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阆中 |
释义 |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文名称:阆中市 外文名称:Langzhong 别名:阆州,阆中古城 行政区类别:省辖县级市 所属地区:四川省南充市 下辖地区:七里街道、保宁街道、江南镇、等 政府驻地:七里街道长公大道66号 电话区号:0817 邮政区码:637400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 面积:1878平方公里 人口:87.7万(2008年) 方言:四川话(成渝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阆中古城、张飞庙(汉桓侯祠)、川北道贡院、锦屏山、巴巴寺、等 机场:阆中机场、南充机场(130km) 火车站:阆中站(兰渝铁路在建) 车牌代码:川R 著名特产:保宁醋、张飞牛肉、白糖蒸馍等 历史大事(助刘邦还定三秦 张飞守巴西 抗金前沿 保宁大战 红色政权的建立 抗日大后方 阆中和平解放) 多元文化(一、本源文化 二、巴人文化 三、风水文化 四、三国文化 五、科举文化 六、天文文化 七、宗教文化 八、民俗文化 九、饮食文化 十、红色文化) 基本概况荣誉: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AAAA风景旅游区 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天下第一江山 千年古县 2007四川十大宜居城市之首 阆(làng)中市位于四川嘉陵江中游四川第一大二级城市南充市北部,南充(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所辖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4C民用机场和南充港口群之一的阆中港。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0万,城区26万。辖49个乡镇,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武穆”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文化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阆中滕王阁和杜甫《滕王亭子诗》,可以跟南昌的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映成趣。“状元洞”“状元街”“三陈街”“状元牌坊”“魁星楼”“清代考棚”等遗迹,又让阆中拥有了完备而丰富的科举文化旅游遗迹。“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天宫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涵盖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其中,道观的历史在两千年以上,佛寺历史有一千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历史超过500年,天主教历史也有百余年。目前,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张飞庙旅游区”“东山园林”“锦屏山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区。 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亿。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在未来几年里,阆中的交通建设将主抓“四大工程”,即兰渝铁路、南广高速公路、嘉陵江渠化工程、马啸溪大桥顺利通车、环城滨江路建成、阆中机场续建。届时,阆中将形成水陆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闭塞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此外阆中还有两个省际汽车站:七里客运中心和八十九队汽车站。 阆中有15家龙头企业: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四川滕王阁制药有限公司、四川阆中卓尚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四川阆中王中王酿造有限公司、四川阆中寿昌号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四川保宁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省阆中保宁酒业有限公司、四川阆中华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保宁蒸馍有限公司、四川阆中奉国米业有限公司、四川阆州醋业有限公司、四川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心连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0KV变电站已投入使用,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政府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经济强市”。 自然地理地理区位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阆中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水和水电资源 丰富的水面资源。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3,“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3,地下水藏量5,833万m3/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荒山资源 丰富的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历史沿革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置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是根据县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阆中别名阆苑(yuàn)。《辞海》解释“阆苑”一词说: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市保宁镇。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阆州》记载:“唐初鲁王灵夔(kuí)、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阆苑便成为阆中古城的别名。 