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橘皮汤 |
释义 | 橘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异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组成】橘皮6克 生姜12克 【用法】上药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功用】行滞,止呕。 【主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组成】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橘皮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黄色)半两,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枇杷叶(去毛,炙)3分。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主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橘皮汤-《圣惠》卷二十八。【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来源】《圣惠》卷二十八。 【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橘皮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药物组成】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方剂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橘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药物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辛(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方剂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药其嗽愈加。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