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槭绒蚧
释义

槭绒蚧拉丁名为Eriococcidae,国内主要分布在宁夏。成虫雌成虫长椭圆形,暗紫色,长3.4mm,包干白色毡状蜡囊中。此虫天敌有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中华草蛉和1种跳小蜂(学名待定)。

基本资料

科名: 绒蚧科

科拉丁名: Eriococcidae

种名: 槭绒蚧 qì róng jiè

种拉丁名: Eriococcus aceris Sign

国内分布: 宁夏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长椭圆形,暗紫色,长3.4mm,包干白色毡状蜡囊中。触角7-8节,有刚毛,第五节最长。足胫节与附节约等长;爪冠毛和跑冠毛各1对,爪下侧有1小齿。胸气门附近无盘腺。肛环发达,有成列圆孔和8根刚毛。臀瓣硬化,每瓣末端各有1根刚毛,还有几根粗锥刺。体背有许多粗锥刺。体上分布有瓶形和筒形管腺,腹面有巴格腺。雄成虫刚羽化淡红色,后变为褐色,体长1.5mm。眼黑色突出、他角念珠状,10节。口器退化。胸足发达。前翅膜质半透明,具1分叉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腹末前1节有2个凹腺囊,分泌出比体长的白色蜡丝。卵 椭圆形,粉红色,半透明。孵化时肉红色。长0.5mm。若虫 卵圆形,紫红色。雄蛹 被包于较雌蜡囊小的白色蜡囊中,体侧面呈月牙形,桔红色,具头、胸、腹、翅芽、交尾器等成虫器官的雏形。眼明显。

生物学特性

此虫在宁夏l年发生1代,以2龄显露雌若虫和具白色毡状蜡囊的锚固定于技干的缝隙中或技权处越冬。翌春4月上旬雌若虫开始取食危害,蛹开始羽化。2龄雌若虫再脱皮1次直接变为雌成虫。5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每雌产卵145—340粒,平均229.5粒。5月下旬若虫开始出现,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卵的孵化率为90.2%。雌、雄比为l:1.3。雌成虫产卵时腹部向头部收缩,产卵于毡状蜡囊中。初孵若虫在毡状蜡囊中停留1一2天后从囊后小孔处爬出。初孵若虫活动力强,有向上爬行的习性,是扩散蔓延的主要虫期。若虫经2一3天便固定取食危害,以后再不移动。雄虫羽化后先由尾部逐渐向囊外伸出2根白色蜡丝。初羽化的雄虫在囊中静优1—2天,待翅硬体强后倒退着爬出。爬出后不久就觅雌交尾,交尾后很快即死。此虫密集于大径复叶械树冠中部东南方位,小径杨、柳主干东南方位,其空间分布型适合Neyma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此虫天敌有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中华草蛉和1种跳小蜂(学名待定)。

防治方法

1.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以防蚊蔓延。 2.林业防治对紫藏绒故及柳绒故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以消灭越冬虫源。 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红点唇瓢虫、蒙古光瓢虫、隐斑瓢虫、粉绒短角跳小蜂Pseudaphycus sp.等。 4.化学防治(1)应用机油乳剂(纹螨灵)或柴油乳剂(消抗乳剂)30倍液喷杀出蛰后尚未泌蜡的越冬若虫;又可用此两种药剂的70~100倍液、石流合剂0.5-1波美度液、80%敌敌畏乳油1200借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700-8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洗衣粉800倍液喷杀初孵若虫。(2)在紫藏绒绒危害期可于土壤中施入15%速灭威颗粒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有内吸作用的药剂。(3)在皱绒绒若虫固定后至孕卵雌成虫期可于竹杆基部注射45%乐安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1:1或1:2倍液,每株2~5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