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汶上“四尚书”
释义

词条引子

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跌宕起伏的文明长河行程中,在肥沃、丰厚的历史土壤中,曾产生过熠耀于世的各类文化,孕育产生了驰名中外、蜚声古今的先哲先贤、名人学士、政坛帅才。

放眼华夏阔无疆,各地代有英才出。对于位于古老壮美的大运河与滚滚汶水交汇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曾在此为官一年,为齐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汶上县来说,曾有元初著名水利专家马之贞、明代平民出身的著名水利专家白英、汉代太医院令衡方、宋代文学家穆修、元代翰林院侍讲兼著述家曹元用,及明代汶上籍四尚书路迎、吴岳、王杲、郭朝宾等,诞生于这方热土上,成为这方热土上人民的永远骄傲。

提及“四尚书”,在汶上乃至全省、全国,人们大都会马上想到“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同时对有关“四尚书”的传说、民间故事津津乐道。但人们对四尚书究竟生活于何朝何代,在历史上有什么经历、事迹、业绩,对后人、对当今现实有何启迪,有何影响,恐怕真正能说得上来的人并不多。

词条综述

“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他们任尚书的时间前后相差仅三十二年。王杲、路迎又是小时的同学,并且同朝为尚书。说起“小县不大四尚书”,还有一段佳话呢。原来,明万历年间,在京室神宗皇帝身边“混”出个人样儿的江西籍官员较多,也正因此,在一次聚会闲侃中,当大家侃到各地在朝中任官多少这一话题时,江西籍的一位官员得意洋洋地说了句“满朝文武半江西”上联之语,不料随后在场的汶上籍的工部尚书郭朝宾马上对出了下联:“小县不大四尚书”。引得满堂喝彩,且由此流传开来,直至如今。

四位尚书所处的时代,已经不似明朝初年那样生机勃勃,如日中天。明王朝在经历了宦官次次专权,农民场场起义,宁王一度叛乱,及内阁首辅严嵩等人的大肆弄权后,至此已走上下坡之路,堪称“日薄西山”。政治腐败,官场昏暗,经济凋敝,是当时的基本色调。在此种形势下,他们四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演出了各自的人生活剧。

分类简述

王杲:爱民忧国忠臣心 冤死荒漠空余恨

王杲,明正德九平进士,授山西临汾知县。他处事慎密,知人善任,仅两年,便旗开得胜,政绩跃“山西第一”。不久,擢江西道监察御史,巡视陕西茶马,正逢灾荒严重,皇帝下诏派两个宦官分别镇守兰、靖二地,王杲上疏说:“贫瘠次要边关,这灾荒年月,不宜额外设官,请别再增官派军连累百姓了吧!”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后历任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他前往赈灾。经实地考察划算,发现原定5万两银款的粮食,远不能救灾民于水火。后请发15万两银款的粮食,及时放到灾民手中,得以活下来的灾民,不可胜计。事竣,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嘉靖二十一年,王杲升户部尚书。他深知此职事关国计民生,于是昼夜筹划。相继改变了银钱折粮的方式,调整了食盐管理办法,没收一大批官吏贪污、受贿的赃物赃款,加倍收缴了一些富商大户多年欠缴的税金,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增加了国家收入。

嘉靖二十六年,加封太子少保。在一次审查两淮地区送交国库的盐金时,发现被主管员外余维善私匿一千,便立即据实上奏。不料,余维善反咬一口,勾结户部主事胡经、礼部给事中马锡编造谎言,对王杲大加诬陷。此时恰值皇帝因王杲延误了收求龙涎香的期限而不悦,便不问青红皂白,将一生爱国忧民,忠心耿耿的他革职查办,贬往广东雷州偏远荒漠之地,不久便含冤抑郁而死。

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

路迎,明正德三年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官职。

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也是严慈并施,以慈为本,据《路氏族谱》载,当时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他曾拜同代大儒王阳明为师,他秉持的“以慈为本”及“善政”与王阳明、与儒教的影响不无关系。由此,甚得皇帝赏识,他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深入实际,甚至与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而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令下属为鉴。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心意,被免职归乡。他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

吴岳:一身清正铸风骨 百世留芳伴《望湖》

吴岳,明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保定知府、卢州知府、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贵州巡抚、进左副都御使协理院事、吏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明,操守如一,别有风骨,历代颂赞,百世流芳。

吴岳升户部郎中不久,就被派往宣府督饷。宣府为明朝重要的九边之一,兵多将广,乱事层出。时有一刁钻下属,见吴岳大权在握,以金数千相送,并诡称:“这是一点小小节余,不在账目,更无人知。”吴岳勃然大怒,斥责道:“节余银两,无不来自百姓,不劳而获,为天理所不容!”当即奏明此事,予以查处。知庐州时,一次在京口偶遇同科进士苏州知府王廷。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两人决定去金山一游。起程时,王廷见吴岳只提酒一瓶、肉一斤和菜数束。笑道:“就带这么点东西?”吴岳亦笑而答道:“这些,足够咱俩吃的了。”三朝元老户部尚书马森曾赞扬说:“我平生见到的真正清廉节操之士只有两位,就是吴岳和谭大初。”

