡爵的次女,太仓(古名娄东)人。生下来就体弱好哭,又生疥疮,肤色发黄。父母就不太喜欢她。当时人定亲都早,也有人找学士家攀亲的,就说“这孩子还不见得能做我家闺女呢,哪里谈得上做别人家媳妇。”不过后来终于是许了一个官家子弟叫徐景韶的。王焘贞大一点的时候,学四书五经半途而废,对女工也没有兴趣,却迷上了宗教,整日静坐冥想。她的母亲朱淑人就很有意见。等到终于要出阁,那个徐景韶却突然死了。她哭了三天三夜之后,声称要为徐郎守节。王氏夫妇虽不以为然,但那个时候守节是官方提倡的事情,也不能拦着她。守节也就罢了,她干脆做了女道士,声称受仙人指点,自号“昙阳子”,要求出家修行。王锡爵也依了她。于是她开始搞起了辟谷修仙那一套。

后来这事情就传开了,引来了传说中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王世贞也是娄东人,跟王学士攀了本家,时常往来。此时王焘贞已是方外之人,王世贞就要求和她见面论道。论道的结果是,王世贞被昙阳子“儒释道一体”的理论折服,觉得找到了知音,立刻拜这个小姑娘为师。

从此以后,事情就越来越离谱了。也许王焘贞是真的颇有灵气和见解,也许是当时的风气怪异,越来越多的文人名士慕名而来听她讲道,拜入门下,其中不乏冯梦龙这样的大牛,甚至连她的父亲王锡爵,还有她的一个叔叔,也拜她做了师父。这个事情闹得很大,连朝廷都惊动了,当时不少有名的文人官员,也都为她写文捧场。

但是王焘贞却声称她厌倦了。她说自己修仙修得差不多了,将在九月九日羽化飞升。九月八日绞发于徐景韶墓前。万历七年九月九日在直塘,昙阳子白日飞升,据说赶来目睹盛事的有十万之众,又哭又拜,经日不绝。那一年王焘贞才23岁。

白日升举事件

王焘贞被许配给了本地士子徐景昭。正当徐、王两家为他们紧张筹备婚姻大事的时候,王焘贞的未婚夫徐景韶在送出彩礼三个月后却突然去世,这一年,王焘贞仅十七岁。

尽管王焘贞、徐景韶从没有过肌肤之亲甚至未曾谋过面,然而,在封建礼教看来,他们却已经是夫妻,这也就意味着,王焘贞必须为徐景韶终身守节。

在经历失“夫”的悲痛之后,王焘贞“缟服草屦”,开始了没有尽头的寡居生活。(据说她当时因为并未真正出嫁,所以是可以选择再嫁的,也许是她的家世与教养令她选择了守贞这条路。)在自我禁闭、半绝食的状态中,她精神彷惚、据说常常看见幻像,有一天,忽觉“慧眼顿开”,感觉到自已是昙鸾菩萨化身,遂取法名为“昙阳”。

王锡爵是礼部侍郎,正在家居,虽不是位高权重,但却是个前途无量的京官;王焘贞是个未过门的处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礼、风华正茂;加上明代大文豪王世贞等一批文人的喧染、吹捧和炒作,“昙阳子”这位“闺阁女仙师”的名号很快传遍太仓、苏州、杭州直至整个江南。一时名士竞相膜拜,敬奉她如同女仙。投入昙阳门下的,除了她自己的首辅父亲,尤多一时名士,如王世贞、屠隆、沈懋学、王敬美等,,事近神异,哄传海内。

王世贞曾专门写过一万多字的《昙阳大师传》(当时远在徐渭远在浙江,竟也写了一篇《昙大师传略》),记述这位十几岁的女子得道升仙的经历。传记中充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诠释。昙阳子依儒家的理解是为未婚夫守节的“贞女”,但文中说她自幼迷恋佛道二教,曾梦见观音大士,又修练内丹辟谷见到仙人朱真君。说她不肯吃饭,父亲不忍她挨饿,强使之食,她却全都吐了出来,只说:“吾不饥也。”文中最后说她经朱真君介绍谒见了西王母,最后升仙。

昙阳子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从为夫守节进而选择为夫殉节,聪明的王焘贞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她准确预言了本人“升仙”的日辰,就定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她香消玉殒,如期坐化(准确应当是绝食及服食丹药中毒而亡,说她“升仙”面色金黄,唇呈淡紫色,应当是明显的中毒迹象)。而这一年,王焘贞仅22岁。此后,由于大家并不认为她是去世,而是升天化去,因而,王锡爵、王世贞等人继续追思礼拜。王世贞甚至丢下妻子儿女,一个人搬到昙阳观住了下来,希望同样得道升天。王世贞的弟子麟洲、和石,亦在自己家里“熏修焚炼”,大做法事。

汤显祖大大有名的《牡丹亭》,有一种说法说就是以昙阳子为原型而创作的,剧中那个顽固不化的杜宝,据说就是影射的黄锡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