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版本
释义

版本,拼音 bǎn běn,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事物上。

释义

词目:版本

拼音:bǎn běn

注音:ㄅㄢˇ ㄅㄣˇ

基本解释

1、[edition] 出版印行的图书;表明书籍编辑、印制等方面的特点。(在影视、软件等事物上,也有类似的说法。)

例句:一部《红楼梦》就不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版本。

2、相关的版本(Version)可以表示主要的和次要的变化,因此不能确定表明一个新的版本(Edition),该术语也经常用以表示出版界的输出格式。

详细解释

1. 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

《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 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 缪荃孙 《<书林清话>序》:“荃孙於版本之学,亦有同嗜。”徐迟《火中的凤凰》:“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他从巴黎、伦敦归来,带回不少好版本。”

2. 印本。与写本相对。

叶德辉《书林馀话》卷上:“而 沉存中 又谓版印书籍, 唐 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瀛王 始印五经,自后典籍皆为版本。”

3.同一类东西在不同的载体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样子。

如撒谎这种事物,张三版的撒谎或李四版的撒谎,虽然人不同,时间,地点,具体内容都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

翻板

ㅡ个文件,各种不同文字间的转换板式。

发展历史

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

“版”是简牍时代以木制作的书籍的一种形制,印刷术发明后,用以印刷书籍的木版也称版。书称“本”,始于西汉刘向父子校理国家藏书。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曰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这里的本,即指一书的不同本子。最初写于竹、木简上,后用缣帛与纸写书,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书籍多以印刷形式流传,版本一词,大多指书籍的雕版印本。 清代叶得辉《书林清话》 (卷一):“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至宋代,版刻大行,名义遂定。版本二字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有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版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版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南宋藏书家尤袤《遂初堂书目》有“成都石刻本、秘阁本、旧监本、京本、江西本、川本、大字本、小字本……”,是记藏书不同版本的开始。此外,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题:“曾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监中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本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绍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专属本经名士,反复参订”。据此可知,版本一词,范围较广,不仅专指刻本,包括刻印本与非刻印本。至近代,版本含意更有扩大,写本与刻印本之外,凡影印本、石印本、拓印本、铃印本、铅印本、油印本等都包括在内。

一部书籍,无论是经抄写、刻印或其他方法制成,由于时代、地区、条件、写刻人等有所不同,各种本子之间,必然产生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写或印的形式、年代、版次、字体、行款、纸张墨色、装订;内容的增删、修改、变化,以及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而留存于书上的题跋、识语、批校、藏章印记等等。这种特征即构成一书的不同版本。研究书籍版本特征,辨其真伪优劣的学科则成为版本学。

文献编目中的定义

在文献编目中,特别是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中,版本(Edition)是基本上根据同样的输入信息制作并且由同一个机构或一组机构或一个个人发行的一种资源的所有复本。对于古旧单行资源,从基本上是同样的版心在任何时候印刷出来的一种资源的所有复本。

另一个相关的版本(Version)可以表示主要的和次要的变化,因此不能确定表明一个新的版本(Edition),该术语也经常用以表示出版界的输出格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7: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