阆中商属巴方,周属巴子国。 战国中期,巴子屡为楚子侵逼,约在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公元前325年后称巴王。秦灭巴后,置阆中县(前314年),疆域大致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南充等县及巴中市恩阳,岳池县西部、北部,剑阁县东南部。 公元201年(东汉献帝建安六年)至公元347年(成汉嘉宁二年),阆中为巴西郡治,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公元347年(东晋永和三年)至公元508年(南朝梁天监七年),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辖阆中、苍溪、安汉、南国、西国、平周等县。 公元509年(天监八年)至公元553年(承圣二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辖北巴西、白马义阳、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等郡。 公元525年(北魏孝昌元年)至公元535年(大统元年),为魏所据。 公元554年(西魏恭帝元年)至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隋改阆中为阆内,公元583年(开皇三年)至公元607年(大业三年),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至公元712年(先天元年)为隆州治。公元713年(开元元年)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其中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至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曾改为阆中郡。公元929年(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公元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其间,清顺治时,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 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阆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1991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86年因阆中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2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7年,阆中市面积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万,辖23镇36乡,市政府驻保宁镇(现已迁至七里开发区)。2003年8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6号)批复同意阆中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巴都大道66号。 自2007年以来,历经拆乡并镇、机构体制改革,到目前(2012年)阆中市辖4个街道(保宁、七里、江南、沙溪)、21个镇(中心镇9个,分别为:柏垭、思依、洪山、河溪、水观、文成、二龙、老观、千佛;一般镇12个:裕华、彭城、双龙、飞凤、宝马、石龙、妙高、金垭、玉台、石滩、龙泉、望垭)、25个乡(垭口、治平、天林、天宫、北门、木兰、枣碧、河楼、桥楼、朱镇、金城、五马、宝台、福星、博树回族自治乡、清泉、东兴、凉水、解元、方山、西山、金子、峰占、三庙、鹤峰)。 历史大事助刘邦还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刘邦受项羽之封,王汉中,兼有巴蜀。刘邦到封地后,为他反楚建汉的需要,召见地方上层人士征求意见。范目劝刘邦征巴人,组劲旅,北定三秦。刘邦来汉川后,已知巴人勇武,历史上曾有从武王伐纣,有“歌舞以凌殷人”战斗史,因此认为范目的意见可行,遂将征召巴人、组建新军的任务委范目执行。范目利用他在巴人中的地位和声望,很快为刘邦组建起一支精锐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有7000人,范目带领他们加紧操练。此时,刘邦派人在汉中以东,虚张声势的抢修子午道;暗中下令范目,率军从汉中以西走陈仓道进入关中,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范目进关中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东进,打败了咸阳以西的雍王章邯、咸阳以北的翟王董翳、咸阳以东的塞王司马欣。这三王都是西楚霸王项羽封的,称为“三秦王”。三秦王的封地乃是有名的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和山东平原及成都平原,是中国唐以前的三大粮仓。范目为刘邦攻取关中后,楚、汉在经济上相比,汉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这是在长期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取胜的决定因素之一。范目出陈仓、定三秦,是楚、汉之争的首战,是建立西汉的奠基礼;再加之征巴人、组劲旅,还定三秦的战略是他提出的,又是他来具体完成的。因此刘邦以建章乡侯、慈凫乡侯、渡沔县侯封地,这就是“亡秦范三侯”美称的来源。 巴人善战,早已闻名,远在殷商时,商王就曾多次与巴人交战,周武王姬发也用巴人组成3000人的前锋——“虎贲”军,牧野一战,使纣王全军覆灭。巴人不但勇锐,而且“兼长干戈弓矢”等各种武器,打起仗来又歌又舞,被敌人视为“神兵”。巴人这种尚武精神一直保持到汉晋,东汉用之破羌人,蜀汉诸葛亮用之为连弩士。刘邦不但喜欢这支军队,对他们特有的战歌战舞也十分喜爱。《华阳国志·巴志》说:“阆中有渝水, 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锐气喜舞。(汉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晋书·乐志》也说:“高祖乐其(指巴人)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曹操令王粲改创其辞,名曰昭舞,晋、宋又改为文舞、武舞。据杜佑说,巴人从周以来的武舞,即干戚舞、巴渝舞、牟弩舞,以后演变成文、武舞。 因巴人为秦、汉建有特大功勋,对之特别优待。秦有“十妻不算,顷田不租”,连一般的人民也享受不更爵位的待遇。刘邦建汉后对以范目为首的巴“复其渠帅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 钱口四十。”