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泾川镇 |
释义 | 泾川镇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泾县唯一的建制镇, 素有“山川清淑、秀冠诸邑”之誉。镇政府设泾县县城内,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254.1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9个社区,总人口9.3万余人,耕地面积2.89万亩,山场面积24.98万亩。二〇〇六年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财政收入43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100多元。 泾川镇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泾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14.22平方公里,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显示:辖14个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 交通地理泾川素有“山川清淑、秀冠诸邑”之誉,境内青弋江秀水穿镇而过。境内205国道、322省道、青弋江秀水穿镇而过,交通便捷,205国道、322省道是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著名旅游名胜的道路。 人文环境泾川镇境内水西寺、太子泉、明代大小崇宁双塔连为一体,构成了秀丽的水西风光。水西省级森林公园和水西风景区也正在规划设计和兴建之中;矗立在水西山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水西风景区内的三吴纪念馆和宣纸博物馆已成为传承文明基地和文人雅士、社会名界人士景仰的好去处。 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泾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正朝着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的方向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大户近百户。镇属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快。 至2004年全镇已有民营企业210余家,个体工商户3000余户,城西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工业已形成机电铸造、宣纸及加工、建筑材料、木竹加工、儿童玩具、制衣等六大产业。商业、饮服业、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旅游业、修理业等第三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6.5 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布局合理,城区环境幽雅,街道整洁,绿树成荫,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成为全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泾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泾县园林民营企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同时加强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端正服务态度,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推行全程代理制和“一站式”服务制度,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简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至2004年,泾县园林民营企业园区已落户35户,产值2亿元,年创利税500万元。园区二期规划设计,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三纵二横”主干道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多方筹措资金抓紧建设,以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共吸引投资1500余万元,全镇重点企业10余户。 发展策略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始终牢记发展为第一要务,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始终坚持以培植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发展经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按照“以城带镇,工业强镇,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强抓机遇争项目,凝心聚力谋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走工业强镇之路,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域优势,传统的工业基础和境内拥有金、铁、铜等有色金属、方解石、大理石非金属矿以及丰富储量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大对外经济协作,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构建产业链和形成企业聚集群。全镇现拥有工业企业64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41家,工业增加值近几年来均在10%-15%增幅以上。形成以机电铸造、宣纸生产及加工、木竹制品、建筑建材、矿业开采和轻纺等六大行业为主导上百品种的四大工业经济板块。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企业上规模、产品上等级,使镇内“汪六吉”、“汪同和”等一批品牌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实现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镇利用地处城郊优势,以县城辐射带动农村,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建起晏公千亩蚕桑基地;山口千亩园西瓜、蔬菜基地;幕桥千亩甘蔗、中药材基地以及城东百亩花卉盆景基地;引导和培育种植、养殖加工企业和大户,充分利用“古北翠尖“部优品牌效应建有优质无公害茶园千余亩。全镇种植蔬菜、瓜果、中药材、食用菌专业户达337户,营材大户19家,木材加工大户63户,劳务输业近万人。效益农业和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新的增长点。 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5国道,322省道和青弋江穿境而过,是通往“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必经之地,镇内拥有水西国家级森林公园、水西风景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水西双塔、宝胜禅祠、台泉祠及三吴纪念馆等自然和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为充分利用和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引资开发建设宣纸城、瑶岭湖水电站、城南老街和高村山庄等旅游景点为我镇增添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同时通过旅游业带动了我镇商业服务的大发展,现全镇从事旅游餐饮、商业、零售等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已达500余户。 四、抓好城西工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全力构建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县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建设一个占地4.5平方公里,其中厂区面积近千亩的县级工业集中区,投入资金完善工业区内供电、供排水、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设立园区管委会,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入户企业进行帮办和“保姆”式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来园投资兴业。目前园区内已有工业企业80余户。加快城区建设,促进社区建设,在抓好社区居委会建设,增强社区居委会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居委会社会管理和为社会群体保障能力的同时,积极支持协助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投入人力物力,做好社区文明创建争创文明县城工作,着力抓好城区街道绿化、硬化、亮化工程,使古老的县城焕发新的生机。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镇现有公立初级中学一所,完小三所及三个教学点和志远双语小学、英特学校和凌云学校三所私立学校,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双基”成果,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基础管理,强化服务功能,落实计划生育户奖扶政策,按时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五保户供养纳入社会化管理,镇内建有公益性敬老院、托老所两所,敬老院正筹措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和改善住院条件达农村二级模范敬老院标准。按时发放各类救灾、救济和抚恤款物,农村和城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各村、社区建有公益性公墓,实行规范安葬。通过文化信息入村工程建设,全镇城区和农村居民有线电视实行县乡联网,有线电话趋于普及,不少家庭户已进入了互联网,有条件的村和社区建有文体室,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和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农村、城镇居民实行了医疗保险制度。农村进行“村村通”建设、安全饮用水建设和改水改厕、等一系列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国防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新农村建设,加大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全镇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实现社会稳定、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泾川。 重点企业名单1、泾县园林机械厂 2、泾县电机铸件厂 3、泾县红达冲压件厂 4、泾县银龙机械厂 5、泾县长毛绒玩具厂 6、泾县今川家俱厂 7、泾县城关家俱厂 8、泾县文昌纸业有限公司 9、泾县吉星宣纸厂 10、泾县中裕建筑公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