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栾学堂 |
释义 | 栾学堂(字鲤庭,外号人称“栾蒲包”)。是福山浒口村人。此人目不识丁,其貌不扬,但非常精明,善于经营,对鲁菜的烹调技术也可说了如指掌。1930年创办“丰泽园饭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写道:“在北京的山东风味名餐馆有30多家,但以丰泽园饭庄名气最大。该店建于1930年,几代名厨掌灶,所制菜品清鲜脆嫩,卓尔不凡,尤以清汤、奶汤菜冠名全市。” 1930年,北京“八大楼”之一新丰楼的名厨、名堂栾学堂、陈焕章辞职后又带走20位师傅,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圣、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元大洋扶持下,选择珠市口济南春饭庄原址,开办了丰泽园饭庄。开业前,姚泽圣召集股东们在中南海一所古代园林建筑“丰泽园”内共议开张事宜。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荐邀大书法家、号称人才的李琦参加。果然,李在丰泽园独辟新议,他说:“居、轩、楼、斋都很俗气了,我想就以现在的地方‘丰泽园’为名最合适,取丰泽二字象征菜肴丰饶、味道润泽之意。同时丰泽园的‘泽’字与大股东姚泽圣的‘泽’相同,也含有姚泽圣为主要股东之意,又兆发财。这名儿过去有皇上不敢用,将来也说不定成不成,反正现在是可以用。”大家一致同意借用“丰泽园”的美名作为饭庄字号,即请李琦书写匾额。 1943年,栾学堂在上海国际饭店开了“丰泽园”;1945年栾学堂在开封府当年包公衙门对面开了“丰泽园”;同一时期又在天津现在“狗不理”的地方开了“丰泽园”;在烟台西大街开了“丰泽园”;在南京最繁华的地界开了“丰泽园”;还在北京王府井开了萃华楼饭庄。大量钱财都落入了栾学堂的腰包。 1946年终因分红不均,劳资矛盾加剧,于当年旧历8月15日在栾学堂庆贺建店十六周年之际,早已串通好的堂头徐永海、名堂隋子明、甄永才、常玉山等三十余人,突然发难,共同造反,闹得丰泽园不得不停业,并诉诸公堂。这场官司一直打了五个月,以栾学堂败诉了事。 经过停业五个月在1947年1月重新开业时,济南菜名厨只有郑福祥一人了。栾学堂为了丰泽园的生存和发展,又请来了灶前高手郭友忠、王明理等人。这些人都属胶东帮的名厨,从丰泽园的烹调水平来说可以说因祸得福:从单一经营山东菜系的济南菜,到济南菜和胶东菜兼营,从此,丰泽园成了在北京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山东菜系饭庄。 1949年到1950年,劳资纷争又起,又打的不可开交。1951年当时组织上为了扶持丰泽园,实行“劳资双方共管”派我党原地下工作者、山东烟台人牟朝铭同志到丰泽园工作,并被选为丰泽园的第一位工会主席,初步将丰泽园的局面稳定下来。 1970年在万里市长的关心和批示下,丰泽园除保留了原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又将前院和相邻的华北戏院拆除,自筹资金,翻扩建为一座三层小楼。店堂条件改善,营业面积扩大,供应能力提高好几倍,为缓解北京市“吃饭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北京市饮食业进一步改变面貌取得了经验,树立样板。 1972年4月姬鹏飞外长在丰泽园宴请外宾。姬鹏飞外长看到“春风饭馆”的匾额,当即指示:外国朋友只认得“丰泽园”,你们马上报告上级,要恢复老字号,挂“丰泽园饭庄”匾额。在姬鹏飞外长的关怀下,丰泽园又恢复了老字号的称谓。 1987年丰泽园饭庄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焕发了老字号的青春。1987年至1991年间丰泽园的原班人马在丰台区刘家窑、朝阳区幸福三村、海淀镇、深圳蛇口开设四个分店,并在刘家窑开设了一家综合商场。 2000年,饭店投入巨资,对饭店二楼进行了装修改造,将办公室全部搬入地下,所有房屋改造为豪华宴会包间,使宴会包间从原来的9个增加到17个,扩大了餐饮经营规模,提升了餐饮经营档次,改变了宾客的用餐环境。2003年就餐饮经营资源进行了调整,将二楼歌厅搬至一楼,将原歌厅改造为高档宴会厅,经营高档鲁菜及国宴菜。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饭店“中华餐饮名店”、“中国鲁菜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国家级特级酒家”称号;2003年被北京市商业联合会授予“北京市商业名牌企业”、“北京市商业服务名牌”,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商业服务名牌”称号;2004年在市国资委组织评选的“四名(明)”群众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群众知名度最高的北京国有十大名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