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溱潼会船 |
释义 | 四月的姜堰,天蓝水碧,桃红柳绿,麦青花黄,景色宜人。每逢清明时节,在碧波荡漾的溱潼喜鹊湖湖面,都会汇聚成百上千船只,篙子船竹篙如林,划子船轻盈似燕,花船张灯结彩,贡船五彩缤纷。一万多男女选手身着各式民族服装在水上表演、比赛,传承水乡神韵,展示民俗风采。两岸十多万观众欢声如潮,气势磅礴。溱潼会船使喜鹊湖成为欢乐的海洋。凡目睹会船盛况者,无一不为之震撼,无一不为之感动。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溱潼会船 所属地区: 江苏 · 泰州 · 姜堰市 遗产编号:Ⅹ-6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苏省姜堰市 遗产级别: 省 历史渊源据姜堰市档案馆史料记载,溱潼会船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节日,原名清明会,又称清明盛会。有关溱潼会船的历史起源至少有四种传说。一是祭拜真武大帝说。以祭拜真武大帝为攘灾求福争相供头香而赶撑会船习俗。二是朱元璋寻祖坟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采纳谋士建言,乘快船寻祖坟,快船成会船。三是神潼关抗倭说。明朝大将侯必大在神潼关抗倭时,百姓纷纷撑船助战,每人一篙,既撑船又作兵器,消灭倭寇后,快船成会船。四是岳飞抗金说。南宋名将岳飞及义民张荣、贾虎多次在溱湖与金兵作战,百姓收葬阵亡将士,形成清明第二天撑船祭奠英灵的习俗。四种传说有着鲜明的特征和共同的主题:即祭礼先民,缅怀英烈,纪念不朽的民族英雄,礼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向往平安的稳定生活。溱潼会船历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主题,使溱潼会船成为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使溱潼会船在水乡沿袭至今,从未中断。 遗产程序溱潼会船作为“国内惟一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原生态特质的水上庙会”,始终固守着一套特定的程序,数百年来基本不变。 选船一是选船。清明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旗杆上端插青苗和旗幡,有一条船立一根旗杆。选的船既要新又要轻,被选中者都感到很荣耀。 试水二是试水。即“练手脚”。篙手多为18岁以上男性青壮年,也有少数自告奋勇的古稀老人,均为自愿参加。每日下午,篙手们上船试水、熟悉水性和练“齐号”(即下篙和扬篙整齐划一,确保篙船全速前进)。 铺船三是铺船。会船要冲洗干净,装扮一新。同时加固船帮、搁上跳板,保证篙手站立平稳。贡船、花船、划子船等也按各自的创意进行装饰,尽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四是赴会。赴会是会船的主体活动。凌晨,会船祭祀完毕,驶进赛区。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经人们精心装扮的各类会船云集湖面,令人目不暇接。男水手头扎羊肚巾,腿缠白绑布,威武雄壮;女水手披红着绿,浓妆艳抹,英姿飒爽。两岸群众欢声笑语、人如潮涌,溱潼一带甚至全家出动,万人空巷。五是赛船。盛会的高潮是赛船。参赛的篙船每两船结对比赛。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口当!口当!口当!”三声,竞赛号令发出,水手们齐喊“下!下!下!”,声起篙落,浪花四溅,竹篙与船帮发出“笃笃笃”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随着有节奏的锣声越敲越紧,篙船仿佛从水面上腾空跃起,犹如离弦之箭直抵终点。划子船上的女水手也不甘示弱,她们手起桨落,前俯后仰,如飞燕掠水,锣声越紧,船速越快,但见香汗如雨,全不见娇羞之态。两强相争勇者胜。只听“口当口当口当……”一阵阵锣响,获胜的会船发出了首先抵达终点的号令。就这样不断地比、反复地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将会船活动推向高潮。午后,会船逐渐散去。意犹未尽的参赛选手们在返回各村后仍要演戏谢神,当晚欢聚宴饮,每船选出一名公认的“头篙”,并将其竹篙送与未育夫妇,传说得主可生儿子,得主全家欢天喜地,将会船欢乐的余韵带向未来。 历史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后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原本是农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活动,得到了姜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1991年起至2008年,姜堰市政府已连续举办了18届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活动发展迅猛,影响越来越大。1992年溱潼会船节被列入江浙沪旅游节正式旅游项目;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民俗风情游首游式项目;1998年,与“云南泼水节”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09年4月,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船会活动”。溱潼会船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经贸等多种内涵的民俗会船盛典,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专家赞誉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