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阚祯兆草书碑 |
释义 | 阚帧兆,字诚斋,号东白, 通海县人,是清初著名书法家,以草书名震康熙之世,其草书为当时朝野人士争相竞购。草书碑刻极多,但300年来毁佚较多,现仅遗通海《华严会会供碑记》、昆明《续建县华寺碑》等数块,拓片墨迹尚有《新修通海学宫碑记》、《关夫子大桥庙碑记》、《通海县志序》、《铁峰庵记》、《重修商山寺碑》等件,令今人得以浏览其风貌。 明清之际,云南草书在全国甚有声名,书家蜂起,碑刻芸芸,各领风骚。如傅宗龙以雄浑厚劲胜,张纯照以意态飞舞胜,袁服孔以秀骨清相胜等,但是得风神独绝、意兴湍飞的首推阚帧兆。其草书碑遍布通海、昆明、建水、宜良寺观,墨迹散见滇省各地,清宫大内多有流传。 阚帧兆文名重大厂,人格高旷,留下许多佳话,其遭逢清初吴三桂之乱,深以政局风云为恨,隐居于江川万松寺,誓不入仕。后阚帧兆邀游京师,声名震于朝野,人争相以诗文为交,“一郎官大夫以不及交为恨”,大学士张玉书及李光地、韩炎、金圣叹等都与之唱和。金圣叹赞赏他的草书,誉为“龙蛇笔落惊风雨,不异当年草圣奇”。阚到晚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更显炉火纯青,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评其草书“闲和流美……虽片纸只字不忍弃”。 纵观阚帧兆草书,可见其特点有三:一是体式多变,不拘一格,或活泼流畅,或苍劲有神,或体态多姿,或舒展豪放,一家之笔,写多样情采。二是中锋用笔,兼用侧锋,中锋用笔则不论丰肥瘦遒皆通神,兼用侧锋则不论腾挪奇变皆婀娜。三是立笔挥扫,快捷淋漓,《华严》诸碑已到不可捉控、流转如飞的地步,观其书,宛如欣赏一场旋转如风、纵横跌右的舞蹈,令人意醉神迷而不自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