范目在灭三秦的战争结束后即求还乡,刘邦封以三侯来挽留他,但他仍然坚持回故里的要求。刘邦也只好说做了官是该回回故乡,否则就是“锦衣夜行”了。 张飞守巴西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平定益州,任张飞为巴西郡(郡治阆中)太守。建安二十年(215),魏将张郃自汉中入侵,张飞率精卒万人,相拒于檬头、荡石(今巴中恩阳河至渠县流江河一带),大破张郃于瓦口(流江河至渠江入口处),巴郡遂安。章武元年(221),刘备伐吴,令张飞率军会师江州,张飞临发兵时,为部下叛将所害。 抗金前沿南宋初期,金军试图经陕西攻入四川,吴玠奉命抵抗金军。经过吴玠在陕西境内几次大捷之后,金军突出奇兵,绕到吴玠背后,使吴玠不得不放弃陕西,退守四川,驻守阆中。此后吴玠、吴璘兄弟一直以阆中作为军事重镇,为南宋偏安的朝廷守住了西部的半壁江山。 保宁大战明末清初,保宁(即阆中)发生三次大战。第一次是清顺治四年(1647)秋天,清军首次入川,张献忠中箭死,清军占领保宁、顺庆、达州等地。张献忠余部归顺南明永历帝,联明抗清。这年冬天,明将赵荣贵自龙州率师猛攻保宁,清军大败,全军退出四川,据守汉中。第二次是顺治八年(1651),吴三桂率清军大举入川,与赵荣贵决战于保宁。赵荣贵战死,保宁复为清军所得。第三次是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大将刘文秀亲率义军10余万,自三台、盐亭来与清军决战,遭遇伏兵,伤亡惨重,只得率军南下渝州,赴云南、贵州投永历帝阙下。 红色政权的建立1933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了连接苍溪、阆中、南部3县嘉陵江和东河(宋江)以东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从此,阆中人民在党和红军的影响、领导下,与顽敌展开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老观农民武装起义”、“清泉(回龙)农民武装暴动”、二攻老君山、三打鸡山梁、三进三出阆中、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强渡嘉陵江等事迹,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党和红军播下的红色革命种籽,似星星之火,燃烧在阆中的土地上…… 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的率领下,解放了阆中的大片土地。先后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阆中县苏维埃、忠发市(阆中城)苏维埃等县级红色政权。有三万多人参加红军。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强渡嘉陵江,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解放阆中古城,时间仅半个月,在古城区却留下了华光楼门楣石刻、南街秦家大院、南街原粮食局宿舍、礼拜寺横街、华光楼强渡嘉陵江南津关渡口等遗址。 抗日大后方抗日战争时期,阆中成为大后方的军事、文化重镇。国民政府将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同时,迁往四川的“国立四中”校址设于今天的东风中学。至今东风中学还保留了书写着“学习”“奋斗”(“国立四中”校训)白色行书的红色大木门。遍布海内外的“国立四中”校友多次回到东风中学“国立四中”旧址,高唱“锦屏苍苍,嘉陵泱泱,大哉吾校,山高水长”的校歌,缅怀逝去的苦难抗争的光辉岁月。 1941年7、8月间,日本飞机三次轰炸阆中。第一次,7月27日即农历闰六月初四午后一点,敌机12架,在南门江岸投弹9枚,炸死平民16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毁房51间,木船数只。大黄桷树上,有飞溅的血肉和衣服碎片。第二次,8月16日即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中午,敌机27架,分为9队,每队分为3架,呈“品”字形,在沙溪场上空由西北向东南并排投弹,继而折回又用机枪扫射,共投炸弹110多枚、烧夷弹20多枚,炸死158人,炸伤210人,毁房185间。第三次,8月29日即农历七月初七午后两点,敌机27架,投弹100多枚,炸死43人,炸伤73人,毁房202间。 阆中和平解放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黑暗中的阆中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潮流,一批进步人士成立的“阆中艺术研究会”、“星六晚会”等,在“反迫害”、“反饥饿”的斗争中十分活跃。由于历史原因,当时阆中出现了两个平行的、互不发生关系的党组织。 “他们分属中共川北工委和中共川东临委领导,史称阆中地下党川北、川东两个系统。”几十年过去,当年的情形张老难忘:当时川北系统党员发展到281人,有支部17个,分布于阆中、南部、仪陇、巴中、苍溪等地。川东系统党员发展到615人,支部51个,分布于苍溪至南部方圆2340平方公里的地方。 阆中临近解放的革命形势发展,最终让两个系统的党组织负责人走到一起。1949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阆中地下党迎接解放的首次会师会,经征求当时公开身份为国民党天安乡乡长的地下党员张星培意见,选址于阆中嘉陵江南边天安乡的白塔山上共产党员陈荣耀家举行。 赴会的20余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庆祝房东生日为掩护,听取了川北系统负责人魏文引作的形势报告,会议形成决定:重大问题由两个系统负责人形成共识后统一部署;上级的决定统一传达贯彻;各系统在独立活动基础上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共迎阆中解放。 会后,阆中地下党为开展解放前夕的武装斗争,做好策反工作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地方社会秩序形成共识,并积极开展工作。 策反孕育出“川北独立师” 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四川反动武装打着“御共军于境内”的旗号,四处招兵买马。此时,国民党溃军不断向阆中云集,一些国民党军官以回乡为名,在阆中召集散兵游勇,以图东山再起。 “从1949年10月至12月,国民党阆中县警察中队、县民众自卫总队、国民党军袁国卿团、南苍南三县联合指挥部、胡宗南部黄剑夫师、南充保安总队及驻防南充的省保安二团、回乡军官王仕昭的反共挺进游击队、军统特务廖永庆的反共游击队等,全都集中在阆中城里,阆中城成为‘兵山’一座。”苟文俊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党分析了敌军之间的矛盾,并选择县警察中队和自卫总队为突破口。 当年的地方社会名流、知识分子、商界人士等,关系甚广,与两支国民党地方武装有着多方面交道,通过其做工作后,大部分驻阆中的国民党武装先后转变立场,表示顺应历史潮流,听从共产党指挥。 