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泸州白塔 |
释义 |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0米。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简介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0米。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边长4.10米,底层高4.50米,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檐下呈砖砌仿木斗拱形。底层面积81.20平方米。第二层与第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雕塑,保存完整。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县志记载民国《泸县志》载:“泸州安抚使冯楫,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旦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来,报恩塔已经历8次保养维修。 现四周已撤迁不宜建筑,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围划出8.1亩永久建设控制地带,于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报恩塔文化广场,成为泸州新的城市景观。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广场看喷泉。 相关作品《报恩塔赋》作者:何开四 吾蜀江阳,礼仪之乡。崇教重文,江山代有才人出;厚德载物,闾阎多古道热肠。历史名城,称誉四海;白塔朝霞,德性之光。夫白塔者,报恩之塔也。世传,南宋泸州冯安抚寿宴而识瞎母,焚香告天以祷,跪舔母目以明,诚谓佛力加被,遂有塔寺之建矣。 《塔寺之建》嗟乎,冯安抚之报恩者,惟母爱之博大,母爱之纯粹,母爱之无私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诚哉斯言,千古一揆!然为人子之报恩,亦以德报德,道德之升华者也。故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是,孝之为德亦大矣!无孝,则无教化之兴;无孝,则无人伦之重;无孝,则无风俗之厚;无孝,则无礼让之崇。一言以蔽之:无孝则无德,遑论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以顺天下乎。 贞下起元,国运大昌;以德治国,和谐为尚。承千年传统文化之余绪,赓续发扬;迎改革开放之新机,含弘张光。孝之为道,推陈出新;报恩为德,荣辱分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孝尊亲,毋忘人民养育之恩;大孝明礼,毋忘祖国关爱之情;大孝不匮,毋忘自然与我共生共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雨我公田,盛世和平! 旭日朝霞,天朗气清;白塔浮祥,忠山献瑞。操觚为赋,惟祝惟颂:中华崛起,泸州其兴! 备注 该赋由泸州王氏集团赞助,刻景观石于泸州白塔(报恩塔)广场,供参观者研读学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