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楂子 |
释义 | 释名 木桃、和圆子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断痢,去恶心咽酸。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木瓜相近。 (音渣。《食疗》)【校正】原附木瓜下,今分出。【释名】木桃(《埤雅》)、和圆子。时珍曰∶木瓜酸香而性脆。木桃酢涩而多渣,故谓之楂,《雷公炮炙论》和圆子即此也【集解】《藏器》曰∶楂子生中都,似而小,江外常为果食,北土无之。颂曰∶处处有之,孟州特多。弘景曰∶《礼》云∶楂梨钻之。谓钻去核也。郑玄不识,以为梨之不臧者。郭璞以为似梨而酢涩。古以为果,今不入例矣。时珍曰∶楂子乃木瓜之酢涩者,小于木瓜,色微黄,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圆也。按 ∶王祯《农书》云∶楂似小梨,西川、唐、邓间多种之。味劣于梨与木瓜,而入蜜煮汤,则香美过之。《庄子》云∶楂、梨、橘、柚皆可于口。《淮南子》云∶树楂、梨、橘,食之则美,嗅之则香。皆指此也。【气味】酸,涩,平,无毒。诜曰∶多食伤气,损齿及筋。【主治】断痢(弘景)。去恶心咽酸,止酒痰黄水(藏器)。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木瓜相近(孟诜)。 《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公元1578年 中医古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