1949年12月25日,即南部县解放次日,已归顺我党的国民党阆中县长贺德府出面,召开了有国民党军政系统头目和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应变”会,会上,宣布公开起义。 “大部分军队头目积极响应,并当即宣布解散‘联防指挥部’。”苟文俊说,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和指挥,地下党组织决定,于当月27日将起义部队进行整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独立师”,共计3万余人,下辖4个团,两个系统的地下党负责人分别任该师的师长、政委、副师长、参谋长。 禹王宫坝子集会庆解放 匪首廖永庆在阆中石滩被生擒后,轰动川北。此前,我地下党掌握的人民武装,先后在嘉陵江上截击了胡宗南部运送的10船军火,在五马桥迫使追随廖永庆的另两名匪首黄定远、陈登高缴械投降。同时,在兴隆乡和文成乡围歼国民党溃军好几个排,由此,阆中境内的国民党溃军基本肃清。 “阆中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三天,阆中县人民政府在剑阁县成立。1950年元旦,阆中人民在城关举行庆元旦迎解放大会。 1950年1月2日上午,数百阆中居民接阆中县人民解放委员会通知,到嘉陵江对面的马哮溪迎接解放军。“当时,我与同学们站在马路边,手持着小旗旗,眼巴巴地望着潼保公路那头。”谭家驹说,当年的潼保公路是潼关(三台)通向保宁(阆中)的要道,路很窄,泥土碎石路面,平时大都过马拉车。 上午10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61军183师547团大部官兵,在副师长张介民率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马哮溪。马哮溪是通往阆中城嘉陵江边的一个小场,场的下面即嘉陵江,江边有个渡口。“在人民解放委员会的安排下,几十只渡船负责运送解放军过江,并收取每人2个小钱的费用。”马名扬说。 此前,解放军要来的消息最先是国民党传出来的,听过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后,部分有钱人有些害怕,纷纷到乡下躲藏。“当时我们对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不大相信,出于好奇,特意跑到河那边看稀奇。”谭家驹和马名扬家住下新街,当年一道迎接解放军进城。 就在解放军来的头天,受县人民解放委员会委托,当地的一名叫陈义贤的人,在城内敲锣宣传,让群众为解放军捐米、捐面、捐布匹。一时间,群众捐献踊跃。 “本来,阆中嘉陵江上一直有座浮桥,每年冬天都要架起供两岸的居民过江。但当年冬天,由于形势突变,当地的有钱人不再架浮桥,解放军因此不能从浮桥上过江。”马名扬说,解放军过江后,立即在河边的禹王宫坝子上召开群众大会。会上,547团的政委发表讲话,向群众宣传我党及解放军有关解放的政策,一时间,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不攻自破。 会后,解放军在城里几条主要大街上游行。当晚,解放军分别住进现在的阆中东风中学和贡院等处。 景点大全(1)汉桓侯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川北道贡院(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华光楼(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清真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巴巴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福音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观音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朱家山坪上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兰家坝新石器遗址(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汉城遗址 (11)明城墙遗址 (12)火神楼 (13)中天楼 (14)川北道署(道台衙门) (15)学院行署 (16)阆中县文庙 (17)天主堂 (18)星座苑落下闳纪念馆 (19)阆中木雕展览馆(田家大院) (20)陕西会馆 (21)锦屏书院 (22)鱼翅遗址河滩公园(明清防洪工程) (23)净圣庵 (24)阆中市博物馆 (25)阆中市民间博物馆 (26)杜家大院 (27)李家大院 (38)张家小院 (29)马家大院(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孔家大院 (31)秦家大院 (32)蒲氏宅第 (33)锦屏山风景区 (34)南津关古镇 (35)奎星楼景区 (36)红军纪念园景区 (37)滕王阁风景区 (38)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大佛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状元洞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1)白塔(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长青寺 (43)华胥广场 (44)蟠龙山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 (46)仙荷园 (47)云台山风景区 (48)永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五龙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 (51)圆觉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中共阆南县委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阆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牛王洞摩崖造像(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千佛岩摩崖造像(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雷神洞造像(阆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瓦口隘遗址 (59)老观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60)镇江寺 (61)状元府第 (62)三陈府邸 (63)张家古院 (64)陈家庭院 (65)何家院 (66)何家窨子 (67)草堂客栈 (68)马家院 (69)风水博物馆 (70)水码头客栈 (71)高升客栈 (72)胡家院 (73)丰和客栈 (74)侯家大院 (75)犀牛广场(犀牛望月) (76)云锦园广场 (77)将军广场 (78)淳风寺风水文化景区 (79)阆中熊猫乐园 (80)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81)张飞广场 历史名城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4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孖、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政府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城南一条带,城北两个片,城外苦干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87年11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召开,会议对阆中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名城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9年4月,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交流会上,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古城的保护、改造、打造已初见成效。 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境内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毁,原本12层,高32米,地震后仅余6层,现已经修复) 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多元文化一、本源文化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二、巴人文化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三、风水文化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四、三国文化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五、科举文化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六、天文文化阆中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园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七、宗教文化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万年寺(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八、民俗文化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九、饮食文化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张飞牛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十、红色文化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名人志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涌现出众多的英才俊杰。《路史》传:中国远古帝王伏羲的母亲华胥居于阆中,并在此孕育了伏羲。西汉初,阆中宗民领袖范目,率勇猛善战土著宗民为汉王前锋,暗渡陈仓,还定三秦,被先后封为长安建章乡侯、阆中慈凫乡侯、渡沔侯。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与邓平等人创制了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他还改制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完善了古代天文浑天说。《世界天文年表》评述:“公元前104年,中国的落下闳改进赤道式仪器,定下赤道浑仪的基本结构。”西汉父子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能测风雨水患,言必有中。三国时,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在宅院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周群被刘备封为儒林校尉。蜀将马忠,跟随诸葛亮平定南方四郡、复出祁山、南夷平叛,屡建奇功,被先后封为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安南将军、镇南大将军。蜀国大将黄权,刘备称汉中王,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刘备伐吴,黄权自愿为刘备的先锋,建议刘备总镇后方,而不应去前线冒险。刘备不听,封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国部队,等到战败之际,刘备撤退,道路被吴军封锁,黄权不能够归还,于是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官至车骑将军,镇北将军。祭酒程畿,在刘备被吴军火攻战败时,部下劝其弃船逃生,程畿说“吾在军,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而见危哉!”于是战死。文学家谯周,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老师,官至光禄大夫。唐代,尹枢、尹极兄弟双中状元,时羡称“梧桐双凤”。北宋时,谏议大夫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兄弟三人,两状元一进士,尧叟、尧佐官至宰辅,尧咨为节度使,父子同朝,一门显宦,世人传为佳话。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爱婿张宪,随岳飞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后与岳飞父子同时被害,乡人立祠奉祀。元末,韩娥女扮男装从军12年,被誉为“蜀中花木兰”。清代女诗人王淑昭被《四川通志》列为才女,梁清芬首创女子小学。唐代至清末,阆中共出状元4人,文武进士115人,举人402人。 解放后,担任省军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阆中籍老红军达40多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授予少将军衔的有汪易、宋烈、安东、安志敏、莫春和、宋献章、白崇友、梁天喜、蒋克诚,授予校级军衔的老红军共120人,其中大校25人,上校44人,中校30人,少校21人。