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泮洋乡
释义

泮洋乡位于福建省古田县东南部的翠屏湖畔,东邻大桥镇,南界闽清县,西接松吉乡,北临翠屏湖。东西宽10.7公里,南北长18.8公里,幅员128平方公里。泮洋乡共有1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其中库区行政村5个,老区行政村8个。

沿革区划

1963年设泮洋公社,

1984年改乡。

1997年,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1.2万,

辖泮洋村、建兴村、炭洋村、新华村、长湾村、芹石村、石路村、中竹村、大墘村、淮溪村、后山村、凤竹村、中直村、瓦坑村、上洋村15个村委会。

基本介绍

泮洋乡总户数3158户,总人口10899人,其中农业人口 1057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人。侨胞8000多人,归侨、侨眷3000多人,有大圪、凤竹、上洋、瓦坑、泮洋、后路和芹石等7个重点侨村。2006年泮洋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84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143万元乡镇企业产值7701万元,财政收入215.8万元。

地形以低中山为主,部分为中低山地貌,一般海拔标高在850─1100米左右,区内最高峰海拔1487 米(高岗草场)。境内山峰耸峙,沟壑纵深,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多山地、多盆地,相对高差较大,山坡坡度较陡,乡政府所在地泮洋及凤竹村地势相对平坦,其他行政村多分布在各山间凹地或山间河谷阶地之处。全乡人均拥有山地13亩,耕地2.4亩,属于山多耕地多的农业乡。

泮洋乡地处县城近郊,贯穿全乡南北全长26公里的新(华)上(坪)公路,外接宁(德)古(田)线。泮洋乡有新华、建兴和泮洋三个村通柏油路,泮洋至凤竹8公里水泥路2005年投入使用,后山村水泥于2006年底投入使用,2008年在建水泥路有芹石、大圪、中竹三个村以及凤竹至后山总计16公里水泥路,可使泮洋现有的水泥道路硬化率提高35%。

资源优势

水资源丰富,经过摸索形成了“三水”特色。一是小水电开发。泮洋乡现已建成了总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的小水电11座,其中淮溪电站(5000千瓦)、罗源际电站(1000千瓦)、上党电站(2000千瓦)、曲斗电站(2400千瓦)、上瓦三级电站(1900千瓦)。二是矿泉水生产。泮洋所产优质天然石壁峰矿泉水是古田最早矿泉水生产企业,通过QS质量认证, 是古田县2006年唯一一家通过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产品供不应求。三是高山冷水养殖。充分利用了现有小水库优势,引进了高山冷水养殖,其中冷水养殖虹鳟鱼、淡水网箱养殖鳗鱼取得成功,都填补闽东技术空白。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000亩草场的高岗草场,是开发旅游资源和放牧牛羊的好场所,已被列入市政府旅游规划,此外还有“文峰夕照”、“巨坝飞龙”等景点,足以令人流连忘返。

农业发展

山场广阔,水资源丰富,耕地较多。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地理气候优势,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地发展,反季节大米、反季节蔬菜、反季节食用菌和库区水果成为该乡特色产品。建立了高山反季节优质大米“福两优2186”生产基地,“泮洋大米”成为古田市民争相抢购的大米品牌;在泮洋村建立的拥有600间食用菌生产标准专用房规模的银耳生产基地,泮洋乡年产食用菌银耳1660吨;在凤竹村建立1000亩的反季节芹菜种植基地,2006年凤竹“天源”蔬菜有限公司“凤芹”品牌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古田县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蔬菜品牌,同时在大圪、中竹等村建立1000亩反季节白菜、花菜种植基地等,泮洋乡反季节蔬菜种植达到2500亩,产量2740吨。在新华、建兴和泮洋三个村建立水蜜桃、油柰和黑李等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00多亩,年产1168吨。

特色产业

泮洋乡第一个建成的集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为一体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泮洋乡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全乡年栽培各类食用菌达2000多万袋,产量达2500吨,食用菌已成为泮洋乡的支柱产业,全乡6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各类食用菌生产,是全乡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生产户大都是在自己家中空闲的房屋或房屋前后搭盖简易菇棚种植,不但感染率高,且银耳的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虽然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建设了不少的食用菌生产专用房,但都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这个基地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泮洋乡的食用菌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对于全乡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为食用菌生产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出路,也是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个基地是来自福清投资商的杨明谋先生投资兴建的,杨先生十分看好古田的食用菌生产发展前景,不但投资建设基地,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古田森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古田县第一个的食用菌专用商标。据杨先生介绍,该基地主要用于银耳生产,由生产区、加工区、生活区三大部分构成,已投入了150多万建设资金,建成了食用菌生产专用房79间,每间面积约40平方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以及部分相关生产的配套设施,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在2008年10月初即投入生产。根据规划,这个基地还将在以后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到时,相信这个基地和公司一定可以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一条不错的增收之路。

乡镇建设

泮洋乡是古田县最大的反季节芹菜生产基地,每天供应福州等大中城市的反季节芹菜有3万公斤以上。由于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 给古田县造成了巨大影响,泮洋乡的各村道路塌溜方严重,造成了泮洋乡上半区将近10个村中断了与外界的通车联系。如果不能及时疏通道路,

外面的生活必需品将运不进来,不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还将造成上半区特别是反季节芹菜主产村凤竹村已经采收的反季节蔬菜不能及时运出,供应灾后市场;而另一方面,台风造成蔬菜上市量减少,如果没有被台风损坏的蔬菜却因交通问题而烂在田里,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物价上涨、农民减收。对此,泮洋乡的包片领导、工作队和村主干想方设法解决道路阻塞问题,他们了解到附近的芹石村于前段时间修建水泥路,有一辆挖土机还停放在芹石路段,村主干马上联系施工队负责人,开始了道路清淤工程。凤竹村的村主任还带领50多名村民拿上锄头、土箕等工具开展义务劳动,终于清理出一条简易的便道,满载着农民希望与致富期盼的一车车反季节芹菜终于可以运出山来,菜农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特色村屯

凤竹村位于古田县泮洋乡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泮洋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共有525户,

1934人,管辖有土猫圪、江坪、路口、洋尾、茶圪、曲斗、利洋、田螺湾、牛车坑等共九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843亩,山林面积15200亩,是泮洋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该村在县领导和各单位大力支持下,村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困难地方创出一条治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该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 1、道路建设是基础。要发展道路是基础,该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2005年筹措资金200万元,铺设8.05公里泮洋至凤竹水泥路,筹措10万元,铺设宽3米长400米村道。

2、生产发展是关键。凤竹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以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为主,养殖、竹木等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了以凤竹、曲斗向四周辐射面积达1500亩,产量达5000吨,产值1000多万元,农民增收达近1000元,引进日本大葱和莴苣等新品种,引进“凤竹天源蔬菜有限公司”,促使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向公司化基地化迈进,凤竹蔬菜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全村建设有银耳专用房200多间,年栽培反季节银耳320万袋,产量达近50吨,农民增收达近500元以上;曲斗养鳗场年产值超过500万元;村民胡贻亮自办养鸡场;

3、组织建设是保证。凤竹村共有党员51人,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组织管理的积极性十分高,2005年筹措13.6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村委会大楼,解决了多年来危房办公的老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