知庐州府之初,他首先免去部分吏役仆从,带头去做杂役事务,以此影响下属。每年所收“数万金”官税,由于他花销有度,多有节余,将这笔钱用于兴办当地邮传等公益事业,从不染指分文。山上林木,历来只供官府使用,他感到不尽合理,毅然宣布:百姓同样有开采使用的权利!在巡抚保定等六府时,他一一记录了官府所征费用项目和百姓收支情况,发现杂税太多,百姓实在无力承受。便奏请皇帝予以裁减。结果减去“十之六七”。百姓争相传颂,呼之为“吴青天”。

隆庆元年,他以吏部左右侍郎受命考察京城职官。发现给事中胡应嘉滥用职权,大肆安插同乡私党,甚至将因过罢黜者,重新委以重任。吴岳当即奏请皇帝查处。但其奏折却遭到与胡应嘉有瓜葛的中书院的扣押。吴岳察知后,愤然向内阁府申诉道:“请阁老们查查,有没有把因过罢黜的职官,不经考察再委以重任的?我们一定不要因此而丧失国家的威信啊!”阁臣们被一身正气的吴岳所震动,立即责查了中书院,处理了胡应嘉。

其后,吴岳被委以南京礼部尚书,不久改任吏部。他“抑浮薄,杜绕幸,南都缙绅惮之”。他下令印刷《会约》、《礼考》等书发行社会,对官吏进行正面教育;同时认真调查总结官场弊端,进而“上疏陈六事,帝颇纳其言”。不久,委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赴京上任,途经家乡汶上县南旺。时家中仅有草房数间,无法待客,只好寄住于寺院,不料身染重病。临终前,他将子孙召到跟前,说:“我死后,不要接受皇上的抚恤,也不要接受皇上的恩赐。”死后,皇帝派员营葬,谥号介肃。

吴尚工于诗歌,诗风深沉典雅,不尚辞藻,更以炫耀自己为耻,有《望湖》诗稿一卷留传至今。吴岳的诗作中,虽然有一些拘守格律,缺乏生动,但多数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他的七言绝句大多清新自然,诗意显豁。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各具特色。律诗则音律谐和,对仗工整,述事清晰条达,状物形象鲜明,即景即情,就事议论,也都自然贴切。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虽增加了读诗的困难,却表现出吴岳的知识渊博。同时也能看到诗人铸句炼字的工夫。他的酬答诗,有忆旧、有寄思、有言心、有劝慰,也有祝福,情真意实,隐居者的心态,年迈人的情态,都跃然纸上。特别是写给南讨倭寇、北拒鞑虏的将领们的诗,仍跳动着隐居老臣关心国事的心。虽有少数给皇家呈的颂歌,给达官贵人献的祝辞、谀语,但暇不掩玉。当然,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平庸之作,且由于其所处时代所限,本身又是封建阶级的一分子,他的作品中常掺杂着大量封建阶级思想,具有消极意义。

郭朝宾:为政持重美名扬 告老还乡晚节香

郭朝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历陕西河南副使、浙江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右副都御史,万历二年升工部尚书。

郭朝宾为人为政老成持重,很有才识气度,堪当大任重任。他料事准确,处事果断,对下属不苛求,不计较,所到之处,无不受人拥戴,向有美名美誉。

郭尚书在大同督饷时,一改传统运送粮草办法,杜绝亲朋、权贵请托,为国家节余运费两万两白银。赴西宁安抚外族部落,以诚相见,不妄剿杀,很快促其臣服,边境得以安宁。他任顺天府尹期间,明宗室韩王府一军官,因其仆作恶被当地指挥逮捕,便夜入指挥宅邸,行凶斗殴,并杀死自己小儿诬陷指挥。郭朝宾深入访察,从速予以查明惩办。在浙江主持土特产品收购时,系统调整了收购办法和价格,稳定了市场,避免了豪富权贵从中渔利。朝中一宠臣,为表现自己,几次奏请开挖两条河道,郭朝宾经实地考察,认为开河时机未到,不加附和,不一味媚上,结果几次廷议,均以他的力谏而否决。此后,一谈起此事,人们都以“持重”二字称颂他。

郭朝宾告老还乡后,不以功高望重自居、自傲,与乡中父老兄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且发挥余热,保持晚节,尽量多做好事、行善事。在其告老而还的汶上县白石乡郭林村,至今尚有一名为半边井的水井,水质甘美出色,相传即为郭尚书当年还乡后看到众乡亲饮水困难后亲自带人开挖的。至今,在汶上还传有当年郭尚书厚待为其选择墓地的双目失明的风水先生,让之与己共享晚年的故事。

郭朝宾卒年72岁,皇帝颁赐谕祭,派员营葬。

历史成就

王、路、吴、郭四尚书各自“上演”的或爱或恨或喜或悲的人生“短剧”早已落下帷幕,成为短短一段尘封的历史。但透过其人生“短剧”,我们会由衷地感到:在明王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经济凋敝的大背景下,他们怀爱民忧国之心,行利民益国之举,持清廉节俭之德,秉不避权贵之气,基本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足行河边不湿鞋”,闪耀出人性的光芒,着实难能可贵,堪为后人师表,深令我们扪心自鉴,自励自进。

名歌赞誉

小县不大四尚书,身处淤泥不染污。

百姓忧乐挂心头,一身精诚铸风骨。

清风两袖理政事,冰心一片置玉壶。

只今几多名利客,对此古“鉴”当觉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