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渌江 |
释义 | 渌江,又名渌水。渌江河,属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萍乡市千拉岭南麓,西流经过醴陵市,株洲县,在渌口镇汇入湘江。它的流域面积5675平方公里,干流长度166公里。和发源于湘赣边界的浏阳河,洣水,耒水,习惯上称作湘东“小四水。其主要支流有铁水(渌江最大支流)、澄潭江。 简介渌江是醴陵境内的主要河流,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杨歧山,在现在的株洲县渌口镇汇入湘江,全程一百六十八点八公里。渌口镇在1959年前属于醴陵管辖,除江西境内的部分,渌江在醴陵境内的实际流程约为一百五十公里,故号称 “三百里渌江”。 历史故事三百里渌江就是三百里的故事。从渌口往上,十五公里到咭姑仙,再八公里到流水滩,河道当中三座沙洲相连,这里正是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的时候,西路军总统李香阁率领数千农军打醴陵攻城的誓师地和出发地。这位会党领袖在攻到城西凤凰山受阻后,眼看战机已经错失。在下属请示如何办时,只好传令 “各保身家”。神福港流水滩一带至今流传着一句歇后语: “香阁出兵――各保身家”。 神福港流水滩上溯五公里就到神福港。神福港就是正德皇帝打牙祭,大吃萝卜?肉的地方,也是当年日寇从浏阳窜入醴陵避开县城选择的渡河口。从这里经过茶山岭、栗山坝就可以直接出攸县南下广东,也可以绕回操泗汾守军的后路,战略位置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出生在这里的文职将军、书法家李铎捐资在这段河道上修起了一座桥梁,算是彻底解决了两岸群众受渌江阻隔的问题。 神福港再往上五公里到铁河口,泗汾河在这里汇入渌江。铁河口上溯一公里到下三洲,就是醴陵汉代古城遗址的所在。十四公里进醴陵城。出城五公里,江边一座石山耸立,形状酷似马脑,山下有一个深潭,得名马脑潭。潭前居然还有一块石头像是一根柱子,也就叫做吊马柱。在沦陷期间,日寇占领县城,醴陵城区民间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就一度转移到这里进行。 双河口再往上十公里到双河口。发源于萍乡的萍川水和发源于江西的澄潭江在这里交汇。从这里开始,才正式叫做渌江。这里还是醴陵往浏阳和往萍乡驿道分道的地方。渡过澄潭江上的香水渡口,就可以一路进萍乡城。这香水渡相传还是当年楚昭王得萍食的地方。楚昭王是一位勤勉的王侯,他不止一次顺着渌江河道巡视,而且帮助河道两旁的百姓解决许多难题,所以深受群众爱戴,最后演化成渌江河上船帮水客的保护神。不知哪一年,醴陵的船帮运送货物顺着湘江进入洞庭湖,突然间水波汹涌,眼看就要翻船。船客跪倒祷告,祈求神灵保佑。波光中只见楚昭王的影像几经沉浮,之后风平浪静,化险为夷。船帮感谢楚昭王的庇护,就在县城渌江码头旁边的泗洲寺设立牌位,四时祭拜。 双河口顺萍川水上溯十五公里就是湘赣交界的金鱼石。顺着澄潭江上溯二十九公里到双江口。发源于江西万载金钟湖的澄潭江在这里接纳来自萍乡的栗水。栗水河上,湘赣交界之处正是号称“两省共一街”的千年古镇麻石镇。1906年,作为辛亥革命的总演习,为清王朝敲响丧钟的萍浏醴起义就是在这里爆发,花炮祖师李畋的故居也在这个小镇之上。 铁水铁水是渌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攸县观音岭,流经南乡诸乡镇,在转步乡铁河口汇入渌江。泗汾是铁河流域的中心,铁河故又称为泗汾河。泗汾的得名源于铁河在泗汾附近相继有清水江、大障河、朋水等三条主要支流加入,整个河道像是被一分为四,所以称为四分。后来又加上三点水的偏旁,就成了泗汾。泗汾镇距离县城17公里,是醴陵南乡的经济中心。 顺着铁水从泗汾逆流而上三公里就是沈潭。奔腾而奔腾而下的江水在湾头附近一头撞到江边一座石山上,被迫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掉头傍山而下。流水在山脚冲出一个达二十米的深潭,相传是铁水龙神的居所。有好事的人于是制作了精致的石桌石椅沉入潭中祭祀,故得名沉潭。又因为在水上行船的人忌讳 “沉”字,就改称 “沈潭”。 再上溯十公里就是醴陵最南端的乡镇——船湾。船湾是醴陵南乡的谷米码头,也是攸县谷米通过渌江水路外运的主要中转码头。经常有大小船只停泊在下岭湾岸边修整,所以得名 “船湾”,现在镇政府驻地还叫做 “驻船湾”。 从泗汾镇外的化龙巷往左,顺着大障河上溯十一公里,就进入大障镇。境内有全市最高峰明月峰,海拔八百六十米。九岭山脉盘亘在县境南端的醴陵和攸县交界处,像是专门为县城设置的一道大屏风,故称为 “大障”。大障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1927年的秋收起义中率先建立苏维埃政权,实现了红色武装割据。按照当年的行政区划大障属于南四区,号称 “南四国”,是1928年醴陵农军三次扑城的进军基地,白色军队轻易不敢惊扰。 描述当年红色军事割据盛况有一句歌谣: “南四国、西一寨,罗家岭是租界”。其中的罗家岭位于栗山坝境内,正是铁水流域和神福港河的分水岭。相传明清之际,栗山坝境内有一座山岗栗树成林,浓荫蔽日,山下的神福港河上正好有一座水坝,地方得名 “栗山坝”,属于西一区,也是醴陵老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秋收起义的红色武装割据中,被称为 “西一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