目前,阆中有各类科技人员15000多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00多人,中级科技人员2000多人。还有一大批省以上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人物。 社会经济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阆中河网发育,江河、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万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阆中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已经建成并发电,总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5.8亿千瓦时,总装机8.7万千瓦的沙溪航电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 阆中工业历史悠久,丝绸、棉纺、酿造为传统产业。唐代,阆中丝绸为宫廷贡品。清代,阆中为四川五大丝绸产地之一。保宁醋于民国4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现为全国四大大名醋之一。解放后,工业行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品种逐渐增多。全市现已形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四大行业为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有国家二级企业和定点出口专厂近20个,50多个产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强工业的意见》,今后将加大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张、提升、新上、盘活、招进一批企业,重抓金银台电站、沙溪电站、保宁醋、张飞牛肉、保宁制药、鸿宇食品、银河地毯、华兰纺织、四炜皮革等重点企业,主动参与跨区域竞争,以超常的措施,使工业保持一个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速度,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工业增加值排位跻进全省30强。 阆中有60多万农业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建市以来,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狠抓科技兴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进程,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出口农业的转变,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产业基地逐渐形成,“长防工程”、生态工程和退耕还林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0.1%,实现了全面绿化。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阆中撤县建市后,重新编制了《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定性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发展以轻工、食品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按照“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原则,先后新修、宽拓、改造了20多条街道,新建、整治下水道100多公里,安装路灯4000多盏,常住人口由1991年的5.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30万人;近几年实施“形象工程”、“亮丽工程”,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开展争创文明旅游城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东方广场、嘉艺广场、巴都广场、中华阆天城等重点工程为城市建设进一步锦上添花。同时,七里新区和江南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三点合一的中等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 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万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 金银台航电梳纽工程已并网发电,总投资10多亿元的沙溪电站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政府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和经济强市”。 行政区划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 市人民政府驻长公大道66号 2005年,阆中市辖4个街道、21个镇、25个乡、1个民族乡。 街道:保宁街道、沙溪街道、七里街道、江南街道; 镇:裕华镇、河溪镇、老观镇、柏垭镇、飞凤镇、双龙镇、妙高镇、金垭镇、千佛镇、水观镇、思依镇、洪山镇、石龙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龙泉镇、望垭镇、彭城镇、宝马镇、玉台镇; 乡:盘马乡、垭口乡、北门乡、河楼乡、五马乡、朱镇乡、福星乡、宝台乡、治平乡、东兴乡、清泉乡、金城乡、西山乡、天林乡、天宫乡、凉水乡、金子乡、峰占乡、三庙乡、方山乡、双庙乡、鹤丰乡、木兰乡、桥楼乡、枣碧乡、解元乡、田公乡 民族乡:博树回族乡 阆中美食阆中美食素有“八怪”之称,“张飞牛肉熏黑卖,白糖蒸馍红章盖,男女吃醋不争风,窑压清酒飘四海,奉国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赶早台,凉面套勺热臊子,出炉锅魁夹凉菜。”本期我就带大家去品味川北美味的代表——阆中美食。 张飞牛肉是阆中美食的首席代表,最大特色是外表黝黑,内里鲜红,香气四溢,滋味无穷。热凉面就是上面说的“凉面套勺热臊子”了,热凉面和普通凉面并没有太大不同,但独特就在凉面的佐料牛肉臊子上。冷的凉面淋上热腾腾的牛肉臊子,吃起来有凉面的筋道,又夹着牛肉的香辣,冷热适口,价廉物美。