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辋川 |
释义 | 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地区概况辋川镇位于蓝田县中部偏南,距县城15千米。辖官上、闫家、河口、安山、苜蓿沟、山底、白家坪、斗沟、西杆庙、锡水、东杆沟、双龙、六郎关13个行政村。辋峪河、G40高速、蓝(关镇)蓝(桥)公路、蓝(关镇)葛(牌)公路过境。景点有唐代诗人王维故居及唐宰相宋之问别墅旧址,有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及刘邦与秦军最后决战的峣关、蒉山古战场。 辋川,在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尧山间,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川水自尧关口流出后,蜿蜒流入灞河。古时候,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环凑涟漪,好像车辆形状 (“辋”指的是车轮外周同辐条相连的圆框),因此叫做“辋川”。辋川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誉。“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冠。 历史沿革建国初为白家坪、官上等乡,1958年属峣山公社,1961年析设辋川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阎家、河口、安家山、官上村、山底、苜蓿沟、白家坪、斗沟村、锡水洞、西杆沟、东杆沟、双龙村、六郎关13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设镇 王维(701-759年)即是诗人又是一个有才气的画家。他晚年在蓝田的“辋川别墅”过隐士生活,他所作的《辋川图》已无存,后人临写不少。千余年来,《辋川图》已成为文人理想山川的卧游地,亦即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 福建省惠安县辋川镇行政与交通辋川镇位于惠安县城东北8公里,地处湄洲湾畔,林辋溪入海口,是莲城一带向西延伸的一个小半岛,古时因地形似网称为南网,素有惠安县城的“海上咽喉”之称。国道324线的福厦公路贯穿镇境内南北5公里多。 人口、土地面积全镇土地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36283亩,山地24450亩。辖25个村委会,302个村民小组,至1993年底,全镇16307户,72845人,均系汉族,操闽南方言。 物产经济面向大海,背负粮川,是辋川镇长期繁荣不衰的一大天赋优势。走马埭自古以来是“地瓜县”的“鱼米之乡”,以“红米饭配鲫鱼”著称于泉州府一带,过去的走马埭早春播种青晚稻晚秋收成,现在已改造成为一年两熟的万亩吨粮田耕地保护区,还有不少林业、矿藏、水等资源。玉围、更新、三乡、试剑、梧山等村有较为丰富的林果,如薪炭林、余柑、龙眼等。福厦路边的更新村境内有优质的天然矿泉水。清秀的菱溪河及林辋溪贯穿辋川境内,流入东海,是辋川镇淡水养殖的良好场所。 渔盐之利也是辋川面向大海的一大优势。辋川有海岸线长达17.5公里,港口2个,已建成码头2个。海上捕捞,滩涂养殖蛏、牡蛎、蟳、虾、章鱼、海蛤、跳鱼等土特海产在泉州一带闻名。全镇浅海滩涂面积6133亩,水产养殖6133亩,现有盐场4个,盐田1.5万公亩。辋川特产“精白细盐”以它的独特风味成为乡镇企业的拳头产品,远销日本及全国各地,倍受青睐。 历史人文地灵人杰、美丽富饶的辋川过去和现在都出过不少乡贤名人。明万历十九(公元1591年)辛卯科举人潘一谔,曾任四川成都、永兴两县知县,后升为知州,为淮王府长史,为官清正爱民,志在著述,人称潘夫子,有《中节家学道言》、《一谔日录讲义》等著作传世。明崇正三年(公元1630年)庚午科举人,著名诗人曾璟,号小平,留有《小平诗文选》一百卷,《小平诗集》四十卷,晋江侍郎何乔远云:“清源文献当推小平第一”。清雍正甲辰科(公元1724年)陈鸣夏与三兄如雄同登武举人,丁未科登武进士,均被选为御前侍卫。后如雄升为京营守备,调升榆林重镇,接受水堡都司,又升为广西桂林游击。如今各行各业的科技人才中,辋川弟子是举不胜举。辋川更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物,如以“石莲香京城”闻名的莲花山,风景秀丽鲤鱼岛、虎屿岩的猪母洞、试剑石、跨海的文物石桥青龙桥和辋川桥等。 村容村貌据传记及族谱、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候,辋川就有先民居住。宋时设有圩市,以海产和粮食交换为主。明成化年间建造辋川桥,嘉靖年间因拒倭建城。建城后,辋川日趋繁荣,逐渐成为惠安县城的商务港口和惠东、北及枫亭、莆仙直至闽中腹地的粮食、柴草、竹木和海产的集散地。随着港口商埠的兴盛,手工业也相应发展起来,辋川又成为惠东北典型的沿海手工业城镇。解放后直至改革开放以来,辋川镇仍凭着她的优势向前发展。随着湄洲湾的开发,辋川已于1991年正式建镇。现在,该镇已被批准为福建省沿海工业卫星镇,并已对市镇进行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几年来,辋川镇坚持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农、林、牧、渔和乡镇企业一齐上,实行开放与开发相结合,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认真组织实施“粮食工程”、“林果工程”、“蓝色工程”和乡镇企业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由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向以种植业、渔盐业和乡镇企业为三大支柱的多元农业经济转变。1993年全镇粮食产量18723吨,水果产量65吨,水产品产量4680吨,原盐1800吨,农村社会总产值1.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辋川镇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现已拥有乡镇企业78家,从事手工业工匠3560人。主要产品有石板材、墓碑、金木雕、树脂玩具、聚脂漆等,年总产值19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辋川是个沿海比较发达的城镇,必然是政治和军事的着眼点,从抗倭、农民起义、旧民主革命到我党领导下的地下斗争,在辋川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说和故事。在文化艺术方面,辋川的南音北管,元宵花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都是遐迩闻名的。 改革开放后的辋川,惠辋公路已铺上柏油,贯穿镇内的漳泉肖铁路正在施工,程控电话已经开通,闭路电视网络已经形成。现全镇有3所中学,20所小学,还有影剧院、文化站、卫生院,以及众多文化室、康乐娱乐室、卫生院、供销网点。综合农贸石材也正在施建中,玉溪工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 辋川人民将牢牢地把握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好时机,一如既然地发挥“勤劳、谦诚、开拓、奋进”的创业精神,促进辋川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同时,他们也将敞开胸襟,欢迎一切投资者和合作者,创造优越条件加快辋川经济发展步伐和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