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濮族 |
释义 | 参加过周武王牧野誓师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族中,以濮族人数最多,而且分布地域广阔。因濮族长期处于分散的部落状态,故有百濮的称号。濮人建立的濮国原在江、汉一带,与楚国为邻,后遂为楚吞并。史家言及楚国境内的其它民族时,先称之为濮,继称之为越,即因濮、越同源之故 简介起源百濮 古族名。又称濮人、卜人。现在学术界有人认为百越、百濮其实都是骆越后人,也许北部湾是亚洲人种起源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今长江以南一带。最早见于《尚书·牧誓》, 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据《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另据黄现璠《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转引孔安国《传》说:濮在江汉之南。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说濮在楚西南。《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 “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古代元江称为濮水,就是因为濮人居于水域而得名。春秋战国时的濮人,主要居住于楚国西南部,即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 濮人演变有三说:一说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一说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代以后称蒲人,再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另说前期之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即为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居住地濮人主要居住在今金沙江流域、怒江、滇池、哀牢山、乌蒙山等地。 秦汉三国时,濮人遍及今西南各省区。《华阳国志》卷3《蜀志》言:临邛县有布濮水(河名,在今四川邛崃县西南);“濮(地名,在蜀郡)出好枣”。布濮水流经处和濮都住有濮人。扬雄和左思前后各写有《蜀都赋》。 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 分支“滇濮”指以滇池为居住中心的滇人,滇人为百濮的一支,滇人的习俗,如喜欢用铜鼓,而彝文古籍中也提到铜鼓,住“干栏”等,与濮人相同。句町,是壮语译音,意为九个部落联盟,也是百濮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今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及广西西北部一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