白糖蒸馍看似寻常,却是独一无二的阆中地道小吃,常温下可保存30天,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是中国4大名醋之一,醇香适口,当你在阆中街上看到当地人像喝饮料一样喝醋时,也不要大惊小怪,尝一尝醋做的饮料,说不定你也会爱上那种酸酸的感觉。油茶馓子是我极爱的一种早餐饮食,可惜在成都,已经多年不见有卖,到了阆中,竟然发现这也是阆中的早点之一,早上起来,到小店吃碗“油茶馓子”,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阆中的牛肉面、羊杂面、酸菜豆花面以及老观的油锁儿等各种面食,风味独特,摊位都不大,也比较简陋,要懂得寻觅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并一一把所有美味吃完,可不是三五天能做到的事情。阆中土特产可用1-4个字来概括: 醋-皮蛋-干牛肉-白糖蒸馍。 阆中特色阆中,为什么与众不同? 阆中自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起,迄今2300余年仍保持原名。除隋初曾短期改名为阆内县以外,从未更改过县名,也没有搬过城址,全国罕见。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城郊兰家坝和朱家山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证明最迟在新石器晚期,阆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据《路史》记载,伏羲之母华胥即诞生于阆中渝水之滨。 阆中作为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被誉为巴渝文化“活化石”的巴渝舞流传至今。 自东汉建安六年(公元前201年)在阆中设巴西郡起,历朝历代均为郡、州、府、路、道治所, 为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清初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10余年。 阆中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市老观镇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也是目前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阆中有许多“国字号”的头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名特小吃之乡、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每一个称号都足以让人自豪。 阆中古城是四川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几座古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阆中拥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位列全省县级单位第一。 阆中城市选址完全依照古代风水学原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被誉为中国风水学的教科书。 由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阆中自古便被誉为“阆苑仙境”,“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被诗圣杜甫如此赞美,阆山阆水之魅力可想而知。 阆中是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中心,在这里诞生了世界级的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及周群、周舒、周巨、任文孙、任文公等众多天文学家,并吸引了一大批天文、术数学家来到阆中,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阆中是三国重镇,蜀汉大将张飞在此镇守多年并安葬于此,蜀汉名臣周群、马忠、黄权、谯周、程畿等均为阆中人,在三国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 阆中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文有唐宋时期尹枢、尹极、陈尧咨、陈尧叟四状元,武有南宋名将张宪、“蜀中花木兰”韩娥;论算学历法,有天文学家落下闳,论人文修养,有汉代名士谯玄;艺林中,有著名书画家赵蕴玉,政坛上,有原四川省省长肖秧。“傀伟倜傥,冠冕三巴”(《华阳国志》语) 阆中的灵山秀水,吸引着众多名人来此观光、寓居、出仕:汉有张飞、张道陵,唐有宋之问、杜甫、元稹、吴道子、袁天罡、李淳风、李商隐、吕洞宾、贾岛,宋有司马光、苏轼、文同、陆游,明清有杨廷和、杨瞻、王士祯、张之洞;近现代有张澜、丰之恺、张善子 等,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和不朽诗文。 阆中是全国少有的“五教汇流之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在此活动并留下了遗迹。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近两万名阆中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9人成为共和国将军。 阆中是中国名特食品小吃之乡,以保宁醋、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压酒、热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锭子锅盔、糖烧馍为代表的地方名特小吃誉满全川。 阆中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巴渝舞、皮影戏、牛灯、羊灯、车灯、竹马、傩戏、川北灯戏、民歌小调流传千年,引人入胜。 阆中的蚕桑丝绸久负盛名,“莲花牌”生丝曾荣获1924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阆中丝绸(集团)公司曾是四川省最大的丝绸生产厂家,阆中蚕种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蚕种生产基地。 阆中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今天这里仍然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42%,一江四河水质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真乃人居福地。 友好区市天津市 塘沽区 广东省普宁市 陕西省 汉中市 江苏省 扬州市 上海市浦东新区 四川省 江油市 四川省 什邡市 四川省 苍溪县 四川省 广元市 四川省 达州市 重庆市 江津区 重庆市 北碚区 山西省平遥县 云南省 丽江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