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嬉笑
释义

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

解释

嬉笑 xī xiào

边笑边闹,打闹。

例句:远处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嬉笑声。

文章

嬉笑春秋评论

在台湾的游戏市场里,拿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做文章的产品一直履见不鲜。而这些游戏尽管类型不尽相同,由于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做后盾,倒也都一直拥有不少的支持者。

《嬉笑春秋》拥有一个简直是胡说八道的故事背景,不过,非瞎掰不足以表现这个游戏的精髓—搞笑。在看完片头那段莫名其妙的故事介绍以后,你便可以从中国历代(“历代”哟,可以从商周一直算到明朝……)中十四个曾经称皇号帝的人物中选出四到六个,进行一统天下的争霸。游戏中提供了秦朝、唐朝、明朝等三个大小不一的版图,每个地图上散布着相对应数量的许多城池,由纵横交错的路线相互连接。每个参加的人物在游戏开始时都拥有一座主城,两名将领,以及固定数量的金钱和士兵。在轮流掷骰前进的过程中,你必须凭着有限的本钱,加以统筹运用,逐渐茁壮自己的势力,将其它由电脑控制的对手或是你的朋友一个个地铲除掉,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这个游戏中的参赛角色可是来自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所以你能征召驱使的将领也是什么人都有,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组织“明星队伍”,来个“梦幻对抗赛”。想知道红脸关公和西楚霸王哪个胳膊粗吗?还是诸葛亮和刘伯温谁比较会算计对方?来玩这个游戏就对了。

这个游戏乍看之下是个《大富翁》类型的棋盘游戏:你必须投掷骰子,依照点数前进;游戏中充满了不可控制的突发状况;攻占城池后加以建设,等到哪个倒楣鬼正好停留其上时,你就可以收取一笔“过路费”来充实国库……没错,在整个游戏中“运气”的确占了很重要的成分,但是等你摸清楚整个游戏的规则和进行方式之后,一定会发现这其实又是另一个策略游戏!游戏初期因为众人彼此都无法互相威胁,可以随便乱丢骰子抢占土地。但是到了游戏中期以后,所有的城池都被占光了,这时候要想扩张势力,攻打其它对手的领土是唯一之道。问题来了,除非正好站在自己的城池或是走进驿站(可以使用一次“飞鸽传书”),否则无法下达任何命令(连存取游戏都不行!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时候那个该死的数字就是掷不出来,即使坐拥百万大军也只能徒呼负负。而且每座城池的兵力只能对邻城发动攻击,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将自己所拥有的领土连成一气的话,不但自己的行动可以有更充裕的转圜空间(省得多付买路钱,交不出来还要割地赔偿的耶!),而且也能从后方调来更多的兵力,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啊哈!这时候才知道游戏初期布局的重要性。

由于地图中的道路纵横交错,所以有时想到邻近的地方却掷了个大点数的话,也不须懊恼,说不定绕个大圈子就回来了。既然国土的完整性对游戏后期的攻略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与其在游戏初期满场飞(电脑控制的人物专干这种事),还不如放弃一些掷骰的机会,退守一隅休养生息,整军经武,到后来才能以足够的实力,一举吃下那些愚蠢对手只有微薄兵力驻守的城池。在注重运气的《大富翁》型游戏中加入这么重的策略成分,正是这个作品玩起来叫人伤脑筋,同时也凸显出了其与众不同特色的地方。

前面提过了,这个游戏取名叫《嬉笑春秋》,在视觉画面的呈现上面就正如其名,拚命搞笑。每个出现的人物都是顶着大脑袋的二等身造型,配上一幅要不是讽刺史实(花木兰在画胡子、岳飞背上刺错字还有涂改……),要不是就歪嘴斜眼的特写。如果正巧你对某个出现的历史人物还稍有了解的话,乍看到这些为搞笑而搞笑的画面时,也许还会觉得有趣,不过看多了可就没什么新鲜感。为这个游戏制作音乐的小组还特别取了个“酱瓜小狗叫”的名称,虽然我是不清楚这跟那个“将门狮子吼”有什么关联,不过显然也是个搞笑的噱头。

说到背景音乐,这个游戏的配乐只支援到声霸卡的FM音源,但是听起来已经相当不错,唯一可惜的是像片头选单时突然就鸦雀无声;游戏中的行进画面配乐似乎采用乱数播放,有时听来有些突兀等等情况,是其美中不足之处。游戏本身所附的说明手册印刷精美,但是内容读来会让人不知所措,有些该讲的东西没讲(像是将领作战时的胜利与失败条件),加上内文附图配置的不当,要等游戏都玩了一半才恍然大悟手册中到底在说些什么。游戏中采用的图形密码更是要命,从手册上一百多个花花绿绿的图形中要找出一个和萤幕上相符合的方块,再用滑鼠慢慢“点”上正确的数字,好不容易听到那阵咭咭咕咕的笑声,才算进入了游戏,真会叫人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游戏中一些设计者考虑不周的怪现象也所在多有,譬如我派重兵将敌城攻下之后,原本城内对手的死忠将领并不如手册中所说四散逃逸,而是直接就收归我的旗下,忠诚度居然还和原来一模一样!撇开这些由于制作经验不足而产生的瑕疵来看,《嬉笑春秋》仍然是个不乏创意,值得一试的作品。

整个游戏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当某个参赛者全部的城池都被其它对手占光之后,这个可怜的家伙就会缩成米粒般大小,抱头鼠窜逃出萤幕,然后就看到两个斗大的红字:“灭—国—”。还真叫人胆战心惊的咧!

嬉笑怒骂皆文章

东坡先生真赞

子瞻堂堂,出于峨眉,司马班扬。金马石渠,阅士如墙。上前论事,释之冯唐。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解羁而归,紫微玉堂。子瞻之德,未变于初尔,而名之曰元佑之党,放之珠厓儋耳。方其金马石渠,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及其东坡赤壁,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及其紫微玉堂,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九州四海,知有东坡。东坡归矣,民笑且歌。一日不朝,其间容戈。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岌岌堂堂,如山如河。其爱之也,引之上西掖銮坡。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槁项黄馘,触时干戈。其恶之也,投之于鲲鲸之波。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计东坡之在天下,如太仓之一稊米。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则与天地相终始。眉目云开月静,文章豹蔚虎炳。逢世爱憎怡怡,五朝公忠炯炯。——黄庭坚

相关文章

欢笑;戏乐。《魏书·崔光传》:“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却见是 阮小七 穿了御衣服,戴着平天冠,在那里嬉笑。”《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一阵嬉笑的喊声在什么地方喧腾着。”

词语解释

[释义] 嬉:戏乐。指由各种感情产生的不同表现。

[语出]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正音] 嬉;不能读作“xǐ”。

[辨形] 嬉;不能写作“嘻”。

[近义] 热嘲冷讽 讽刺挖苦

[用法] 多用来形容不拘定法;任意挥洒而成寓意深刻的好文章。一般作主语、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郤克初见御者眇目,亦认为偶然,不以为怪。及闻台上有妇女嬉笑之声,心中大疑。草草数杯,即忙起身,回至馆舍,使人诘问:‘台上何人?’”

鲁迅先生的杂文对当时的社会冷嘲热讽;真正做到了“~;皆成文章"。 (本内容来自查字典)

成语

成语 嬉笑怒骂

读音 xī xiào nù mà

释义 嬉:游戏。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示例 设科之嬉笑怒骂。如白描人物,须眉毕观,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